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中失败的维护者

时间:2022-04-28 11:40:03  浏览次数:

摘要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的主要人物之一波洛涅斯是一个政治平衡的维护者,代表了维护政治平衡的理念。波洛涅斯最终死在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剑下,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从他的死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机械地理解维护政治平衡的理念,主张有机地维护政治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人和人的理性在政治中的能动作用。波洛涅斯不能满足人文主义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文主义所开创的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的要求,他的死具有必然性。

关键词:政治平衡 维护者 人文主义 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政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臣子,他一直是竭尽所能为国王克劳迪斯出谋划策,为了国王的利益费了不少心思,可谓“忠心耿耿”。而他最后替国王挨了一刀,一命呜呼,也算为君主殉节了。由此看来,他应当算作一个忠臣。然而,他本来是先王老哈姆雷特的臣子,对先王负有尽忠的责任。老哈姆雷特暴毙,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波洛涅斯不可能丝毫察觉不出这其中的蹊跷。即使他不知道谋杀的真相,也应该有所怀疑。然而,他早就把先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根本不管他是怎么死的,只管去逢迎能给他权力、地位和利益的新主子克劳迪斯。由此看来,波洛涅斯又应该算作一个奸臣。在另一方面,他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倒是在王室成员的个人事务上颇为尽心。他替克劳迪斯打探哈姆雷特的虚实,不惜以自己的女儿为诱饵,又躲在帐幕后面偷听王后和哈姆雷特的谈话,全无大臣风范。他巧舌如簧,一心讨国王欢心,试探哈姆雷特又常遭戏弄,就像一个跳梁小丑。由此看来,他又像是一个弄臣。可见,波洛涅斯同时具有忠臣、奸臣和弄臣的特点。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忠臣、奸臣或弄臣这样的标签来界定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要比较客观地对波洛涅斯进行评价就要对他的心理和行为以及他所处的政治环境进行一番细致的考察,对这一人物进行政治学上的定位。

要对政治人物进行定位就要考量政治人物在政治体系中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政治取向,而政治人物的政治取向正是在其把握和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对政治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中,波洛涅斯表现出他是一个政治关系平衡状态的维护者,亦即政治平衡的维护者。

一 政治平衡的维护者

在第二幕第二场,波洛涅斯去告诉国王他关于哈姆雷特疯癫原因的发现。他煞费口舌、竭尽铺陈之能事,用他繁琐的政治语言向国王、王后证明哈姆雷特的疯癫确乎是由于对奥菲莉亚的爱。他向国王与王后念了哈姆雷特写给奥菲莉亚的情书与情诗,然后说了一段集中表现他的政治取向的台词:

“可是假如我看见这场热烈的恋爱正在进行,——不瞒陛下说,我在我的女儿没有告诉我以前,早就看出来了,——假如我知道有了这么一回事,却在暗中玉成他们的好事,或者故意视若无睹,假作痴聋,一切不闻不问,那时候陛下的心里觉得怎样?我的好娘娘,您这位王后陛下的心里又觉得怎样?不,我一点儿也不敢懈怠我的责任,立刻就对我那位小姐说:‘哈姆雷特殿下是一位王子,不是你可以仰望的;这种事情不能让它继续下去。’于是我把她教训一番,叫她深居简出,不要和他见面,不要接纳他的来使,也不要收受他的礼物。”

王子哈姆雷特爱上了波洛涅斯的女儿,作为臣子的波洛涅斯本可借此与王室结亲,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他并不愿意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来往,而且百般阻挠他们来往。关于波洛涅斯的动机可以有多种解释:他可能是怕哈姆雷特出身贵胄,不能真心对待女儿,怕女儿受到愚弄名节不保;他可能是觉得哈姆雷特受到现任国王的猜忌、政治前途暗淡,而不想与哈姆雷特搅在一起;他也可能是觉得臣子的女儿高攀王子无法做到门当户对,无法实现政治匀称,不会有好结果。以上这种种解释和假设可以归结为一条:波洛涅斯不想打破现有的政治平衡。在现有的政治平衡中,波洛涅斯已经位极人臣,获得了很高的地位与利益。如果现有政治平衡中的某因素发生变化,哪怕这种变化在表面看来对他是有利的,建立新平衡所引起的其他政治因素的变化最终也很可能导致他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波洛涅斯反对女儿与哈姆雷特来往。由此可以看出,波洛涅斯是一个平衡哲学的信仰者和平衡状态的维护者。

对待新国王克劳迪斯,波洛涅斯从不怀疑其地位的合法性,一直忠诚地侍奉他。这种忠诚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呢?西方学者麦克劳克兰(Juliet McLauchlan)在《丹麦王子与克劳迪斯的宫廷》中论述道:“厄耳锡诺的忠诚的实质得到了透彻的探究。只有霍拉旭是真正忠诚的(忠诚于作为朋友和王子的哈姆雷特);其他人的忠诚则是毫无疑问地指向王位的,这种忠诚只是承认王位的占有者的价值。”波洛涅斯集中代表了这种在厄耳锡诺普遍存在的“虚假”的忠诚。而此种“虚假”的忠诚与其说是个人品质沦落的表现,不如说是一种维护平衡的政治理念的表现。因为在他看来,怀疑和挑战克劳迪斯的王位会危及政治平衡,使国家受害,也使自己受害。在处理克劳迪斯与哈姆雷特的关系时,波洛涅斯给哈姆雷特的疯癫找了一个无关大局的解释——爱上奥菲莉亚而又不能如愿。在波洛涅斯看来,这个解释有利于化解国王对于哈姆雷特的疑虑,有利于调解国王和哈姆雷特之间的矛盾,因而对政治平衡的保持也是有利的。由此可见,波洛涅斯的本意是维系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波洛涅斯是能够忠于国家的。

波洛涅斯所代表的维护政治平衡的政治理念根植于《哈姆雷特》创作时期的社会土壤。阎照祥所著《英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1599年,埃塞克斯带领重兵去镇压爱尔兰人的反抗,创下败绩后,竟然违抗女王旨谕,返回伦敦。立即被软禁。他又策划阴谋,准备发动叛乱,逮捕伊丽莎白。事败后被斩首示众。”埃塞克斯的叛乱虽是一个个案,却反映了当时广泛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反映了这些不稳定因素对政治平衡的威胁。总的说来,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政治比较安定的盛世,然而刚刚历经盛世的社会对国家的不安定因素越发敏感,英国社会对于政治平衡给予了更大的重视。《哈姆雷特》中的波洛涅斯这一人物体现了这种重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 人文主义视野下失败的维护者

波洛涅斯在努力维护着政治平衡,然而他不是一个成功的维护者。他最终死在哈姆雷特的剑下,这是他人生的悲剧,也是他所代表的政治取向的悲剧。

波洛涅斯维护政治平衡的努力失败了,这样的情节安排具有必然性。从人文主义的视角来看,波洛涅斯对于政治平衡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机械的。可以说,波洛涅斯对政治平衡的机械的理解和把握从反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倾向。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能动性,强调理性的开拓性。而政治平衡是人的能动作用协调和引导下的平衡,是理性的开拓作用所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平衡。波洛涅斯机械地理解在他的政治取向中最重要的概念——政治平衡,不能能动地处理与政治平衡相关的问题,不能用理性洞悉政治平衡的真正内涵进而选择自己的立场,不免成为一个失败者。

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政治因素不可能永远不发生改变,政治平衡的维系不是靠使某个、某些或所有的政治因素保持不变,而是靠使政治因素的变化与政治形势的发展保持协调。因而政治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波洛涅斯承认新国王克劳迪斯的合法地位从表面上看能够起到保持政治平衡的作用。然而,克劳迪斯的王位是通过可耻的阴谋篡夺的。克劳迪斯的邪恶性以及其王位的非法性使得他的王位中含有着明显的不稳定因素。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和他对于克劳迪斯的挑战即是这种不稳定性的具体体现。克劳迪斯的王位从一开始就包含有极大的被颠覆的危险,而波洛涅斯却把它当作不应改变的政治因素加以维护,并妄图借此维系政治平衡。殊不知,他所竭力维护的政治因素在本质属性中就包含有毁灭性因素因而正处在快速覆亡的过程中,他的行为本身就是在阻碍政治关系在动态平衡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因而,波洛涅斯必然成为覆亡中的政治因素的陪葬者。

由此可见,波洛涅斯的死正是人文主义主张的反证。

三 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中失败的维护者

波洛涅斯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哈姆雷特》剧中,他既是一种政治理念的代言人,又是一种文化思潮批判的对象。他是人文主义视野下失败的维护者,所以他也必然成为人文主义所开创的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中失败的维护者。

波洛涅斯对政治平衡的机械的理解和把握代表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思维模式。中世纪的社会思维模式是以神本观念为特征的,在这种社会思维模式中,人对于神的信仰是高于人自身的理性的。波洛涅斯在中世纪社会思维模式的控制下忽视人的能动性和理性的开拓性,机械地理解了政治平衡的内涵。而在人文主义所开创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中,人自身的理性与人对于神的信仰相较,不再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而是获得了很大的话语权利,人的能动性和理性的开拓性得到了强调。波洛涅斯违背了人文主义的主张,未能满足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的要求。

在剧中,波洛涅斯是国王克劳迪斯的忠实追随者,在政治上始终与国王保持一致。波洛涅斯可谓尽心为国王排忧解难,对自己的差事可谓乐此不疲。他只管为克劳迪斯尽心做事,从来不去想老哈姆雷特的死是否另有隐情,从来不去想克劳迪斯得来王位的过程是否合法。从波洛涅斯在剧中的这些作为来看,他对于政治平衡的维护即是对克劳迪斯的被动的追随与服从。他完全放弃了人的能动性和理性的开拓性,从来不能动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探究老哈姆雷特的死因,从来不能动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去维护正义,从而排除表面的政治平衡中的隐患。

波洛涅斯最终死在了哈姆雷特的剑下,死在了人文主义代言者的手中,这一情节设置具有必然性,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哈姆雷特用他解放了的个性和熠熠生辉的思想诠释着人文主义的主张。而他的剑,他刺向波洛涅斯的剑,则表达了人文主义对于波洛涅斯机械政治观的否定,表明了波洛涅斯机械政治观是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的要求的。

四 结语

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持久的繁荣。在国内,政治局势较为稳定,宗教改革的成果得到了巩固,宗教矛盾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文化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在国际上,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确立了海上霸权。伊丽莎白女王成为歌颂的对象,她所代表的英国政治平衡体系被视为英国强大的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伊丽莎白朝后期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必然导致英国社会对于政治平衡更加关注。《哈姆雷特》中的波洛涅斯这一人物形象出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呼声。然而这种反映却是片面的,他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违逆了历史的潮流。

波洛涅斯是维护政治平衡的政治理念的代言人,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批判的对象。波洛涅斯对政治平衡的理解是机械的,这不符合人文主义重视人的能动作用和理性的开拓作用的思想倾向,违背了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的要求。

总之,波洛涅斯是政治平衡的维护者,一个失败的维护者,这一政治学定位既反映了维护政治平衡的理念,也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这一理念的界定,展示了这一理念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维模式新格局中的应有形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注:本文系中国民航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新格局——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内涵研究”(项目号:2011kyh01)。

参考文献:

[1] McLauchlan,Juliet.“The Prince of Denmark and Claudius’s Court”[A].Kenneth Muir & Stanley Wells(eds.).Aspects of Hamlet[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2] 莎士比亚,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悲剧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

[3] 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刘磊,男,1982—,河北乐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

推荐访问: 维护者 新格局 思维模式 失败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