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14年物理新考纲高考复习指导

时间:2022-04-12 08:36:54  浏览次数:

2013年随着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陕西、河南、山西、新疆加入新课标高考,全国全面进入新课标新高考,《高考物理考试纲要》能力要求的第一句话: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这里就涉及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一般来说,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谈能力是“水中捞月”——不可能的事.考纲中所列的知识点共有300多个,每个知识点要理解透彻,很难办到.因此首先必须清楚新考纲对每个知识所要达到的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解读新考纲知识点的要求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有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分,因此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及力学部分中机械振动机械波的试题以及涉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试题不会出现在选择题中,力学、电磁学部分会在选择题中增加3-4个命题.同时,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会因此而割裂——选考模块之间不会交叉综合、必考模块不会与选考模块交叉综合,选考模块一般不会刻意与必考模块交叉综合.以选考3-3、3-4和3-5为例.3-3热学全部是Ⅰ类知识,高考要求比较低,学生掌握比较容易,近三年全国新课标试卷分析的结果也是这样,3-3选考部分的得分率最高;3-4选修Ⅱ类知识的是“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横波的图象”、“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和“光的折射定律”,选考3-4部分的选择题常以横波为题,光学折射方面的为计算题.3-4选考部分Ⅱ类知识最多,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计算能力较弱的同学,可能选3-5是个不错的选择.3-5选考部分只有“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为Ⅱ类,其他知识要求是Ⅰ类,以一道定性原子物理方面的选择题、一道有关动量守恒的计算题形式出现.考虑到要与其他选考计算题难度相当,3-5的计算题不再可能出现繁杂的n次过程中动量守恒,也不可能像以往“3+2”考试形式那样考查多过程的动量守恒了.

由于试卷的容量和时间所限,大纲所有知识点不可能都在高考试卷中,可又要体现能力的考查,也就只好以应用、综合分析为主要考试方式,即对应大纲中Ⅱ类知识,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大纲中例举的习题也显示了这个特征.即生成了所谓的“主干知识”:各种力、各种基本运动形式的规律,电磁场、电路、电磁感应的规律和运用方法,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在力、电学中的运用是高考的考查重点.这些知识要变角度、换情景地训练.

有两个主干知识还要注意说明中的限制条件,(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限制说明: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2)安培力,限制说明: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在后轮复习选题和编题中,带电粒子斜射入磁场中造成等螺距运动,应该大胆舍弃.

2熟悉新课标高考题型及2014年考纲的变化

2013年新课标卷可喜的变化是选择题单选和不定项做了区分说明,如果没有大的变化2014年会继续保持这种命题方式.这给高考复习指明了方向,也减低了难度.2014年物理高考题型、分值没有变动,但在《考试说明》中,新增了5个考点.第一是“理想变压器”由去年只要求了解概念,提高到要掌握理解应用.二是光学中,增加了“相对折射率”考点.三是在“碰撞动量守恒”中,“只限于一维两个物体的碰撞”变为“只限于一维”.四是增加了“动量定理”新考点,并要求考生会运用这个知识点计算.五是增加了计算有关半衰期的问题.下面我对近六年的全国新课标卷(包括实验区实验阶段和推广后)考点的分布列了一个表格,作为对比(其中选修3-3,3-4,3-5以大多数学校所选3-5为准):

2.1选择题,一个6分,比重较大.考生把选择题拿下很重要,选择题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些规律来:

(1)四个必考模块大致按内容比例出题,个别题出现了跨模块的知识综合、或数理结合(如正弦函数、对数函数、三维坐标、极值问题等).

(2)物理学重要发展史要出1题,考查考生对物理学发展重要史实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体现物理课程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要求.2013年出在19题.

(3)图象2-3题,突出对物理图象的考查.试题配图较多,考查考生从画图、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物体的平衡、电场、行星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力与运动、功率常各出1题.

(5)物体的平衡、力与运动、功与功率、动能定律、机械能 守恒、电场、闭合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是出题的重点.

(6)突出物理模型和建模能力的考查(如对象模型、结构模型、运动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等),物理学方法的使用(极限分析法、等效替代法、对称分析法、图象分析法、假设推理法等)、物理学基本观点的应用(力与运动的观点、能量观点、功能关系等)等考查.

(7)设置情景,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科技、医疗、体育等联系,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实验题:有两小题,通常一力一电为4分、11分,共15分.

22题主要考查基本实验能力,23题主要考查实验的设计或探究性实验.考试内容为四个必修模块中的实验或改编性拓展实验、创新实验、探究性实验.

2.3计算题:有两小题,共32分.

24题14分,主要考查直线运动的知识(可能是纯运动学,也可能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习题) ,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25题18分,可能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正交场、组合场中的运动,也可能是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013年此题为木板木块组合模型.

2.4选做题:从选修3-3、3-4、3-5三个模块中各出一道题,每个模块中包含有两个小题,第1小题5分,为填空选择题, 难度较小;第2小题10分,为计算表述题,为中等难度或中偏难.

那么,我觉得在复习和考试中,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这样的意识:

首先,要重视选择题.在高考中,物理选择题所占的比重不小,总分48分,且大多为基础性的题目,以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主,数学运算要求较低,所以想要得高分,选择题上必须做到“又好又快”,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复习过程中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技巧.

其次,重视选作题.因为选作题总分15分,只有两道难度不大的题构成,在考试中可以先把它给拿下.

再次,对于实验,学生要掌握常规仪表的读数和使用: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处理纸带的逐差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列表法、测量电表内阻的图象法等常规方法;同时要注意仪器、仪表(量程)的选择:电路的设计与选择,灵活应用学过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及简单的误差分析(定性);注意实验器材连接的规范性 、关注(部分)设问的开放性等等.

最后,对于大题有两小题,共32分. 24题14分,主要考查直线运动的知识(可能是纯运动学,也可能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习题) ,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应该是联系实际、涉及多过程中等偏下难度,如果有时间做的话,绝大多数考生是可以得高分.25题18分,可能是电磁学综合题,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或平面几何等数学方法)要求较高,中等偏上难度(建模的难度不会大),会有较好的区分度,以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让不同层次的考生有不同的收获.学生要关注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正交场、组合场中的运动. 同时要关注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 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013年有些变化,出在木板、木块组合.

3对高三物理总复习的对策和要求

3.1对高三复习的总体要求

全面做好计划——高三复习的整体计划

加强两个研究——高考考试说明、近3-5年高考试题

强化三轮复习——向细节要质量,向基础要质量

精研五套模拟——精选考题、潜心研制

坚持六个不变——科学扎实的备考策略和勤奋认真的工作作风、对学科重点知识的强化训练、对题目的归类讲解和对学生的分层次指导、讲练结合的基本复习模式、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与科学应试技巧指导.

(1)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 (关键词:通览课本、夯实基础,系统知识)

①全面回归教材;②精心编制学案;③充分准备考试.

(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关键词:梳理主干、整合知识、强化重点)

①举行第二轮专题复习;②限时模拟训练;③有计划地进行理综试卷训练;④做好模拟考试.

(3)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关键词:强化训练,增强能力,提高技巧)

①第三轮强化训练;②考前查漏补缺.

3.2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好些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3.3培养审题技巧,建构物理模型

(1)认真细致,全面寻找信息:教师应以典型试题为例,引导学生审题时应认真仔细,对题中文字和插图的关键之处要细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从题述文字中获得,还应从题目附图中查找,即要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的信息.

(2)咬文嚼字,把握关键信息: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要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中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作上记号.

(3)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反复读题审题,既综合全局,又反复推敲,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隐含的信息,利用这些隐含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

(4)分清层次,排除干扰信息: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它们,就容易受骗上当而误入歧途,只有大胆地摒弃干扰信息,解题才能顺利进行.

(5)纵深思维,分析临界信息:临界状态是物理过程的突变点,在物理问题中又因其灵活性大、隐蔽性强和可能性多

推荐访问: 高考 物理 复习指导 考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