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杂糅与创新: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的零度情感介入与自然性再现

时间:2022-04-09 10:10:41  浏览次数:

摘要:细读19世纪美国的自然主义,不难看出加尔文主义促其杂糅欧洲特点的同时带有深层的美国印记。零度情感、审丑溢恶、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偏爱以及照相机的精准,均被用来展现人类的“自然性”,尽管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起被尊为美国文学的新传统,但这种将文学硬性嵌入实验轨迹的做法限制了自然主义发展,使其终难逃文学教条主义的诟病。

关键词:自然主义;加尔文主义;纯自然态;非纯粹性;实验轨迹

一、加尔文主义与美国自然主义之关联

追踪自然主义源起,较为一致的看法是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上帝”从圣坛上走下,让位于生理学、遗传学、医学、心理学。从达尔文那里,自然主义获得了生物决定论和丛林法则;从弗洛伊德那里,自然主义获得了潜意识中的自我决定论;从孔德那里,自然主义获得了环境决定论。迄今为止对自然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首推左拉的实验小说。左拉主张作家应挑选真实的例子,将小说人物置于实验环境里,追求“以观察为依据的”纯粹客观。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自然主义深受加尔文主义中“完全无能力”与“有限代赎”等思想的影响,加尔文主义之于美国人正如儒家学说之于中国人一样,它已深深烙进了美利坚民族的潜意识中,加尔文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是人类的堕落和宿命论。前者强调原罪,即人生来有罪,人类永远无法达到至臻至善的境界。后者与决定论紧密相连,认为人的命运早在前世就已决定,命运是不可更改的。由于加尔文主义的影响,天性积极乐观的美国人在接受自然主义时不会产生太严重的排斥情绪。此外,每况愈下的社会环境也使得美国人拥抱自然主义。19世纪末,经济不景气,农民的丰收不仅没有带来预期回报,反而导致严重积压,此外边疆得到了开发,想象中无垠的西部已不复存在。于是美国梦破灭。社会贫富加剧、道德沦丧。

反观此时的美国文坛,微笑现实主义和温情浪漫主义盛行,大批作家粉饰太平、美化现实,于是一批正义作家应运而生,他们以犀利的笔墨揭露被掩饰的矛盾,使得现实生活中任何范畴的东西——尴尬的、丑陋的、刺激的、难堪的——在自然主义作家的笔下得到了不带粉饰的再现,先后涌现出弗兰克·诺里斯、西奥多·德莱塞、斯蒂芬·克莱恩、杰克·伦敦等优秀作家及经典作品,使得美国成为继法国之后自然主义的第二故乡。

二、照相机似的精准与小人物的纯自然态

自然主义是在继承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现实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自然主义作家摒弃典型人物的塑造。主张“让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里活动”(左拉)。他们由写人的社会性到写人的生物性,由写人的典型性到写人的普通性。

1.触及禁区,小人物荣登文学殿堂

自然主义作家轻视典型人物,认为它是作家拔高生活的产物。自然主义作家把被现实主义作家不屑一顾的小人物请进了文学殿堂:店员、士兵、小市民、妓女等被不加批判地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主角由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转向了目不识丁的穷光蛋,转向那些被传统文学贬斥为没有教养的“下等人”。自然主义作家敢于触碰“雷区”,描绘人的生理奥秘,大胆探索人的本能欲望。德莱塞的处女作《嘉莉妹妹》讲述了平凡的乡下姑娘嘉莉从社会底层荣登百老汇明星宝座的全过程。嘉莉来自下层阶级,对快乐生活充满强烈追求,在多次求职受挫后决定放纵自己,像机器一样被欲望所驱使。深受德莱塞小说影响的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其名著《土生子》中亦将注意力放在社会底层的广大黑人身上:主人公比格深受黑人排斥和白人挤压,性格暴戾变态;比格的母亲笃信宗教,借宗教麻醉自己;比格的情妇蓓西借酒浇愁,对白人又恨又怕;汤姆叔叔对压迫者唯唯诺诺,逆来顺受。这一系列真实画面传神刻画了白人眼中的“坏黑鬼”的心态和形象:内心蕴藏着仇恨烈焰,总是处在爆发的边缘。无论是嘉莉还是比格,自然主义作家笔下的人物,平凡而普通,充满了人性的七情六欲,作家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类外表的遮饰剥去,真真切切地贴近百姓。

2.血肉之躯,“灵”与“肉”的重新界定

在对人物的把握上,传统的做法是注重“灵”而忽视“肉”,人几乎被刻画成神,无情无欲。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则从生理学、遗传学的角度重新界定入,把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去考察,作品中的人物呈现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形象。自然主义作家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与恶的混合,揭示“丑”才能彻底认清“善”,因而作品中有许多暴露性的描写,人性中的兽性和人们极力隐藏的东西被如实呈现。

在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剧中,作家以自然主义的笔调,从纯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人性中性欲的无法阻挡和不可压抑。当女主人公阿比第一次见到埃本时,被他强壮的身材和英俊的面貌勾起了情欲。阿比的到来无疑威胁着埃本对农场的继承,但渐渐地,“他们之间肉体诱惑已成为一种明显的力量,在炎热的气温中颤动”。在灵与肉的搏斗中,人的本能占据了上风,他们的情欲一经点燃,便成燎原之势,造成了他们的悲剧结局。作品中某些“人不如兽”的场面描写,把人的尊严踩到了脚下,撕下了正人君子的遮羞布,把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生活的真实性还原给读者。

自然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不正常”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常态,一种被“正常”所掩盖的常态,一旦为某种媒介所触发,就会爆发出来。小说中的人物也许在理智上并不愿意做某事。可他们仍旧做了。小说中的某些描写似乎充满了卑鄙、色情、淫欲,而客观上却能让人在憎恨的同时认清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生活的本质。

3.前所未有的原生化语言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反对杜撰和虚构,为达到绝对真实,自然主义作家在创作时多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密切接触写作对象,做笔记,查资料,记录生活中的细微环节,追求细节化。克莱恩不止一次同“梅季”交过朋友,杰克·伦敦则装扮成流浪汉深入伦敦郊区体验生活,使得文学不再是幽室秘境中的纯脑力劳动。在语言的处理上,作品中时常出现粗俗下流的语言,旨在说明人的自然性。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大量运用了原汁原味的生活话语,如阿比称呼妓女明妮为“母狗”,彼得跟西米恩一起吃饭时,两人的身子挤挨在一起,“像两头一起去进食的小牛一般”,在阿比与埃本勾搭成奸的那一幕里,两人“像两只动物一般喘着气”。而在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中,“马丁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语言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满口语法错误转向语言的逐渐规范化”。正是由于这一大胆尝试,自然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更符合现实生活中人的真实面目,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形象的逼真。

三、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偏爱与非纯粹性印记

尽管美国人最终拥抱了自然主义。但在根深蒂固的加尔文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引导下,美国的自然主义注定走的是一条与法国自然主义不尽相同的道路。其一,在殖民地时期,由于当时生存环境恶劣,美国人不可能在抽象的问题上花费太多心思,而且美国的本土哲学推崇的是实用而不是高深抽象的理论;其二,

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美国社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一向秉持的乐观态度大大削弱了自然主义中的悲情成分;其三,美国的文学思潮始终是一个大杂烩,多元思想并存,诸多因素为自然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打上了特殊烙印。

1.对严峻场景的偏爱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大多偏爱将人物放在生死攸关的环境中去“实验”,在他们看来,只有在这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里,人们做出的反应才是最接近本能的,“实验结果”也是最可靠的。斯蒂芬·克莱恩《红十字勋章》便是围绕着战争场面展开和推进,通过一系列生死关头的战争考验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抉择与冲突。书中“大个子兵”吉姆勇敢忠诚,最后却惨死在路边的荒野里。在奄奄一息之时,他拼命地跑向路边树丛,渴望死后有一处栖尸之地。“衣衫褴褛兵”宽厚善良,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还帮助照顾垂危士兵,在他伤痕累累之时却被战友无情抛弃,曝尸荒野。而逃兵亨利却成了命运的宠儿,由于受本能的驱使而“英勇”作战,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既得到上司首肯,亦得到了升职承诺。作品中这些战争环境的描写,不带任何作家的主观意图,目的是为了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主义正是以这种纯客观的写实手法,追求一种无所不包的真实。

2.尼采超人思想的影响

与法国的自然主义不同的是,美国的一些自然主义作家深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尼采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他崇拜英雄,呼唤强有力的“超人”的出现,并主张要由这些“超人”来统治世界。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充满了为生活而斗争的超人思想。小说以狗喻人,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宠物狗历经磨炼最终成为雄姿英发的“超狗”的全过程。巴克具有优良的血统,父亲是一条体格魁梧的圣伯纳狗,母亲是苏格兰牧羊犬,巴克生来仪表堂堂,聪明绝伦,具有惊人的“对逆境择优而适”的能力。在尼采看来,超人首先应在高贵家族的结合中诞生,无论在智力还是体魄上都独具优势;其次要历经磨炼,突显其一流的超强力和意志力,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无论从题材还是艺术手法上看都是对这种超人意识的完美诠释。

3.非“纯粹”的科学态度

美国自然主义大体上遵循法国人立下的传统,但在创作过程中亦有创新,他们并没有像法国人那样采取彻底的科学态度。“即使是在自然主义盛行的年代。我们也能看到美国梦、美国式幽默以及浪漫主义的身影。以《人鼠之间》为例,其中有一个场景写到主人公列尼和乔治反复地讲述着对未来生活的幻想:有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炉子;养了一窝小兔子、几只小鸡,还有几头猪;每天不必工作十一个小时等等。这就是一幅很典型的美国梦。而那段列尼试图保护想象中的兔子不受到想象中的猫的攻击的描写则洋溢着幽默的温情笔触。”由此可见,美国的自然主义者并不像左拉那样刻意清除作品中一切非自然主义元素,因此在美国不可能产生左拉式的“纯粹”自然主义者。

四、硬性嵌入的实验轨迹与教条主义倾向

美国的自然主义作家追求以自然科学为背景,从自然角度去把握人,以科学的实验模式进行文学创作,作者排除一切个人喜好,不偏不倚地如实接纳自然,这种真实观过于机械绝对,表现出一定的缺陷。首先,自然主义忽视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是一种文学上的教条主义,它要求作家客观地观察自然,准确记录现象,把艺术创作视同科学实验,这本身就不现实。“科学家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受到控制,实验结果可以重复检验。可对于小说家,实验的手段和条件根本不能控制,实验的结果更无法检验。其次,自然主义作家夸大生活的客观性,是一种虚伪的客观主义,左拉说过:小说家看见什么,就如实讲出来,这是他的本分。至于人们对作家所讲的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对于文学创作而言,题材是作家选择的结果,形象是作家创造的结果,作家在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融入主观感情,作家的描写也许不符合科学标准,但却合乎艺术要求。这正是文学作品的优势所在。左拉的说法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则显得荒谬。

总之,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既借鉴了欧洲人的主张,又明明白白地打上了美国的烙印,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自然主义的纪实风格,文学作品往往缺乏美感,作品文风平白,较少使用意象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行文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相关的解释,这与自然主义作家们试图模仿科学著作的写作方式不无关系。尽管美国自然主义存在各种局限,但作为一个活跃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依然表现出它的顽强生命力,并成功融入到美国的主流文学之中,和现实主义一起被尊为美国文学的新传统。美国的自然主义犹如一条涓涓细流,必将成为美国文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杜隽,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中介,浙江师大学报,2000,(03):29

[2]任海燕,试析美国的自然主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6):98,99

[3]马玉,张保林,美国自然主义功与过,甘肃高师学报,2004,(04):35

[4]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M],欧阳基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41,46

[5]李克,文学与科学: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理论再思考们,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20,50

[6]苏新连,从决定论到自然主义: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114-115

推荐访问: 杂糅 自然主义 美国 零度 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