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

时间:2022-04-06 08:08:50  浏览次数:

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规模较大的贫困人口。为了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均衡发展,中央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越来越大。在增加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规模的同时,中央还提出改革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可以更直接地缩小地区间政府的财力差距,但只有通过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其“造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有助于区域间均衡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评估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果,尤其需要关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效果的差异。

本文利用中央对贫困县资格划分的自然实验,使用断点回归的实证策略,评估了中国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效果。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都表明,两类转移支付资金对地区经济增长均有正面作用,且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大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实证结果显示,1单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1单位专项转移支付分别可以拉动地方GDP增长约0.35单位和0.63单位。这表明,尽管一般性转移支付更直接促进了地区间财力的均等化,但也因此而削弱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激励,致使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专项转移支付尽管可能存在分配机制不透明、偏离地方实际需要等问题,但由于均等化程度较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资金的用途,使其用于公共物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较大。

中央政府利用具有一定均等性的财政转移支付扶持落后地区,是各国区域平衡发展政策的主要做法。但是,当前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在促进公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效率损失,弱化了转移支付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中国“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体制,被认为是激励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继而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较高,地方经济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地方官员面临着正向的激励。但是,均等性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反而导致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财力之间呈现负向的关系,地区经济发展会降低地方可获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很可能会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经济增长效应。

因此,在对贫困地区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的过程中,要防止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增长过快、均等化程度过高,以致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努力出现下降,要避免贫困地区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过度依赖。而且,应该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对地方政府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建立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石洪斌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推荐访问: 经济增长 转移支付 财政 结构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