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山东卷)解析

时间:2022-04-02 09:45:59  浏览次数:

第一卷(必做,共100分)

图1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吨题。

1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 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答案:1.C 2.D

解析:本题组以中南半岛区域图为基本信息,考查影响农作物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考查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为中南半岛;②迅速调用高中地理Ⅱ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P9)、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图(Pa)、影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PQ)、初中地理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③高中地理Ⅱ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PQ)。主要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及其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接近能源供应地、接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接近科技发达地区)和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

第1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种农产品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特别是河口三角洲。这是因为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种农产品为稻米。故正确答案为C。

第2题: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森林资源丰富。甲国为越南,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越南转移的行业为家具制造。而汽车制造、精钢锻造、软件开发是技术指向型工业,越南不具备条件,故正确答案为D。

表1是中羌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3~4题。

3 标中的美国产区做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 B.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4 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3.A 4.C

解析:本题组以表格的形式对中美两国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进行比较,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判断气候类型;②必修Ⅱ美国本土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图(pa);③农业区位条件评价;④该题的关键信息是表中美国产区。

第3题:从表1可知,美国某产区年平均气温15~17℃,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8℃,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18~21℃,年降水量470~520mm,可知该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N~40°N的大陆西岸;从美国本土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可知,美国的多种作物区(柑橘、葡萄、柠檬、蔬菜)位于30°N~40°N的西海岸。美国东部城郊农业区(蔬菜、花卉、苹果)比较适合苹果生长,但已位于40°N以北,其气候条件不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A。

第4题:通过表1的数据可知,与北半球最适宜区相比,中国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因此①正确;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而不是气温年较差大,因此②不正确;由第3题可知,美国的苹果产区位于30°N~40°N的西海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因此③不正确;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5~6题。

5 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6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答案:5.B 6.D

解析:本题组以黄土高原区域分布图为基本信息,考查阴山、贺兰山、太行山、秦岭四座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和黄土塬水循环;考查考生空间定位能力,快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试题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秦岭为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②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③四座山脉的基带;④山脉的海拔高度;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水循环的组成。

第5题:从水平地带性来看,常绿阔叶林带应该位于亚热带地区,而阴山、贺兰山、太行山都位于温带,在其垂直自然带谱中不会具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从四座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垂直带谱最高层不会都有山地荒漠带、山地冰雪带。故正确答案为B。

第6题: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降水、蒸发、径流、水汽输送是水循环过程的四个最主要环节。黄土塬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说明受流水侵蚀小,因此该地地表径流弱,故正确答案为D。

7 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真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答案:7.B

解析:本题以北京奥运会开幕日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必修I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图(P17)、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P16)、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变化图(P18);②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春秋分日(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③与8月8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最接近的太阳直射点时间昼长相近,从距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差估算日期差:5月8日,距离6月x日45天;8月8日,距离6月22日47天。

第7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与8月8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接近的剛胡是5月8日,故正确答案为B。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25题。

25 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25.A

解析:该题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必修I遥感工作过程示意图(Pw)、必修Ⅱ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P51)及GPS系统的组成图(P107)、必修Ⅲ数字地球示意图(P68);②遥感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数字地球。

第25题: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地球形态进行精确研究,需要利用技术设备和系统,远距离测量、记录与分析需要遥感技术;而后依靠计算机对众多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以上分极可知,正确答案为A。

第二卷(必做部分)

26 (25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观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3表示的是我国菜地区及该地区莱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3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答案:(1)西南风气温、温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水热资源丰富A、B、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4)泥沙淤积造成的潮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人造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人造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解析:该题以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湖南、湖北、四川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为基本信息,考查风向、锋面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高速公路的优势、生态环境等问题,考查学生用简短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由图3及表2可获取以下信息:①迅速调用必修I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P40)、东亚地区近地面天气图(P47)。②解题的关键是清楚甲地所处的气压场、甲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风向的画法;③甲地西北方向有冷锋移来,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④根据经纬度及省的轮廓判断A、B、C三省分别为湖南、湖北、四川。该三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自然条件优势:地处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⑤粮食产量比重变化:A、B、C三省由1985年的比重20%(0.76/3.79)减少到2005年的比重16.7%(0.81/4.84),东北三省由1985年的比重9.5%(0.36/3.79)增加到2005的比重15.3%(0.74/4.84);⑥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和粮食单产的变化;⑦交通运输区位的选择与评价;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江、湖生态问题的关联性。

29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4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4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3)读图4、5,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

(4)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3)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4)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为基本信息,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考查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考查影响大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由图4可知,横座标表示时间、纵坐标为城市人口比重,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表明了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全国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992年以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化区域差异明显;②图5表示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快速调用必修Ⅱ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P0);③快速调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区位,城市体系,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④1980年与2004年相比,城市数量增加很快,中小城市数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结构上看,城市数量最多的为中小城市。

(选做部分)

30 (10分)[地理—旅游地理]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图6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6分)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4分)

答案:(1)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主要不利条件:自然条件恶劣,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2)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解析:该题以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为基本内容,考查罗布泊的旅游知识、旅游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包括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评价,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曾是我国的一个湖泊,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但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②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多为戈壁沙滩,全年干旱,降水稀少,且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恶劣。③楼兰古城遗址、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都在沙漠中,交通不便、远离居民点、附近水源稀少。

31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涝溃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7是我国涝溃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是。(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答案:(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解析: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该题以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为基本信息,考查我国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预防涝渍灾害的措施,考查考生调动、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①涝灾是降雨过多形成旱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而造成作物减产或失收的灾害;渍灾是因地下水位过高或连续阴雨致使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②涝渍灾害的分布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多在平原地区,如河套平原、渭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地势低洼;③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一旦河流的汛期来临,上游水量大增,就会大量向下游急速泄水;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⑤涝渍灾害的预防措施有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32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8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4分)

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溫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解析:该题以我国2006年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图为基本信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有效信息和思維路径:①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大气环境问题包括大气环境污染及其造成的生态破坏。②从图8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有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0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③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

推荐访问: 年高 山东 解析 地理试题 考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