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灌阳县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

时间:2022-03-31 10:23:08  浏览次数:

摘要:灌阳县通过一系列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实施,蔬菜年复种面积达9667hm2,年产蔬菜19.98万t,近年来蔬菜质量安全态势平稳,但由于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全县的蔬菜质量安全。本文提出以标准化生产、病虫综防、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保障全县蔬菜安全,推动蔬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蔬菜;质量安全;分析;监督;管理;措施

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边缘,地处北纬25°10′32°~25°45′3″,东经110°43′16′~11l°20′13′之间,属中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气温高,雨水多,夏季和无霜期长,适宜各种蔬菜生长,蔬菜品种资源丰富,淡旺季界限不明显,蔬菜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优势。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年复种面积逐年加大,2014年种植已达9667hm2,年产鲜菜19.98万t,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9377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97%。种植品种主要是叶菜类占26.5%,瓜菜类占9.76%,茄果类占19.1%,根菜类占26.6%,薯芋类占8.1%。外销量达60%,其中销往外地的蔬菜达12万t,本地销售7.98万t,已成为外地菜源补给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灌阳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地促进了灌阳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重点,经过近几年来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推进,灌阳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改观和提高,但从总体上讲还难以整体把握,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仍是今后一段时期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为保证蔬菜的食用安全,特对灌阳县的蔬菜质量安全状况作分析。

1全县蔬菜的质量现状

1.1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灌阳县生产环境、水质、土壤及产品均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灌阳县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从源头抓起,着力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国家认证”制度。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在9个乡镇的蔬菜主产区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其中以生产辣椒、番茄、茄子、芋头等灌阳县桂龙果蔬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9377hm2,初步形成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的蔬菜生产格局。

1.2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建立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12月灌阳县人民政府根据桂林市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实施“放心菜”工程,因此在灌阳县城农贸大市场设立了“灌阳县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室”,负责对进人大市场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会同工商、食药局封存,没收并销毁。检测室设立以来到2015年6月共检测进入大市场的蔬菜样品79182个,代表数量196.7万kg,合格率100%。对灌阳的蔬菜质量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13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负责灌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检测室和监督管理站配置相关的检测仪器、药品、试剂等配套设备,组建队伍,充实了技术力量,具备了对蔬菜等农产品有机磷、氨基甲酸脂农药残留等相关参数的检测能力,并开展正常监督检测工作,促进全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2014年对全县蔬菜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共抽检蔬菜样品4121个样品,检测结果合格率99.98%,表明全县蔬菜质量安全总体水平良好。

1.3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为规范和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文件。一是制定例行监测及日常检测制度。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配合省市抽检的同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每月对蔬菜产地和市场开展例行检测1次以上,每次检测数量43个以上,监测品种不少于9个,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室每天对农贸市场的蔬菜检测1次,并实行检测结果通报制度和农残超标问题限期整改制度。二是制定蔬菜准入准出制度。以蔬菜农贸市场为重点推行蔬菜等农产品准入准出制,对进入灌阳县市场和外运蔬菜进行检测检验。三是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指导蔬菜生产及经营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自查制度,完善购销台账,促使蔬菜质量问题可追溯。

1.4人民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生产源头难控制,农民素质难提高,监管责任难落实,不良影响难消除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全县共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47个,其中以蔬菜销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16个。如新圩镇以夏秋朝天红辣椒销售为主的灌阳荣政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灌阳县海斌辣椒种植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

2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2.1病虫害因素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灌阳县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病虫害表现出外来有害生物威胁大、病虫种类多、发生期提早、危害期延长、病虫发展(流行)快、周年发生、发生面广、危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加之轮作制度不严,病虫寄主丰富,从而病虫发生量增大,用药次数随之增加。以菜青虫为例,灌阳县近年来的菜青虫的繁殖代数增加2~3代,基本上可周年危害蔬菜。

2.2蔬菜生产、经营比较分散,质量监管难度大

灌阳县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独立经营,无论是购进生产资料还是产品销售,都是一家一户单独进行,农业投入品难以管理,生产过程难以监管。县内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混杂在一起,当地蔬菜与外地蔬菜随意自由出入市场,流动性强、市场准入难以开展,全程化监管十分困难。

2.3少数蔬菜生产、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生产者不按蔬菜无公害生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用药品种、用药时间、用法用量及收获时间等掌握不当,一些私自乱用蔬菜上禁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随意加大用药量和用药频次的行为屡见不鲜;为图眼前利益,忽视用药安全间隔期规定、抢时采收上市等违规行为,直接威胁到蔬菜质量安全。二是蔬菜经营者不按市场管理要求,做好进出货的台账记录,不坚持索票索证制度,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难度加大。

2.4检测体系不健全,监管能力有限

灌阳县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成立时间较短,检测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现有的仪器设备与技术力量还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监管力度及涵盖层次还很有限。检测中心未成立,只能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两类农药的农残检测,且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检测。重金属、硝酸盐超标根本无法检测。

2.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尚未理顺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在灌阳县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运行机制尚未理顺。一是蔬菜生产及营销者普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理解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对监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既不主动也不配合。二是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两个环节衔接不紧密,监管相对滞后,检测环节缺乏法律支持,使检测工作从抽检取样开始就面临阻力,难以开展。三是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药监、工商、质检、安检、农业等部门“铁路警察,各守一段”,协调机制不强,不利于依法推进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6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缺乏

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3提高灌阳县蔬菜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

3.1强化标准化生产

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质量安全理念贯穿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以产业化的理念促进蔬菜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标准化的理念渗透到整个产业链,实现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

3.1.1产前环节。(1)净化美化产地环境。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杜绝使用在农药降解期内的土壤进行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蔬菜投入品对生产基地的二次污染,彻底净化产地环境。美化乡村,清洁田园。教育老百姓不乱丢废弃物,如农药包装袋、化肥包装袋、塑料薄膜等,要集中销毁。让蔬菜生产有一个干净的环境。(2)规范农资市场。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强农药、肥料、种子等蔬菜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对限用农药和禁用化肥的清查力度,在重点蔬菜产区,配备蔬菜生产安全监督员,并通过建立举报制度,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3)加强标准化技术培训。制定本地主栽品种的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如灌阳槟榔芋、西红柿、辣椒、茄子等都要制定无公害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各级技术人员及菜农等相关人员的标准化培训。达到认识到位、操作规范、自觉并严格执行标准。

3.1.2产中环节。(1)积极推广蔬菜健身栽培技术。选择适合灌阳县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进行温汤浸种等种子处理方式,控制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危害,促使苗齐苗壮。并合理安排茬口,实施精耕细作、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培育壮苗、合理肥水、膜下滴灌等农业操作方式,合理避开或减轻病虫草害。(2)积极推广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认真学习领会“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精神,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大力推广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利用害虫天敌以及微生物等生物农药防治;大力推广利用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趋避、黄板诱杀、防虫网阻隔、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加强蔬菜病虫害的预报,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品种,适时用药、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控制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和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要特别注重蔬菜收获期前非禁用农药的期限,严禁使用国家公布的蔬菜禁用农药品种。(3)严格档案管理制度。各标准化园区基地要建立健全蔬菜基地安全用药和田间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田间生产档案制度,如实记载生产记录档案,包括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即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田间农事操作情况,即蔬菜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蔬菜采收日期,及产品销售去向等。该记录要求生产者实事求是填写,各主管部门要定期检验审核,并保存2年以上。

3.1.3产后环节。(1)加强品牌建设。对现有蔬菜品牌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知名品牌。积极鼓励和引导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主动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检测等多方面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净菜包装上市,全面提升蔬菜产品档次。(2)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对进入流通市场的蔬菜产品,根据不同的质量进行分级,实行不同标识,逐步改变蔬菜“统货、散货、无标识、无包装”的产品形态,做到产品有标识、有承诺,促进优质安全蔬菜价格机制的形成,实现蔬菜质量安全的可追溯。(3)加强质量安全检测。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县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对蔬菜质量安全负总责,主抓全县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各乡镇站负责所辖区域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农业局其它各站协助质监站抓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制定,以及各种技术的宣传培训工作。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灌阳县的蔬菜质量安全一定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以建立比较完备的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为目标,逐步形成“自检为主、抽检为辅”覆盖全县的蔬菜上市检测、监控网络。各基地要建立和坚持采前检测、安全期采收制度,严格把好基地采收质量关。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蔬菜包括各类蔬菜制成品质量监控、检测,借以从蔬菜产业的最终端环节,有效实行对蔬菜产品安全的全过程控制。

3.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2.1加强宣传,注重引导。要通过张贴标语、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菜农的用药知识和法律水平,形成对禁用农药不敢经营和不敢使用的舆论氛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入户等活动,广泛宣传蔬菜质量安全知识。同时加强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的培训,提高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3.2.2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把精力向质量监管工作倾斜,一把手要亲自抓,指定一名副局长靠上抓。进一步完善蔬菜安全监管体系,县抓乡、乡抓村、村抓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

3.2.3积极推进,强化服务。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新型蔬菜产销体系,提高蔬菜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2.4突出重点,惩防并重。要把蔬菜基地、叶菜类蔬菜作为监管重点,统一造册登记,跟踪管理,定期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予以处罚。

(收稿:2015-07-29)

推荐访问: 灌阳县 对策 蔬菜 现状分析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