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茶鲜叶水洗工艺研究初报

时间:2022-03-31 08:13:33  浏览次数:

摘要:试验探寻了茶鲜叶水洗工艺对干茶感官品质、内含成分以及清洗水样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和浑浊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水洗对干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不过在茶鲜叶水洗过程中,茶多酚含量下降了12%,咖啡碱、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变化不明显,而氨基酸含量基本没变化;未洗鲜叶与水洗流程的清洗、甩干、热风除水前3个阶段的鲜叶香气组分相对含量无明显的差异,鲜叶水洗后摊放阶段的苯甲醛、香叶醇、L-柠檬烯、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壬醛、水杨酸甲酯、反-2-癸烯醛、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α-法尼烯、δ-杜松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顺-3-己烯醇、苯乙醇、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则有所下降。清洗后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上升了21.6%,浑浊度是对照的11.5倍。

关键词:茶鲜叶;水洗;工艺

中图分类号:S571.1;TS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680-05

随着环境不断变化,消费者对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1-3]。研究表明,农药残留、重金属富集、有害微生物附着、非茶类夹杂物和粉尘污染是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涉及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2-8]。在茶叶由“茶园”到“茶杯”的全程清洁化生产中,如何解决茶鲜叶前期污染问题国外还未见研究报道,国内也鲜有人研究。但茶鲜叶前期存在较多的污染源,潜在威胁很大,却没有较好的解决措施,已成为实现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的关键节点。

水洗不失为解决茶鲜叶前期污染的一种办法,因为水洗作为一种工艺技术在化工、服装、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或行业中已被广泛应用,其对工业生产流程及产品的去污[9-16]、农产品农残消除等都有明显的效果[17-20]。水洗工艺在茶叶加工中已经应用于杀青、揉捻工序及干茶制作中,具有水洗降氟、脱除咖啡因、去农残等作用,还可用于改善夏秋茶的品质[21-25]。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能否经过清洗后再加工为成品、茶鲜叶清洗对产品质量安全有无影响等等,已成为近年来业内争论的热门话题。赞同者认为在茶树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灰尘、虫卵等杂质附着在叶片上,在茶鲜叶加工前进行水洗能较好地去除附着物,使茶叶产品更加洁净卫生;韩庆春等[26]、屈家新等[27]研究认为,茶鲜叶清洗可以显著降低茶叶中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重金属及稀土元素的含量,且能改善茶叶品质。反对者认为,茶树叶片表面积相对于其他植物叶片要小,叶片上灰尘的滞留量也相对较少;鲜叶采收后需要拣剔,已经减少了杂质污染;而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高温和风选处理足以保证茶叶的卫生安全,并且鲜叶经水洗后有可能影响其感官品质;再加上鲜叶加工前水洗是增添一道工序,这将增加设备和工人劳动量,加大成本;所以增加水洗是不必要的。

为了消除人们的顾虑、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试验在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水洗生产线上,采取跟踪茶鲜叶水洗工艺流程的方法,探讨了茶鲜叶水洗工艺对干茶感官品质、内含成分以及清洗水样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和浑浊度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茶鲜叶原料来自于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邓村王家垭基地,在2011年4月于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时采下;清洗水源采用当地饮用水。

1.2 水洗流程及主要设备

茶鲜叶水洗流程:鲜叶→清洗→甩干→热风除水→摊放。水洗设备采用宜昌萧氏茶业公司邓村基地水洗生产线。整个水洗流程耗时约30 min,清洗效率200 kg/h,主要设备及参数见表1。

1.3 试验设计

同一批茶鲜叶进入水洗生产线后,在清洗、甩干、热风除水、摊放各工序运作时分别提取鲜叶样,以不经过水洗的鲜叶为对照(CK1);各处理均采用蒸青方式固样,烘干备用,待检测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水溶性糖、水浸出物的含量及香气组分。另外将水洗鲜叶摊放结束后与不水洗鲜叶经过相同的杀青、揉捻、整形、干燥等工艺制成干茶,分别取各处理的干茶样,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当茶鲜叶在洗净机中清洗时,随机对水样进行采集,采集瓶取样前用去离子水洗净,采样后密封,及时检测。对清洗鲜叶后的水样和未清洗鲜叶的水样(CK2)分别检测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物的含量(Total dissoloved solids,TDS)与浑浊度。所有检测都重复3次。

1.4 检测方法

各处理的干茶样水浸出物含量按照文献[28]的方法测定,茶多酚类含量按照文献[29]的方法测定,氨基酸总量含量按照文献[30]的方法测定,咖啡碱含量按照文献[31]的方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32]测定,茶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C/MS)[33]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文献[34]的方法测定;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采用文献[35]的方法测定,浑浊度采用Turb 550T浊度仪(德国WTW公司)直接测量。感官审评采用密码制,审评人员由业内专业人士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产生,审评过程和要求按照文献[36]的方法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鲜叶水洗工艺对干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2.2 茶鲜叶水洗工艺对茶叶内含成分变化的影响

2.2.3 水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茶鲜叶水洗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与未水洗的鲜叶相比,水洗过程中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在清洗和甩干工艺流程中下降明显,可能是鲜叶中部分内含物被较大的外力浸出造成的。不过从整个流程来看,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在水洗前后的变化不是太大。

2.3 水洗各个阶段鲜叶香气组分变化情况

2.4 鲜叶水洗前后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和浑浊度变化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3.1 茶鲜叶水洗对干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茶鲜叶水洗对干茶外形无明显的影响;在内质方面,对汤色、叶底亮度及香气持久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经过水洗处理的干茶样比未水洗的干茶样在汤色和叶底的亮度上要好,但在香气持久性方面稍差。总体上看,水洗对干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然而试验所用茶鲜叶受到产地、时间、天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还需要进行多点试验比较来深入探讨。

3.2 茶鲜叶水洗工艺对茶叶内含成分变化的影响

在茶鲜叶水洗过程中,与未水洗鲜叶相比,水洗样的茶多酚含量下降了12%,咖啡碱和水溶性糖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变化并不明显。未水洗鲜叶与清洗、甩干、热风除水3个阶段的鲜叶在香气组分相对含量上无明显的差异;鲜叶水洗后摊放阶段的苯甲醛、香叶醇、L-柠檬烯、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壬醛、水杨酸甲酯、反-2-癸烯醛、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α-法尼烯、δ-杜松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顺-3-己烯醇、苯乙醇、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则有所下降;所以鲜叶水洗后脱去表面水并适当摊放,有利于茶叶品质形成。鲜叶水洗后茶多酚含量减少是否由鲜叶在清洗过程中茶多酚部分浸出而溶于水中产生,有待下一步检测验证。另外如果将水洗摊放后的鲜叶与未水洗摊放后的鲜叶进行香气组分比较,有可能找出感官审评中水洗后干茶香气不持久的原因。

3.3 鲜叶水洗前后水样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和浑浊度变化

通过对水洗前后的水样进行检测比较,发现鲜叶水洗后水中的TDS值上升了21.6%,水中的可溶解物质增多,增多的物质是否为茶叶中的内含成分有待进一步证实;另外浑浊度是对照的11.5倍,说明水样中的悬浮状颗粒物在增多,这是否为茶叶表面的灰尘、杂质等附着物需要进一步证实。而茶叶表面灰尘等杂质与茶园生长的环境有关。杨东伟等[37]研究认为,茶区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在100 μm以下,平均粒径大小的地域排序依次是工矿附近、公路附近、城市附近、农村居住点附近、清洁区。因此还需要选取不同地域条件下茶园的茶鲜叶进行水洗,以检测水洗后水样的成分,进而明确水样中被洗出的物质类别。

总之,茶鲜叶水洗工艺研究是一个新课题,应该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茶鲜叶清洗处理问题,为此还需要全面系统研究茶鲜叶水洗后农残、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茶叶感官品质及内含成分的影响,由此探明茶鲜叶水洗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业内对此工艺的各方争议,消除人们的顾虑,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企业提供水洗工艺的技术理论支撑,从而推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宗懋.我国茶叶卫生质量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茶叶,2001(3):33-34.

[2] 周金球,赵如敏,谢玲玲.茶叶卫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46-148.

[3] 陶运来,殷俊峰,田素润,等.关于发展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32-11533,11536.

[4] 郝志龙,吉克温,孙 云,等.倡导高效、安全、清洁生产方式, 实施茶叶加工标准化[J].茶苑,2005(1):4-6.

[5] 谭正初,萧力争.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与控制[J].茶叶通讯,2008,35(1):18-20,23.

[6] 沈佐民.中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56-60.

[7] 杨普香,李文金,刘晓仙,等.国内外茶叶质量安全卫生指标[J].蚕桑茶叶通讯,2007(2):11-13.

[8] 王世斌.南京市茶叶加工清洁化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1):101-103.

[9] 郭建军,陈践发,李粉丽,等.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水洗作用初探[J].地球化学,2007,36(2):215-221.

[10] 蔡 毅,杨 雷,赵跃华,等.长期水洗前后双河油田储层微观特征变化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1):24-26, 41.

[11] 张 敏,张 俊.水洗作用对油藏中烃类组成的影响[J].地球化学,2000,29(3):287-292.

[12] 温煜超.轴承的超声波水洗工艺与自动清洗线的开发应用[J]. 洗净技术,2004(9):55-59.

[13] 周鸿燕,张孟存,侯素霞,等.水洗法脱除马来酸酐接枝副产物聚马来酸酐的研究[J].塑料,2009,38(3):81-83.

[14] 许治国,石耀刚,马玉珍,等.硅橡胶海绵成孔剂水洗工艺的改进[J].橡胶工业,2007,54(1):31-34.

[15] 陆 琰,余晓丰.不同水洗工艺在牛仔服饰中的运用[J].丝绸,2007(4):14-15.

[16] 赵文斌.牛仔服常用水洗整理工艺[J].印染,2008,34(7):34-36.

[17] BAROOAH A K, BORTHAKUR M, KALITA J N, et al. Dissipation of pesticides in tea shoots and the effect of washing[J]. Pesticide Research Journal,2008,20(1):121-124.

[18] 蔡艳荣.蔬菜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去除方法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7,24(4):743-746.

[19] 许世霖.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J].吉林蔬菜,2010(4):70.

[20] 张 锐,张玉鑫,白 文,等.不同洗涤处理对叶菜中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比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5):30-34.

[21] 春晓亚,陈玉琼,倪德江,等.水洗对砖茶揉捻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53-2455.

[22] 孙 成,权启爱,金寿珍,等.低咖啡因茶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3,23(增刊):68-72.

[23] 姚永宏,柴友荣,李中林,等.降低茶叶咖啡碱的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6):1799-1802.

[24] CHAVARRI M J, HERRERA A, ARINO A, et al. The decrease in pesticid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s during commercial process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Amp Technology,2005,40(2):205-211.

[25] 李忠信,黄任辉.热水浸泡法提高夏季绿茶品质试验[J].中国茶叶,2001,23(4):29.

[26] 韩庆春,黄延政,屈家新.加工全程清洁化质量安全放心茶[J].中国茶叶,2008,30(12):23-25.

[27] 屈家新,韩庆春,黄延政,等.鲜叶清洗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9(2):26-27.

[28] GB/T 8305-2002,茶 水浸出物测定[S].

[29] 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S].

[30] GB/T 8314-2002, 茶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S].

[31] GB/T 8312―2002,茶 咖啡碱测定[S].

[32] 顾 谦,陆锦时,叶宝存.茶叶化学[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33] 赵 玥,肖成杰,蔡宝国,等.气相色谱-质谱法中4种不同捕集方式对茶叶香气成分测定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1,32(16):283-289.

[34] GB 12143.1-88,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S].

[35] GB/T 15893.4-1995,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溶解性固体的测定 重量法[S].

[36] 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

[37] 杨东伟,章明奎.茶区叶面降尘的粒径和重金属含量研究[J].茶叶科学,2010,30(5):355-361.

推荐访问: 工艺 研究 茶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