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城市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态与教育状况

时间:2022-03-26 10:04:47  浏览次数:

【摘要】在北京四环综合市场这一农民工聚集地,随父母来京的农民工子女基本上处于与城市隔绝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活动能力较强,但社会性和语言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参加四环游戏小组这种非正规教育活动,这些儿童及其家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践说明,以非正规教育形式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地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是可行的。各级政府要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促进非正规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流动儿童;非正规教育;四环游戏小组;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9-0009-06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加之农民工自身社会经济条件等的限制,跟随农民工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大多处于放养状态,〔1〕无法接受正常的学前教育,这已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本研究以北京四环综合市场这一北京市内较大的农民工聚集地作为样本,从现实状况出发,通过四环游戏小组这种非正规学前教育形式,考察市场农民工摊贩的生活状态,分析城市流动学前儿童的活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宜的教育策略。

一、四环综合市场农民工摊贩及其学前子女的日常生活状态

在走进四环综合市场农民工摊贩这个群体的过程中,农民工摊贩的生活状态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四环综合市场农民工摊贩的基本生存状况表现为来源地分布较广、家庭化迁徙以及在京家庭结构不完整等特点。〔2〕这一特定而真实的生活状态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身边的学前子女。

1.隔绝的生活圈子

四环综合市场地处北京老城区的德胜门附近,共有700多个摊位。摊贩几乎都是外来的农民工,分别来自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安徽、福建和东北等地,以河北人和河南人居多。这些农民工摊贩大多依靠亲戚朋友的关系来北京做生意,来自同一省份、同一市县,甚至同一个村的老乡的摊位往往彼此相邻。邻近摊位的老乡通常是彼此的主要交往对象。四环综合市场中有相当多的学前儿童,他们大多与老乡的孩子在一起玩。由于得不到城市的接纳,农民工摊贩基本上处于与城市隔绝的生活状态,与周边市民在生活中几乎没有联系。

2.局促的活动空间

在四环做生意的农民工家长大多选择在市场周边租房居住。他们居住的场所比较集中,居住条件较差。一家人常常生活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屋子里,饮食起居都在这局促的空间内进行。学前儿童在家里活动的地方十分有限,床成了儿童在家里的主要活动空间。因此,市场里一排排摊位前的通道或是市场周边的胡同成了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空间。他们要么在忙碌的父母身边独自玩耍,要么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

3.无规律的生活作息

在四环综合市场做生意的农民工家长的生活大多围绕自己的生意展开,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摊位上度过,家庭生活与工作没有分界,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他们每天工作通常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家长的生活作息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生活作息。有的孩子早晨五六点钟就和妈妈一起起床,中午吃饭的时间也依据生意而定,晚饭则要等到收摊回家后再吃。冬天傍晚7点多收摊,孩子相对可以早点进餐和入睡;夏天收摊晚,孩子进餐、入睡的时间就更晚。

4.单调贫乏的文化氛围

四环综合市场是北京最大的综合市场之一,治安和卫生条件还不错,但是市场内依然会有嘈杂的感觉。农民工家长忙于生计,不仅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且自己的文化生活也很贫乏。市场就是一个小社会,由于学前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种复杂环境中度过,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5.放养式的教育方式

四环综合市场中的农民工子女大部分在进入小学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少数在老家上过幼儿园的儿童,跟随父母来京后面对高昂的幼儿园学习费用,也不得不中断学前教育。农民工家长终日为生计忙碌,难得与子女交流。学前儿童每天就在市场上跑着玩。这种放养式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摊贩家长的无奈选择。

6.双重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在四环综合市场农民工子女身上体现了双重文化背景下两种生活方式的交融:这些“长在城市的农村人”,比完全在农村长大的儿童更熟悉城市的事物和生活习惯,但是他们的活动方式又与城市儿童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农民工子女平时就在市场里钻来钻去,他们的自理能力、独立性比较强,活动量比较大,接触周围环境的机会较多,面对的安全隐患也较大。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家长无暇监管的状态,又使这些儿童较早地接触到金钱和买卖交易,自己会拿钱购物,甚至会用空可乐瓶换钱。还有相当一部分四环综合市场中的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场所要在老家和北京之间多次转移,其身份也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之间摇摆。

总的来说,四环综合市场中农民工子女大多身体素质好,活动能力比较强,但在社会性、语言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由于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生活,对周围环境存在防范意识,这些儿童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比较高,他们常常以“拳头”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攻击性行为较多。由于缺乏与成人和伙伴之间的交流,他们往往不善于运用语言与人交往,有的儿童甚至5岁左右仍然言语表达不清。由于生活圈子和活动范围狭窄,很多儿童的方言很重。家长对子女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也使得他们疏忽了对子女的语言教育。另外,由于家长忙于生计,无暇过多照顾孩子,同时受农村原有生活方式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四环综合市场中这些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普遍不太好: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儿童早上不吃早餐,有的儿童自己买了包子边走边吃,甚至把冰棍当作早餐;没有一定的卫生习惯,早上起床不洗手洗脸,小一点的儿童常常随地大小便;夏天快到了,有的儿童还穿着棉衣,有的儿童则因为天气热常常光着膀子,很多儿童穿着拖鞋到处跑。

二、四环游戏小组非正规教育模式探索

四环游戏小组是研究者一边实践,一边实地考察,了解市场农民工摊贩的生活状态,逐步掌握农民工摊贩子女的活动与发展状况,通过分析思考,澄清观念,再不断调整和改进实践,即采用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并探索出的一种适合市场农民工摊贩及其学前子女需要的非正规教育模式①。

在育儿支援行动中,我们将游戏小组定位为:学前儿童游戏和健康成长的乐园;家长学习、分享和互助的场所;志愿者学以致用进行社会实践和回报社会的基地。以“游戏小组”冠名,就是要强调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并意味着这是通过社会互助方式实施的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3〕

四环游戏小组着力于构建适合农民工学前子女的课程体系:根据学前儿童特点及其生活状况建立相对规范的作息制度,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将养成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并以多种方式突出语言教育,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强调有关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并注重对家长的指导。四环模式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教育儿童与指导家长这两方面内容渗透交融,同步一体。参加活动一段时间后,四环综合市场里的学前儿童变干净了,会说普通话了,儿童之间的冲突少了,有礼貌了;农民工家长也表现出很大的变化。

1.主要针对学前儿童的活动

四环游戏小组最初每天上午安排两个小时的游戏和教育活动时间,学前儿童每天带上水和手绢,自己来到游戏小组。根据需要,游戏小组后来扩大为下午也有两个小时的活动时间,这样基本满足了市场上学前儿童的需要,也为家长提供了育儿与看护服务。

(1)上午的志愿者组织的教育活动

每天上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生志愿者会为学前儿童组织两个小时的活动。四环游戏小组的活动不同于正规的教育模式,它需要更好地考虑受教对象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不是既定的,而是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前儿童、农民工家长、学生志愿者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在实践中四环游戏小组逐渐形成了由蒙台梭利操作活动、做操、综合主题教育、户外游戏以及阅读等内容与环节组成的半日活动程序。

四环游戏小组组织的教育活动虽说主要是针对学前儿童的,但同时也承担着为家长做示范和引导、进行现场培训的任务。刚开始时,农民工家长的参与是带有一点防范心理的“看热闹”,他们往往游离在活动之外。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来,然后继续做自己的生意。随着家长渐渐了解四环游戏小组的宗旨和行动意图,家长的参与越来越多,生意不忙的家长还会和学生志愿者一起组织活动。这些家长在活动中逐渐理解了教育内容和方法,有时还会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2)下午的“妈妈老师”活动

从2004年10月中旬开始,志愿者组织家长下午当教师,组织学前儿童开展活动。下午的活动以“妈妈老师”命名,目的是要让家长认同教师这一角色,按照这一角色的要求行动,进而强化角色意识。学前儿童也要认同“妈妈老师”,听从她们的指导,有问题会找她们帮助解决。家长可以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和从专业志愿者教师那里学到的方法应用于下午的教育实践。在之后的节假日,游戏小组的活动完全由“妈妈老师”独立承担。

目前一些积极参加活动的家长已经具备了教育儿童的责任意识,能够面向全体儿童组织活动,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儿童。自己的妈妈来当教师,这也会使儿童产生自豪感,更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

2.专门面向家长的活动

家长工作是四环游戏小组活动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断尝试,四环游戏小组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组织和活动形式。

(1)育儿宣传页和育儿广播

志愿者教师每天在组织儿童活动之后要到市场摊位前与家长沟通,并发放活页式的家教宣传材料,内容主要是针对儿童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家长提供建议,也会记录当日组织儿童活动的内容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很多家长反映,他们每天认真阅读宣传页,并把所有的宣传页都保留下来。有的家长说自己以前从不关心孩子是否吃早饭,看了宣传页后发现不吃早饭对孩子的健康不利,现在会坚持让孩子吃早饭,而且还注意早饭的营养搭配。通过育儿宣传页,四环游戏小组的教育理念在向家庭延伸。

另外,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广播也被用于进行育儿宣传,以便把育儿信息高效快捷地传播给更多家长。有时,志愿者会安排学前儿童担当小小广播员,用稚嫩的童声把四环游戏小组的教育内容传播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2)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

四环游戏小组建立了以家长为主体,包括志愿者和管理办公室人员等社区人员在内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集家长就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分享教育经验。家长会也是相关人员沟通信息、进行育儿培训、分享教育经验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手段。很多素不相识的家长因为游戏小组的活动而走到一起,又在家长会上熟悉起来,并且相互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3)家长负责人制度

游戏小组每月从家长委员会中选出代表,作为当月的家长负责人。家长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传达和宣传游戏小组和家长委员会的宗旨,动员和督促家长来小组值班,担当家长间的联络人和家长与志愿者教师关系的协调者。比如,家长会或大型活动,家长负责人会提前通知各位家长,带动其他家长参与并表达意见和建议。

3.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

四环游戏小组的很多活动兼有教育儿童和影响家长的功能,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

(1)出游、节庆等亲子共同参与的大型活动

大型活动,如出游、节庆等往往是亲子共同参与的,它既是游戏小组课程的一部分,也能增进志愿者与家长、儿童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游戏小组的凝聚力。四环综合市场的儿童每天看似跟在家长身边,但事实上并未得到家长的关注,亲子之间的活动交流有限。通过组织亲子共同参与的大型活动,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增进了亲情,同时认识到游戏活动对孩子发展的意义。

(2)四环读书会行动

这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营造有利于儿童阅读氛围的一系列旨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养成儿童阅读习惯、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亲子关系的综合活动。这既是四环游戏小组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家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4〕读书会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志愿者(家长、学生、社区人士等)讲故事、听故事录音、故事表演、儿童自己讲故事、每晚家庭中亲子阅读十分钟、定期到图书馆开展集体阅读、图书借阅与故事大赛、对家长进行阅读指导,等等。

(3)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这是每周三下午的例行活动。根据课程的需要,志愿者组织家长和儿童制作一些简易的操作材料,提高儿童的活动兴趣。玩具制作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树立这样的观念——教育资源无处不在,高质量的教育不一定要高投入。用身边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废旧材料来为儿童制作玩具,既可以变废为宝,丰富儿童的活动内容,又可以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这一活动延伸到家庭,还能促进亲子互动,增进亲情。玩具制作还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分享交流。家长在动手制作玩具的同时,也逐渐体会和认同了游戏小组的教育理念。

三、关于非正规教育价值的思考

1.非正规教育的意义

非正规学前教育是现行正规教育体制之外的教育①。非正规学前教育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旨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并开展适宜于特定儿童的教育活动。〔5〕有什么样的教育需求,就有什么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

非正规教育形式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优势:非正规教育具有地域性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展适合受教对象需求的教育形式;非正规教育是根据当地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兴办的,成本低而效益高;非正规教育还有着开放性、与社区的融合度高以及共同参与性等特点。四环游戏小组的实践也说明,以非正规教育形式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地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是可行的。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在现行体制之外接受学前教育的另一种选择,因而受到了农民工家长的欢迎和认可。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表明非正规教育形式有益于激发群众办教育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迄今为止,四环游戏小组作为一种由民间力量兴办的“没有围墙的幼儿园”,其受益儿童已达300人。据了解,城市社区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民间自发兴办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如家庭托儿所等,这些不同形式的非正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园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化迅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6〕

2.非正规教育发展需要适宜的政策环境

城市中的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处境不利的人群,他们的生存、发展和教育需要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非正规教育对于扩大教育的受益范围、充分利用社会多方面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在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及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政府要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促进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借此缩小社会差距,维护社会公平。〔6〕

(1)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确立学前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思路

各级政府要将教育发展放在社会大背景,即当今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进行思考,结合流动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和受教育权益问题探讨非正规教育的价值和可行性,明确非正规教育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2)创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环境,调整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关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和方向应是小政府、大社会。可喜的是,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城乡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限制政府权力与发挥民间力量以及二者间的平衡,在全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应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政府部门无论是对非正规教育组织还是民间社团的管理都是相对滞后的。〔7〕因此,根据体制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角色定位,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环境,规范自身行为,调整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关系,促进非正规教育的发展。

(3)尊重市场规律,探索适宜的管理办法,加强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

非正规教育较之正规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形式上更具有针对性,它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教育的多种不同需求为己任,因而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更能接受市场的检验。对非正规教育的管理,不能想当然地以政府或管理者的判断为标准,即按照正规幼儿园的统一标准,采用行政指令的办法加以干预,简单化地加以限制或取缔,而应该以作为服务对象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需要和平等受教育权益作为判断的依据和标准,同时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国情和民意,尊重老百姓的选择权。对于目前大量存在的各种民间兴办的非正规教育机构,政府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问题,因势利导,为非正规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

(4)建立跨部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社区对非正规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目前各个职能部门存在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现象,导致管理上出现空白地带,以致北京市学前流动儿童数量至今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计生、安全、志愿者等诸如此类和各部门职责沾边的综合性问题,仅靠单一部门无法解决,需要跨部门综合管理。因此,建立跨部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极为重要。

另外,对非正规教育的管理可以考虑纳入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内的基层管理机构和群众组织在了解社区情况和居民需求方面具有优势,比如掌握社区内流动人口的数量以及学前儿童的大致情况等,同时有利于整合多方面力量与资源,如提供信息渠道、招募志愿者等,以实现供需结合、教育与社区发展同步。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还需要探索在非正规教育的管理方面,职能部门与社区的相互协调问题。

参考文献:

〔1〕杜越,汪利兵,等.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5.

〔2〕张燕,吕萍.流动人口群体育儿状况调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四环市场为例〔EB/OL〕.〔2007-12-05〕..cn/qkpdf/yejk/yejk200809/yejk20080903-2.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 学前 生存状态 流动 状况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