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时间:2022-03-23 09:10:01  浏览次数:

[摘要]根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概括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9项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5-0056-03

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换存在密切的关系,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为产业结构的转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全国及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看,当前经济运行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研究和比较内蒙古区域产业结构能力转换,有助于了解区域产业结构所处的水平、相对变动和发展潜力;对制定地区产业发展策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现实意义。

尽管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和结构上来说,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三次产业结构尚不够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够显著;地区产业互补性差,产业结构相同现象突出;传统资源型产业仍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壮大。那么这些问题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呢?分别在哪些市、盟表现突出呢?自治区内的各个盟市之间又有哪些优劣互补性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条件。是否具备良好的转换能力,反映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很多,一切影响生产要素和部门生产条件的因素,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结构及其转换。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方面[1]:需求因素、供求因素、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因素。

从需求角度看,地区的需求水平、需求规模等需求因素拉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消费层次越高,消费结构变化的越快,对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压力越大。

供给推动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积累能力和供给弹性。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结构转换的源动力。地区的创新能力越强,产业结构的转换动力越大。高的投资与储蓄,高的供给弹性为产业结构的转换提供了空间。

随着生产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越来越多地与其开放程度、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有很大的联系。所以一个地区的吸引外资情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的需求与供给,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转换能力。

二、产业转换能力评价的指标选取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任何一个单一的指标都不可能全面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因此,要从整体衡量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应选取多个指标[2]综合评价。根据以上影响因素选取以下指标进行分析(见表1):

三、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3]。因子分析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构造因子变量;二是如何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解释。本文调用SPSS 13.0软件对2005年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1.收集数据

通过查阅年鉴资料,收集与表1中9个经济指标相关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得到表2。

2.数据处理

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见表3)。本文根据因子分析法对应的累积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提取前3个主成分因子。

由表3可以看出3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并且累计贡献率为83.000%,说明这3个公因子已经基本反映样本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分析问题。

3.建立载荷矩阵

对提取的3个主因子F1、F2、F3建立原始载荷矩阵(略),但此时各因子的典型代表量不是很突出,不便于对因子解释,所以对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旋转后的矩阵如表4所示。

从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在第一个主因子F1在人均GDP(X3)、GDP增长率(X4)、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X6)、农村居民非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X8)上的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第二主因子F2在科技经费支出总额(X1)、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X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单位数(X9)上的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吸引投资能力的因子;第三个主因子F3在城镇居民非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X7)上的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城镇需求层次的因子。

根据各地区的主因子得分,以各主因子的特征值为权重,计算各盟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见表5)。

4.分析与评价

由表5可以看出,在F1的得分中,阿拉善盟居首位,这说明其发展水平较高,在这12个城市当中,阿拉善盟的行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少,只包括3个旗县级行政区域,依靠地广人稀、资源丰足的优势积极建设经济开发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在F2的得分中,呼和浩特市居于首位,这说明呼和浩特市的创新能力和吸引投资能力较强。这主要是因为呼和浩特市的乳业、电子信息业、电力、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具有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已经或正在形成,另外其境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意开发区坚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是中西部吸引外资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绩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5]。在F3的得分中,鄂尔多斯市最高,这说明其城镇居民需求层次较高。

由表6可以看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三名的有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反映这些地区产业结构具有比较强的转换能力,产业综合素质和潜力具有相对优势,我们可以将其归为I类城市;呼伦贝尔市、兴安市、通辽市等七个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我们将其归为II类城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弱,归为III类城市(见表6)。

四、提高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那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的I类城市,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资源发展型向资本技术型转变。这些城市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应该是:①拉长产业链条,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②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具体做法是:在保持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提高产业的加工深度,注重资源开发,以能源、冶金、建材、重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除国家兴办的一批骨干企业外,积极创办一批环保型、资源型、具有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型原材料以及其他加工工业,同时搞好三废利用(水、气、渣)工作,变废为宝,走多层次增值,高水平和循环发展的路子。

2.发展优势产业,改善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一般、经济综合实力欠佳的II类城市,关键是利用良好的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实施更加宽松、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投资政策、税收及金融政策等来增加区域内部的积累能力。此外还要改善居民的需求结构,充分发挥需求拉动对产业结构转换的作用。从提高人均收入和引导消费两方面入手。在政策上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消费政策引导和刺激消费,进而引导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这类城市发展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应该积极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转移。一方面大力发展城市内信息产业,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对承接的国际转移产业有所选择。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引进,逐步减少或取消对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3.巩固基础产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特色经济

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作为III类城市,产业结构转化能力较弱。主要对策有:①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健全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吸引投资,引进人才,发展以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草原旅游为特色的优势行业。

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后劲,“要致富,先修路”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而农牧业是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牧资源的综合利用必须放在首要的战略位置。据考察赤峰市盛产皮、毛、肉、玉米、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烟叶等农作物110多种,其中的食用菌、野果营养丰富、味道独特,皮、毛质地柔软细腻,只要政府给予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继续实施对这些城市的“惠民”政策,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当地开发建设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和轻纺工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运输通道和通信设备还可以疏通城市间以及国内市场信息,加快科学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农牧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

[参考文献]

[1]佘延双,沙景华. 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EB/OL]. ,2005-01-25.

A Reg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of Inner Mongolia

Li Chunxiang,Yu Jico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general factor influenc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s and 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theory.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t selects 9 targets to carry 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of various cities in Inner Mongolia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c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posals on how to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factor analysis

(责任编辑:张改兰)

推荐访问: 内蒙古 产业结构 转换 区域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