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辛亥革命对内蒙民族关系影响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时间:2022-03-16 00:01:00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对内蒙民族关系影响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辛亥革命对内蒙民族关系影响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辛亥革命对内蒙民族关系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高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内蒙辛亥革命的性质体现了内蒙政局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要求,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同盟会领导的局部革命外,还有蒙古民族运动,如归绥新军起义、丰镇军民起义。

一、辛亥革命在内蒙

(一)蒙古青年加入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山西革命党人来内蒙西部从事革命,发展同盟会员,借此吸收了蒙古族青年加入同盟会。其中,云亨、经权是代表人物。这是蒙古族革命志士有组织革命斗争的开始。

云亨,土默特右旗人,1904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考入北京殖边学校,参加“蒙古队”的宣传。经权,归化城土默特旗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云亨、经权在萨拉齐、包头一带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并策划武装起义。从此,蒙古族青年不断加入到革命队伍中,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二)归绥新军起义、丰镇军民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蒙古革命党人亦积极响应。归绥新军发动起义,刘少瑜、曾友胜赴兴和、丰镇一带集合东路,派张琳、张万禄、吴金山赴包头、五原一带集合西路;北路则恃驻可以力更;吴鸿昌之马三营,为联络东西两之总据点。归绥起义军200余人分散驻在今包头东河区东街、前街和富三元巷内等三个地方。制造马号事件。起义虽最终失败,但显示了归绥蒙汉人民的民主觉醒。

丰镇起义是内蒙辛亥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起义。丰镇位于乌盟南部,是雁门关外的军事重镇。丰镇革命军在弓富魁的指示下,在隆盛

庄附近起义。革命军一举攻占丰镇,清厅署和官邸全部焚尽。然大同清军援兵500余人赶往丰镇,革命军众寡不敌,分三路撤出城外,大批起义军和革命者惨遭杀害。起义虽失败,但在内蒙辛亥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辛亥革命后内蒙政治地位

辛亥革命对内蒙民族关系的影响是中国近代民族融合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南京临时政府因此制定了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一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内蒙与中央政府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出现了对新中央政府的认同危机。从武昌起义、南北和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逊位、民国告成过程中,内蒙古民族宗教上层及其地方当局不承认民国,企图自立为国,解除与中央的政治隶属关系。另一方面,南京臨时政府以法令形式对内蒙的政治地位予以承认,确立了民族平等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临时约法》,其以法律形式给予蒙古边疆民族地区平等参政议政权力,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而参议员的名额则是“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这就保证了民族地区与内地省份在国家立法机关中有同等地位。

三、北洋政府的实践

(一)蒙藏院与《蒙古待遇条例》

北洋政府设置蒙藏院作为专门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行政机关。1912年废除理藩部,其所辖“蒙藏事务”交内务部管理。5月,在内务部下设蒙藏事务处,下设四科办事。7月,参议院议定“因蒙藏地方一切例政,与各省迥异,且规划设置,事属创行,应另设专局,以便统筹”。随后蒙藏事务局成立,规定,“蒙藏事务局直隶于国务总理,掌管蒙藏一切例政。”1914年5月,北洋政府改蒙藏事务局为蒙藏院。

1912年8月,颁布《蒙古待遇条例》,赏赐、笼络王公、贵族,创建学校,维护蒙古王公封建特权并限制他们的政治权益来加强中央对蒙古边疆地区的政治控制。争取内蒙古王公对民国政府的支持,使

一度动荡的内蒙古局势得以稳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联系,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平定内蒙独立事件

在对待外蒙独立问题上,北洋政府明确表示所谓外蒙独立,中华民国亦断无允准之理。袁世凯多次复电“晓以国家统一与民族共和大义”。1913年1月23日,绥远将军张绍曾在绥远主持了乌兰察布、伊克昭盟各旗王公参加的西盟会议,借以阐释了“五族共和”,签订《西盟王公会议条件大纲》,“实行赞助共和,不承认外蒙独立与《俄蒙协约》,请兵保护西盟要地,筹划蒙民生计,振兴蒙人教育”。2月25日,民国政府对西盟各王公爵秩进封,授予勋章。各西盟王公联合发表了《伊盟各旗扎萨克不承认俄库伦条约之通电》《乌盟各旗扎萨克不承认俄库伦条约之通电》以及《乌伊两盟各扎萨克劝告库伦文》。通过西盟会议,内蒙古西部王公上层接受了民国政府的优待,拥护共和,反对库伦独立。

四、辛亥革命对内蒙民族关系的影响

内蒙古人民响应辛亥革命的斗争,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推翻了内蒙古清政权,震动了清朝牢笼下的蒙古封建统治。就民族关系而言,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历史性转变也是区域性民族关系变化的综合反映。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边疆地区,辛亥革命时期该区域民族关系之特征是当时国内民族关系变化的典型。

首先,辛亥革命不仅促成了内蒙民族关系的近代转型,而且也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方面既继承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又把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关系拉入现代性的历史轨道。其次,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以传统大汉族为中心的,建立在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基础上的民族观向建立在自由、平等原则上的近代民族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中央政府调整了民族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了内蒙古边疆地区的政治地位。强调了内蒙古人民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推进了民族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平等民族关系的逐步建立。最后,辛亥革命的爆发,促使了

内蒙古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直接推动了内蒙人民继续反抗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和蒙古封建统治的斗争。通过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一体认同进而建构民国政治认同。传播了民主革命,特别是孙中山所提出的“民族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五族共和”,更加深入人民心中。

推荐访问: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辛亥革命 内蒙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