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年齐鲁晚报的体育报道

时间:2022-03-15 08:32:33  浏览次数:

如今的齐鲁晚报可谓名声显赫、兵强马壮、气势如虹。是的,一个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必定要经过道路的泥泞与前行的坎坷,必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与遇挫不馁的耐心。齐鲁晚报的发展壮大亦非一帆风顺,其在创刊之初的艰难困苦与团结奋斗、尴尬寒酸与创业激情、埋头苦干与赢得成功,在我的脑海之中久久挥之不去。

创业之初的温情

坐在齐鲁晚报宽敞明亮的办公桌前,我常常情不自禁地环顾四周而陶醉其中:身居四星级宾馆的高楼大厦,不必担心寒风雨雪而四季如春,写稿、发稿、出版的设施先进而齐备,高档的复印机与打字机随意使用,清澈的矿泉水冲泡出清香的茶水,丰盛而可口的茶点与饭菜任君选用……

对于年轻同仁而言,眼前的一切是自然而然又习以为常:作为齐鲁晚报的一员,就理所当然地要享用这一切。

然而,齐鲁晚报在创刊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全体采编人员挤在老报社顶层会议室安营扎寨,而偌大个会议室的大门正冲着楼梯道口。我和姜玉泰的办公桌被安排在门口,寒风不时从门缝钻进来,大家只好穿着厚厚的棉袄或军大衣,用袖口挡住一股股袭来的寒风写稿。坐在我身后的王远宏则幸运得多,因坐在他前面的我成了一堵挡风的墙;但在我外出采访之时,他照样会遭受寒风的无情欺凌——只好用铅尺压住被寒风吹起的画版纸工作。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大家都是欢欢乐乐地勤奋工作,即使伤风感冒也要坚持外出采访,而归来后就不分昼夜地赶写稿件。那时的马军鸣给我印象颇深,每次从运动队或是山东省体委采访归来,他的小白脸被寒风吹得更加苍白,而一阵又一阵的咳嗽则是其常态。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无论谁从锅炉房打热水回来,都会主动地给大家的杯子中添加热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能够感受到齐鲁晚报人当年的温情。

站火车20多个小时

如今记者外出采访,距离近的坐火车,距离远的乘飞机,坐火车购买卧铺票是非常平常的事。然而,当年的齐鲁晚报记者外出采访,从来没有奢望购买一张卧铺票,因持有十三级以上干部证明者才能购买,而外出采访能够买到坐票就算很幸运了。当记者外出采访可以购买卧铺票之时,由于僧多粥少而求助于各路友人帮忙。印刷厂的梁金彪师傅成为报社名人,因他与车站的人熟识而能够购买到卧铺票;外出记者总是求助于他,但也不是每次的求助都能够如愿以偿。

为了采访报道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我凌晨四点钟就起床到车站售票处排队,由于每天只有三张或是五张的卧铺票,我没有购买到去广西南宁的卧铺票。无奈,只好从济南一直站到衡阳才终于坐下;然而,在车厢里20多个小时的拥挤与站立,使我的双腿肿胀而疼痛难忍到最后的麻木;不仅如此,由于车厢内拥挤不堪,大小便极为艰难,幸亏我身强力壮才得以突围而出。

在如此的车厢内,根本就没有条件喝水或是吃饭,现在回想起当年遭受的那个罪,我依然是不寒而栗。

现金放在内裤里

那时宾馆很少,但外出流动人口众多,住宿价格虽然不高却很难人住,记者外出采访一般住在小旅店。一个房间最少是两张床或是四张床,而同室的住客互不相识,这就造成了住客间安全感的严重缺乏。我总是将采访证明和现金放在内裤里。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是“土鳖”得可笑,但这是由当时的客观环境造成的。

电话“播录”稿件

当年记者外出采访,首先要在出发之前准备一本电报纸,到达赛地第一件事是寻找邮电局,采访完毕就马不停蹄地飞奔而去发电报。对于通讯与人物稿件的传送,则要依赖采编人员的电话“播录”——记者在赛地念稿,编辑在家中记录,记者发稿完毕,编辑要将记录的稿件向记者朗诵校对。

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发稿,记者还要与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协调,以确保奔跑到邮电局之后立即通话,但线路数量有限,打电话者众多,记者在等待之时的焦虑可想而知。

齐鲁晚报的发稿方式由录音电话替代之后,记者可以在任何时间拨通电话稿件录音,而值班编辑则根据电话录音进行抄录。如此,需要编辑放一段录音抄写一段,值班编辑的工作量陡然增加许多。文体部从事文化报道的官梅、闰循华和谭傲男“深受其害”,为体育记者抄录电话成为其主要而繁重的工作。

带30本稿纸60支笔芯采访

奥运会

记者能够利用传真机发稿之后,外出采访报道都要扛上传真机。就在值班编辑工作量锐减的同时,打字员则成为生产稿件的主力军,但各个记者千变万化的手写字体,给这些小姑娘们带来了诸多烦恼。

为了奔赴美国采访亚特兰大奥运会,经当时的齐鲁晚报领导徐熙玉和阮庆良特批,报社为我购买了最好的传真机、领了30本稿纸、60支圆珠笔芯、硕大的拉箱。我从北京机场出关时,由于箱包严重超重而险些被机场扣留。而现在的记者外出采访,背一个电脑包就能全部解决。

一个月吃方便面超过150包

体育新闻扩大为一个整版后,由我首先干了一个月的值班编辑,创造了当时独自值班的最长时间。那时是铅字排版,铅条要规范行距,每篇稿子的字数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数,稍有差错就要删改重来。因此,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最头痛的就是改稿,而组版的工作人员也对此深恶痛绝,因几个字的减少或增添要耗费诸多工夫。

值班编辑每天晚上10点钟之前到办公室,之后至凌晨时分接新华社的稿子。编好之后,用本报的稿纸誊写并数好字数,至早上6点到8点接本报记者的稿子。那时,是靠前方记者念而后方编辑问,之后根据电话录音抄写并编辑好;值班领导批准后,编辑画版并至上午11点出大样,将大样仔细校对完毕才算完活。

在一个月的编辑工作中,我创造了吃方便面超过150包的纪录,而当月的奖金尚不足以购买这么多方便面,此事一度成为齐鲁晚报同仁的笑谈。

在外采访44天

在我任职齐鲁晚报记者的生涯中,在外采访报道的最长时间是44天:

和马军鸣在淄博采访完山东省运动会,又与刘晓艺直接赶赴武汉采访大学生运动会,之后单独到孝感采访报道农民运动会。在我从济南出发之时,我父亲突发脑溢血紧急住院,我请省二院党委书记李金帮关照之后,就怀着不安与内疚的心情赶赴淄博。在武汉采访时,身强力壮的我突然腹部疼痛难忍,吓得山东省体委的胡怀玉和刘晓艺束手无策,而我是将腹部顶在写字台角上写完稿子的。

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是,采访报道农民运动会的新闻通讯《越海喜团聚酸甜在其中》获全国晚报新闻奖二等奖,为当年齐鲁晚报所获的最高奖。

举办全国城运会摄影大奖赛

在齐鲁晚报创刊的1988年,全国首届城市运动会在济南隆重举行,这也是齐鲁晚报首次在全国媒体同行面前亮相。

为此,我苦思冥想,想办一个重大的活动,以使齐鲁晚报能够精彩地展现在同仁面前,最终决定举办“全国城市运动会摄影大奖赛”。

首先,我与中国体育摄影家协会达成联办协议,聘请全国最高水平的体育摄影家任评委。

继而,我奔赴沂源的一家啤酒厂寻找资金,然而该厂对于举办该项活动并不感兴趣。我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接着,我马不停蹄地转战莱芜的张家洼矿区,我知道那里盛产罕见的燕子石。当我与矿区领导倾心交谈后如愿以偿,他们决定:奉献优异的燕子石艺术品。

就在我为资金发愁之时,朋友终于联系上了菏泽地区的曹县酒厂。该厂厂长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创业者,经过几轮痛饮之后,我们成为相见恨晚的知心朋友。他决定:包揽此活动资金,给每一名记者两瓶高档美酒,为此活动宴会提供好酒。

全国城运会摄影大奖赛在全国媒体的赞扬声中获得圆满成功: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袁伟民、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山东省省长李春亭、济南市委书记贺国强、济南市市长翟永浮以及齐鲁晚报领导出席颁奖仪式。

此次活动,不仅大力宣扬了刚创刊的齐鲁晚报,还推出了山东美酒、山东特产燕子石艺术品、山东的博大文化与山东人的盛情,摄影大奖赛则成为全国城运会的常规活动,而这是齐鲁晚报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活动。

经历了近23个春秋的不懈奋斗,齐鲁晚报成长为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开始步人大展雄风的金色年华:不仅拥有了挚爱自己的广大读者,而且在强手如林的新闻界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综合指数跻身同行业四强之列。

正如冰心先生的诗句所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祝愿齐鲁晚报——这株茂盛的大树茁壮成长,枝更繁,叶更茂。

推荐访问: 齐鲁晚报 当年 报道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