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3-14 10:04:25  浏览次数:

摘 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的模式,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探索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管理机制、机构设置、成本控制、教学管理等成为相关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六省市十五所高等学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期望能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多校区办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18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都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体制。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化解了一些矛盾,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的措施有待我们解决。

笔者先后对北京、河北、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存在多校区办学模式的高校进行了调研,对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山东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的多校区办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管理机制问题

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有的高校在同一个城市多校区办学,如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有的高校跨城市甚至跨省多校区办学,如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济宁医学院等。

各高校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导致各高校管理机制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垂直管理,以条为主;二是相对独立,以块为主。第一种情况包括: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第二种情况包括: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青岛农业大学。

“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型的管理。其特点是管理的重心在校本部,校区管理只是各职能部门的触角延伸,然后由校本部统一调控。为了体现合并办学的优势,实现从多个到一个的办学实体,合并高校大都倾向于选择集权管理的模式,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对在校生分为两类,放在不同高校校区培养,为保证人才培养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一般采用“以条为主”的模式。

“以块为主”是一种相对分权型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本部与其他校区在管理上有明确分工,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各校区,校区在本院统一领导下,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采用“以块为主”管理模式的校区在办学上各显其能、自成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苏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和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都经历了一个管理机制的探索过程。在目前的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下,有很多问题不好解决。各高校新校区规模都比较大,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的学生数要多于校本部,但管理人员普遍少于本部,并且各部门自行其事,值班校领导只起协调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等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学校相对独立运作,各方面自主权比较大,管理机构比较健全,责任明确。既充分利用总校的优质资源,又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独立发展,和总校优势互补,各有特色。

通过调研发现,在同一个城市办学的高校多采用“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则跨省市办学的高校多采用“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

2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机构设置问题

各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机构设置往往与管理机制相协调。

管理机制“以条为主”的高校,采取校区统一管理,各校区成立校区委员会,负责协调、监督指导校区和各机构的工作。各机构在行政上接受校区委员会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学校相应部门的管理。学校领导层,负责制定发展规划、教育资源、教学组织及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划;学院是中间管理层,负责教学、科研和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系是执行实施层,主要负责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其优势是三级管理职责分明,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有助于知识的创新和多(跨)学科研究新知识、新学科、新门类。其略势是距离较远,信息传递较慢,管理上困难,容易造成不协调、效率不高的现象。

管理机制“以块为主”的高校,在核心校区的统一管理下,分校区作为一个或多个学院相对独立,有各自独立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包括上到行政机构,下至实验室等,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核心校区只是在大政方针、发展规划等给予指导。其优势是各校区享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不足是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重大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难以执行与实施。

3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干部、人事管理问题

和机构设置一样,干部、人事管理也与管理机制相适应。

“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完全是学校统一管理,如: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干部选拔任命、人事管理调整等工作由学校统筹,各校区没有干部和人事管理权。

“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下,干部管理按照不同级别,有不同管理权限。校级领导是由学校任命和校党委决定;对于处级干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校区提出任命意见,学校备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报学校批准,科级干部分校批准。人事管理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分校自己考察,不需上报。职称自己评,总校划分名额。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也属独立运作,但计划需报总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职工均由城市学院聘任,其中处级干部要报杭州市备案,并成为杭州市认可的处级干部;职称设岗定编由城市学院负责,委托浙江大学评审,但单独设立一个评审标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只有一个院长和一个副院长来自石油大学,其他人员全属胜利油田,职称都走油田系列。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除几个院级干部外,其他全部由学院聘用。

4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问题

多校区办学,运行成本增高,资源重复投入较大,资源配置难以做到充分优化。这是所调研高校共同存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多校区办学,由于校区分散,交通不便,管理人员和教师则把时间都花费在往返的各校区之间,这很难保证学校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另外,为保证新校区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的需要,学校要在图书资料、教学和文体设施等方面重新投入,而院本部资源则因学生数量减少而利用率下降,这是办学的浪费。就学生而言,学生在校区间查阅资料、参加活动、对外交流等往往在交通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跟金钱。

面对这些问题,部分高校已经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浙江大学通过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的“四化”建设,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针对4校合并后,5个校区,5所附属医院分布于杭州市的东西南北中,形成了个较为庞大而复杂的管理与办学系统的现状,浙江大学首先确立了“四校合并,网络先行”的方针。从1998年7月开始进行了新浙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为浙大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了多校区办学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较低了多校区办学成本。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的做法也节约的办学成本。四年的课程,集中到三年里学完,最后一年实习。上课教师往返莱阳和城阳,不安排班车,给予课时交通补助,自己解决交通问题。

对于硬件资源,不管是相对独立的,还是垂直管理的,都尽量充分利用,不搞重复建设。甚至学校之间,可以做到一些资源共享,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图书馆电子版就能共享。

对于无形资源,各校区间也可以充分利用。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对总校的社会声誉资源充分利用,如对外宣传,都强调是985和211学校,总校有的专业,只要分校条件具备,就可以招生,只有总校没有的专业才报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毕业证都争取和总校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证就是完全一样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种完全独立的学校,也一样是属211学校。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一部分工科专业的实验实习,直接到济南总校进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方面的实习实践也是集中时间到东营进行。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医学专业方面的学生是在日照学习两年,大三开始回济宁。都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5 多校园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体制问题

对于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的学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是完全统一的。学校是一个教务处,在本部以外的校园设立教学办,或安排一个负责人员监督和执行教务处的决定,强调教学的无缝连接。学校层面有一个值班副校长或副校级领导协调工作

对于相对独立办学的分校和独立学院,则是具备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师的聘任,教学的督导等各个方面都独立运行。

师资的聘用和教学安排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双基地教师”做法,和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调休办法比较有特色。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双基地教师”是本部教师来威海兼职,上课或建研究所,一年来几个月,工资总校发,威海这边给补贴。有20位左右,基本都是重量级教授,其中有8位院士。

为便于本部教师到学院上课,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采用周六周日上课,周一周二休息的方式,使大部分教师的课不与本部的课冲突。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宏伟蓝图,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多校区办学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规模,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应当树立科学质量观和办学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健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内涵发展水平。

推荐访问: 校区 办学 关于加强 改进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