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3-14 08:45:04  浏览次数:

摘要:在总结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前期建设和教学实践运行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一个核心、两条主线、六大保障”的专业改革总体思路,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内涵上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调整补充、完善优化、改革创新,以构建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33-03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高等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药学类,专业代码为100802,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目前从全国开设此专业的学校来看,主要属于中医药学类和农林类高等院校,各高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时间大都不长,专业建设模式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专业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完善。

一、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现状

为适应社会新的职业分工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领域人才的强盛需要,湖南农业大学在改革园艺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学科专业结构特点,通过整合园艺学与中药学的特色教育资源,于2005年增设了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新专业。该专业于2006年秋季开始首届招生,迄今已连续招收8届学生。该专业在近8年的建设中,依托学校现有园艺学等传统优势学科,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高素质、强实践、重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依托母体、资源共享、特色创新、重点突破、协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教材教参、实验条件、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明显的建设成效,并在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设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中,顺利通过评估并获得优秀;该专业所依托的学科于2007年获得了园艺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药用植物资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招生资格。当然,在该专业建设过程中,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8年的教学实践运行,加之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和不足,迫切需要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综合改革。

二、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总体思路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经过近8年的建设,目前已从先前的“能办专业”的初级建设阶段过渡到了更高一级的“办好、办精专业”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时期。采取什么样的专业综合改革总体思路,如何在总结前期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运行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内涵上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调整补充、完善优化、改革创新,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首要内容。新的专业改革旨在总结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前期建设和教学实践运行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一个核心、两条主线、六大保障”的专业改革总体思路,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一个核心,以优化宽口径、精课时、理论与实验分开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构建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为两条主线,以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专业教材教参建设、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建设、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为六大保障,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内涵上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调整补充、完善优化、改革创新,以构建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1.优化宽口径、精课时、理论与实验分开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优化宽口径、精课时、理论与实验分开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主线之一。由于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故原有教学计划中,相关涉农、涉中药、涉中医等方面选修课程较多;而且,由于单门课程学时多,最多的一门课程达到80学时,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要选修几门课程就能完成额定选修学分,常常造成许多课程从开设至今学生从未选修过,而有些课程由于课时太多,学生上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宽口径、广交叉、精课时、厚基础、理论与实验分开”的原则,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要做到以“宽口径、广交叉”为原则,参照学生历年选课情况,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对现有教学计划中每门专业理论课进行调整、删减、增设必要性论证,按照适宜比例合理设置相关的涉农、涉中药、涉中医等方面的选修课;要做到以“精课时、厚基础、理论与实验分开”为原则,参照历年授课情况,通过“精课时,增课程”的方式,精减每门专业理论课程授课课时,确保单门专业理论课程授课时间控制在20~40学时之内,扩大选修课的数量和种类,以增加学生选课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权,构建适宜学生个性培养和特长发挥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2.构建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不依附专业理论课程而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又一主线。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循序渐进、自主实践、注重创新、避免重复、独立设课”的原则,将原有不同专业理论课程附有的实验项目、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劳动、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整合、重组、融合、创新,减少实验项目、内容的重复,增加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推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置与论证的制度化,构建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的固有模式。

3.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培养新兴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必须要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阵容整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涉及到多门学科交叉,现有师资队伍中,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5人,占55.5%,副教授2人,占22.2%。从师资学缘结构来看,现有师资队伍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分别来自植物学、中药学、园艺学、农学、生物医学、化学等多学科领域。新的专业改革将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继续坚持“引进与自身建设两手抓”。一方面,根据课程教学需求,利用学校新专业的进人计划和优惠政策,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急需的药用植物资源分类鉴别与中医方剂两方面的具有较高学历层次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师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可通过学科交叉配置双线、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攻读在职学位、外派短期进修培训、课程小组集中备课评课、职称晋升、外聘教师讲授观摩课程、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培养现有专业师资队伍。

4.创新专业课程教学建设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建设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措施,专业教育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新的专业改革将坚持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严格遴选每门专业课程负责人,在课程负责人组织下,全体专业教师参与论证,按照“删除芜杂、保留经典、体现现代、涉及前沿、理论与实验分开”的原则,全面修订每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对每门课程的网络建设,同时通过听课评课制度,加强对每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将进一步加强现有教学计划中《中药资源与开发技术》这门专业特色创新课程的建设。另外,将通过申报精品课程与双语教学课程项目,建设好1~2门专业主干精品课程与双语教学课程。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将坚持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及教书过程中育人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参与式、比较式、专题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努力创造条件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研产紧密结合、教学良性互动的教学要求;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5.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教材教参建设。专业教材教参建设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保障。新的专业改革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主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自编教材,编写教材参考书、科普图书,订购专业期刊杂志,购买音像影音教学资料,购买多媒体网络课件,购买参考图书,野外收集教学素材等多途径多渠道,加强专业教材教参建设,并及时将行业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补充到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中。本专业改革实施期内,确保完成现有3本在编教材与3本在编科普图书的编写任务,确保完成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自编教材的编写。

6.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硬件指标。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与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关系。一般地,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良好的办学硬件;而且,新专业大多由传统学科专业衍生而来。因而,在实验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材料等很多方面可以与传统学科专业共建共享。新的专业改革将按照“依托母体、资源共享、特色创新、重点突破、协同发展”的建设模式,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平台。要重点建设好中药资源标本室和校内药用植物资源圃。要按照学研产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

7.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建设。作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模块之一,校企合作培养的依托单位——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的实训阵地。新的专业改革将在进一步完善、巩固现有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国家中药材生产(湖南)技术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实验室两个技术平台,以及学校双百工程项目等进一步孵化、培育、建设新的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湖南省植物提取物协会设立的专业人才培养奖学金。

8.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考评机制是检验、评估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保障。新的专业改革将结合学校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本专业改革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细化、明确每个研究内容的考核办法与目标,责任人分年度对照研究进度计划及时总结汇报研究工作,确保研究计划按期完成并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2012.

[2]林文雄,黄炎和,许丽英,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福建农林大学开展2011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J].中国大学教育,2012,(3):72-74。

作者简介:肖深根,男,汉族,1969年2月生,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推荐访问: 深化 本科专业 中药 改革 创新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