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推广指南,助力我国高血压防控大业

时间:2022-03-13 08:10:57  浏览次数:

期待采访王文教授已经很久了,这个愿望终于在第9个“世界高血压日”的2015年5月17日得以实现。

采访王文教授的愿望之所以迫切,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高血压防控事业。他不但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负责人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执行负责人,还是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2014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主要起草人和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主要组织者、撰稿人和统稿人之一,是《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制定组织者和撰稿人之一;同时还担任着“燎原计划-中国高血压指南基层万里行”执行负责人、“春雨计划-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推广”负责人和“火炬计划-中国高血压指南推广”执行负责人。他在我国高血压防控事业、尤其是指南推广、规范教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

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当天,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朝阳区卫计委、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学术团体和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的世界高血压日宣传咨询活动以及第二期“燎原计划”项目启动暨培训会在北京团结湖公园和光明饭店举行。在活动间隙,本刊记者就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以及相关指南的制定、推广工作中的诸多焦点话题,对王文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联盟致力于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

采访一开始,王文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我国高血压的防控现状。他表示:“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全国每年高血压相关医药费用400亿元,因高血压就诊的人数占慢性病门诊就诊人数的41%,居于各类疾病首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之中,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转变。这说明国家对社区高血压管理越来越重视。目前,约有8500万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接受管理,而社区和乡村医生也渴望得到正规的防治技能培训。”

当记者问及中国高血压联盟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时,身兼该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的王文教简要介绍说,近20年来,不管是中国高血压联盟、还是其他的学术组织或者单位,在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比较重要的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开展高血压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联盟在刘力生教授的领导下便开始组织大规模的高血压临床试验,如:“七·五”攻关课题: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试验(Syst-China)、老年高血压试验(STONE;上海龚兰生教授领导)、卒中后降压治疗研究(PATS);“九·五”攻关课题:非洛地平降低并发症研究(FEVER)等,为高血压的临床实验积累了一些循证医学证据。这些证据不仅对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有指导作用,也被国际高血压防治指南所引用。这说明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国际上做出了贡献。

其次是开展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1969年首钢便开始了心血管病防治工作。1978年,首钢继续开展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在阜外医院心血管病专家指导下,以首钢总医院为依托,以首钢心血管病防治所为骨干,以首钢各保健站为网络,全面管理治疗高血压。至1998年的总结资料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降低,减少了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2736例高血压患者20年管理血压水平从145/92mmHg下降至137/84mmHg,脑卒中发病率从139/10万下降至81/10万人,脑卒中死亡率从53/10万下降至17/10万。首钢经验获得了原卫生部的科技进步奖,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广。

再次是每年的高血压日活动。从1998年开始,原卫生部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近10年间,我国实现了6个转变:由专家行为转向政府行为,由以医疗科研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由以城市为主转向城乡并举,由高层转向基层,由专业行动转向群众运动,由卫生部门转向全社会。高血压日活动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大课堂和高血压防治咨询活动,估计10年间有数千万群众参加活动,大大促进了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四是开展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为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技能,提高基层高血压的控制率。2005年至2010年,在原卫生部疾控局领导下,由原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举办培训会议100多场。在浙江、甘肃的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全国,分期分批培训社区、乡村医生30000多名,管理高血压患者60万人。其中管理1年以上的患者高血压治疗控制率达60%至70%。

制定高血压的“中国版指南”

在采访中王文教授指出,中国高血压联盟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主持制定或修订《中国高血压指南》。他表示,高血压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高血压指南。所以,拿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血压防治对策,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突出中国高血压的防治特点,成为了制定和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根本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从而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增长态势。

王文教授还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完成了4次高血压调查,为高血压流行趋势提供了宝贵数据。最近一次的全国高血压调查是2012年拿出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这一报告根据我国以往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趋势,采用几何级数法估算,我国1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24%,测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7亿人。目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在组织第5次全国高血压人群调查,确切的患病率预计将在2016年发布。

王文教授指出,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高血压城乡患病率差距缩小;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有3亿人。正常高值血压者10年内有50%可能发展成为高血压,是庞大的高血压后备军,所以,预防高血压应从正常高值血压控制入手。

“在历次全国高血压调查的工作基础上,早在1999年,在著名高血压专家刘力生教授主持下,我国制定并发布了首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的制定离不开循证医学证据,我国高血压相关研究较多,包括Syst-China、STONE、CINT、FEVER等。考虑到我国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卒中高发、高盐饮食等特点,我国的高血压指南必须根据我国国情来制定,可以借鉴但不能盲目效仿国外指南。”王文教授进一步回顾说,“2005年修订版《指南》主要适用于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但对占80%的广大基层——社区、乡村的医务人员的适用有一定难度。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有80%至90%就诊区域分布在城镇社区和乡村,包括城镇社区和乡村在内的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一项在全国2000多个社区开展的高血压管理项目,通过培训全科医生使其对近60万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结果发现,1级、2级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1年后,血压控制率高达71.2%。因此,广大社区医生、乡村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他们对《指南》的掌握和所具备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及技能水平,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为配合国家医改有关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原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又联合制定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基层版’面向城乡社区卫生中心、卫生站和卫生院、卫生所的广大基层医生,简明扼要,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谈到这里,王文教授拿着手中的一本小册子对记者介绍说:“这是最新的2014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是在以往的《基层指南》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而成的。最新版《指南》旨在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为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基层卫生司支持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对2009年基层版《高血压指南》作了修订,并更名为《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修订版)》。指南修订根据我国国情和高血压的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证据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基层操作。”

新指南的三大关键词

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当天,在团结湖公园开展的义诊活动后,下午2时,王文教授等专家又移师北京光明饭店,出席第二期“燎原计划”项目启动暨培训会。在培训会上,王文教授就“2014年《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要点”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解读。

在解读新版《指南》的报告中,王文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的负担十分严重”、“基层(社区和乡村)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 ,基层医生才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最后针对指南修订,分别对高血压的诊断检出、治疗用药以及血压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使与会青年专家更能深入地了解了此次指南修订的要点及意义。

王文教授的解读报告围绕三大关键词展开——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全面管理”和“预防与教育”。他指出,新版《指南》再次强调了高血压治疗的五大理念:一、“降压是硬道理”。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将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使获益最大。二、 降压药的用药原则:从小剂量开始、优先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以及个体化。三、降压治疗要达标。血压控制的目标:一般高血压<140/90 mm Hg;老年人高血压<150/90 mm Hg,如耐受则<140/90 mm Hg。四、常用降压药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固定复方制剂,均可用于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但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证。五、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

同时,2015年的《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还强调了对高血压进行“全面管理”的理念;而且高血压管理流程图在新《指南》中有了较大变动,这也成了新《指南》的亮点之一。该流程主要包括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随访管理和规范治疗。其基本流程是:首先对社区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初步确定高血压人群,同时评估这部分人群的危险因素及是否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如果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则考虑将患者转到上级医院确定其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其次对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三种类别,对不同分层级别的患者实施不同的诊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压是否达标,进行不同级别的管理,并根据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调整和随访。

在高血压的“预防与教育”方面,新版《指南》强调了家庭血压监测和自我管理,促使患者长期甚至终生接受高血压治疗,包括高血压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尽早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该版《指南》还提出了积极控制患者并存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通过高血压的综合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风险。

在会后的采访中,王文教授还表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绩,但在高血压防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任务。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指南的贯彻与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首先,政府要重视,学术团体要负责培训指导。政府的主导很关键,尤其是对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其次,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尤其是社区的防治工作应继续得到加强,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提高,所以要把高血压指南推广到基层去。另外,企业也要积极地参与支持,社会媒体还应给予大力和正确的导向。

王文教授最后说:“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的努力,把《指南》普及到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与社区,才能取得真正防治高血压的效果,从而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增长态势,为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服务。”

专家简介

王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兼任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心血管预防委员会常委,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副主编,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循环杂志等10余家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和高血压防治工作,先后承担或参加了国内外大规模心血管病随机临床研究10多项。系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负责人和原卫生部《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执行负责人;系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2014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主要组织者和起草人和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人之一,“燎原计划-中国高血压指南基层万里行”执行负责人和火炬计划-中国高血压指南推广执行负责人,《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主要组织者和撰稿人之一;《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制定组织者和撰稿人之一。发表学术论文160篇,出版著作5部,获国家及原卫生部科技进步奖3项。

推荐访问: 高血压 大业 助力 防控 推广
[推广指南,助力我国高血压防控大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