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案例:行走在实践与理论交汇的“动感地带”

时间:2022-03-02 08:04:13  浏览次数:

[摘要]教育案例是基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的研究范式,强调实践与理论的互动,行动与反思的联结。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增加教育实践的智慧,提高研究教学的效度。本文试从什么是教育案例,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案例和怎样写好教育案例三个视角进行解读。

[关键词]教育 案例 研究 理论 实践

新课程改革始终强调,“课程改革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强调要“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教育研究的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研究的取向和追求的品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科研应追求实践性品质,课改以来广泛开展的行动研究就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推进,形式多样、生动鲜活、蕴含着丰富经验与问题的教育案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案例有效地促进了理念与教学的融合,并迅速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案例研究,正逐渐成为理论与实践视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当下研究教学的有效载体。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1.教育案例的内涵。案例运用到教育领域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案例的兴起不过八九年的时间。因为是泊来品,所以最早下定义的是外国学者。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以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在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的报道。”理查特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师生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顾泠沅认为,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李忠如则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和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见,对案例有多种不同的界定。综合各家之言,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教育案例是指发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例,它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一段具体的教育教学情节,一件发生过的事实,向人们提供人物、场合、过程、结果,从而引发大家思索。它呈现特写的问题情境,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反思,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2.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

写作的思路看,论(1)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一个观点。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围绕同一事件,但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从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案例是为事件找理论,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

(3)教育案例与教后记、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后记是一节课后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或感受,教学事件是案例写作的必备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写成案例。案例与教学实录比较接近,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上课到下课,对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等都要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的记录。而案例是根据研究目的有所选择地记录,一般以片断记录为主,可以针对一节课,也可以针对几节存在共同问题的课。

3.教育案例的特征。

(1)素材的真实性。案例反映的是真人、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思考。正如汉森所言,“从案例作者的角度看,我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描写,其中所包括的意思,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并且富有启发性。”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在实际情境中所面对的事实,那么,把虚拟的内容纳入案例显然是不恰当的。

(2)选材的典型性。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教学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表现为师生、生生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的具体性。像所有好故事的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三要素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要能把师生的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

二、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案例

1.教育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可以提高教师研究的实效性。传统的最常见的教师研究要“像理论工作者那样,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指南’,申报课题,接受论证、审查与评价”,在此情形下,教师从事研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比如,教师总是面对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很难通过设立一定的对照班、控制组为归因来分析提供条件。更为难堪的是,根据自上而下的课题指南所列的课题基本上都显得大而无当,从而导致教师从事研究总不得不找时间专门进行研究,即使研究有“果”,这个“果”也是外在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案例研究的兴起可让教师摆脱自上而下的“研究规则”的“羁绊”,消除“自卑”情结,从而改进教师的教育生活。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在交流研讨中,可以把案例作为载体,引导教师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案例写作中不断地研究、反省自己、调整教学行为。而在研究别人的案例中,又可以分享成功经验或吸取教训,实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教育案例是理论的故乡,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新课程,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令人心动,然而,心动之后的行动却举步维艰,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怀着一份责任,一种冲动,经历了观念的碰撞、痛苦的抛弃和艰辛的探求后,普遍认同新课改理念,但理念如何落实于常态的课堂教学,是不少教师苦苦思索而又不易消解的困惑,以致于穿新鞋走老路。勿庸置疑,课改理念与教学行动之间的落差正制约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和高位均衡。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和落差,教师可以选取典型课改事例写成案例,从而有效地把课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的方式,使课改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使案例成为沟通课改理念与实践的桥梁。同时,教师不断进行案例分析和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型的学习,能使教师不断内化理论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3.教育案例是问题解决的源泉,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反思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才会对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案例写作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只有从实践中选择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为什么某些做法能取得成功,而有些却效果不够理想。实践证明,通过反思来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对于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意义。

案例写作是教师梳理、记录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形式,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有感悟的事件,教师把这些事例转变为案例的过程,也就是重新认识事例、整理思维的过程,可以促使教师深刻认识教学还存在的不足。案例写作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能够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就表明教师的反思已经日常化了。

另外,教育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教师作为教学的践行者,最适合的话语系统是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将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

三、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1.把握教育案例的结构。

(1)案例的内在结构——五要素。案例由五要素组成:主题、背景、结果、细节、评析。每个案例都要有主题,有时案例的标题就是主题,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交待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也只是记录教学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描述教学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以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

(2)案例的外在结构——三部分。

第一,案例背景。主要交待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如一节课,可以介绍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而不需要面面俱到,要与主题相关。重要的是,还要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第二,案例介绍。介绍时应贯穿一条主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怎样参与学习活动,怎样通过思考、操作及合作来解决问题,包括学生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怎样思考、讨论、交流以及怎样得出结论等行为表现,都突出了学习步骤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三,案例分析。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分析时要从实际出发,把教学行为提高到理念的层面进行审视。对案例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等,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2.精心收集教育案例素材。

(1)从教学实践中收集。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样,案例写作的源泉是教育实践。教学中,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可以是满意的一堂课、精彩的教学设计、巧妙的问题解答,也可以是一次高效的作业训练,等等。在教学中也常遇到失误,本来设计得好好的,可一上讲台,结果乱七八糟。面对失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症结在哪里,应吸取什么教训,要用什么方法来弥补。对失误进行思考和总结,也是案例写作的重要内容。

(2)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收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商高低和勤奋与否外,还有学习方法、技巧、个性等因素。其中,智商是无法借鉴的,而如果是方法、技巧和个性等因素,教师就应该帮助总结,加以推广。此外,学生学习还常存在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方法和技巧,也可能是受某种心理现象的干扰,因此,学习失误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反思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错误,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如何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资源来开发。

(3)从研讨活动中收集。在课改实践中,多样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不要为听课而听课,而应带着问题听课,如同样的教材自己是怎样教的,别人又是怎样教的;自己的课学生学得怎样,别人的课学生状况如何……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就找到了思维之源。听课和评课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千万不能轻视,而应该把它当作捕捉案例素材的极好机会。

3.掌握教育案例的写作技巧。

(1)确定主题要紧扣案例。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主题应具有新意,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要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题目体现了主题,读者看了题目就会产生看正文的欲望。主题要针对课改背景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由此展开分析、讨论。

(2)介绍事件目的要明确。教学案例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疑难。教学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还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教学思想、方法、活动蕴含其中;情景还要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写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要有完整情节;取舍要恰当。教学案例篇幅较短,文字简练。因此,情景介绍时主次要分明,写作时取舍要恰当,要写好主要事件,精简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3)进行分析要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时要就事论理,对描述的事实和问题,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力求抓住要害,细致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道理说清,揭示主题;案例分析务必实事求是,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案例的小道理;要有独到的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来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有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在长期的磨练中去领悟和掌握。

教育案例的写作与研究对教师来说,可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但它正在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新宠”。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研究形式,把案例写作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1,(3).

推荐访问: 动感地带 交汇 行走 实践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