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时间:2022-03-02 00:17:43  浏览次数: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将规范的教材体系转换成生动的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全面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今天,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首先要从两者关系、转化的必要性、基本原则、路径四个方面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05方案”实施以来,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完全按照教材內容来讲授,将教材体系直接等同于教学体系,不做创造性地转换;一种是脱离教材,教师在课堂上任意发挥,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储备来讲授。这两种情形都没有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要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在把握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把规范的教材体系创造性地转换为生动的教学体系。

笔者认为,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再认识: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区别

(1)两者的含义不同。教材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课程表现,是指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的教材及教材各章节内容所建构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一门学科进行系统阐述而编写的理论体系,是教师完成理论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材料,它以纸质材料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而教学体系则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对象、要求等的不同,适应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而建构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等环节进行重新整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过程。教材体系的主要载体是文字,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是语言,主要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

(2)两者的特点和功能不同。教材体系的逻辑结构具有严谨性,内容全而完整,立足整体和全局,知识理论具有学术权威性、理论科学性和表述准确性等特点。教材体系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大纲要求,给教学提供的所应遵循的基本蓝本,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载体,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但它的作用和功能是潜在的,必须依靠教学体系来发挥。而教学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问题针对性,根据具体授课对象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是师生深入解读、理解教材体系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主要解决怎么教、怎么学和将课程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3)两者的设计思路不同。在设计教材体系和编写教材时,整体设计上有思考,做到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学习过程,体现教育价值。对课程的框架内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注意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而在设计教学体系时,其主要思路是如何使抽象深奥的思想政治理论让学生清楚明白。设计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倡多元性,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变化趋势,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

(二)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联系

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教学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一种外在表现。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精心钻研,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对教材体系进行重新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综合、融合和整合的过程。

教材体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1]。教师既要完整准确地贯彻教材体系的要求,确保理论教育的完整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又要在教学体系中主要讲授理论重点与难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热点与焦点,努力做到教学体系既源于教材体系,又使教学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二、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一)实现转化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化功能,它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课,有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势必会形成空洞的说教,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魅力,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相关。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使教学失去吸引力、针对性和时代感,也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再次,教材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课程之间有不少交叉重复内容,也与教学课时有限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师要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的取舍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具体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二)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思政课的教材编写必须能够反映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准,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面对的直接对象是青年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必须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接受能力、思维特点,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不同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语言进行加上和处理,完成由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再到教学语言的转化。课堂教授中“要求教师提高讲授水平,讲究授课技艺,力求把规范的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2]这个过程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体现时代特色,把教材语言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喜欢的、与大学生语言风格相近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教材上的理论、思想“活”起来,才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才能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教材,创新教学内容的原则

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首先要立足教材,同时要结合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材,既尊重理论的逻辑结构,又不受理论体系的束缚,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材体系的框架下去选择教学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教材与学生成长、发展、成才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对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及作用。[3]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教学内容创新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二是教学内容要富有时代感。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中,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感到困惑的问题有哪些?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内容的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其次,必须时刻了解时代前沿的思想和理论,及时掌握实践中科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并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及时调整和扩充教学内容,将理论界和具体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生为本”,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切入点。了解和尊重学生,奠定实现转化的认知、情感基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要强化问题意识,教学中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尤其要把学生最关注、最疑惑的问题摆出来,不能回避问题。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心去倾听、理解、回应学生的心声和疑惑。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因材施教。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的原则

从教学层面而言,教师要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有两个层次:一是在备课环节所做的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转化(表现形式是教案、讲义等);二是在讲授环节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的转化。在这两个层次的转化中,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照本宣科、根本不联系学生实际’、‘说教式、灌输式’是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模式。”[5]

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一)吃透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要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梳理和提炼,这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全面梳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搞清楚各个章节理论之间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到贯穿全书教材体系的理论逻辑主线,并以此主线为依据,才能形成具体生动的教学思路,从而构建出教学体系。

吃透教材,确保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目标的一致性和转化的整体性,这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教师要在坚持教材理论体系、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的前提下,重新梳理、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

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特长,创造性地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体系的实施,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再度转化。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效组合,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的优势,通过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

(三)做好教学设计,写出高质量教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将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高效的教学方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选择和制作、时间安排和步骤等通盘考虑,合理安排,特别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下功夫,多研究多思考。教师要分析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做到要求引导需求,需求体现要求,解决好供给和需要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科学确定教学重点、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落脚点和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

(四)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化

教师应注意选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用语和表达习惯,把深奥的理论讲得形象、透彻。少讲“大话”“套话”“空话”,多用真情话语、对话话语,敞开心扉真情交流。要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教师本身还必须具備广博的知识,需要站在理论学术的前沿,善于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体现了思想理论教育具有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

[2]陈虹,王永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0(1)

[3]、[5]姚小玲,“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09(1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作者简介:

王开虎(1974~),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思政教研部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 再认 体系 政治理论 转化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