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鲟鱼养殖技术探析

时间:2022-05-18 10:50:04  浏览次数:

摘要 本文对鲟鱼的生态习性、经济价值、繁育技术和人工养殖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鲟鱼工厂化养殖面临的问题,指出了鲟鱼工厂化生态养殖发展的方向,以期为鲟鱼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鲟鱼;生态习性;繁育;人工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5.2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48-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ecological habits,economic value,breeding techniques and artificial aquaculure of sturgeon were reviewed.The problems faced by sturgeon industrialized culture were put forward,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turgeon 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 was pointed out,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sturgeon.

Key words sturgeon;ecological habit;breeding;artificial aquaculture

鱘鱼现存28个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欧洲东部、亚洲东部和北美洲的东西部。我国常见的品种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和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等[1]。由于捕捞过度、环境污染和工程建设等人为原因,鲟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多数种类濒临灭绝状态。现有的人工养殖的鲟鱼多为陆封或半陆封型,可长期在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5 的咸淡水中生长。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中华鲟展开研究,60年代黑龙江、90年代辽宁、山东、北京、四川和江西等省市开展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和史氏鲟的人工繁育和养殖尝试,现在已成为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

1 鲟鱼的生态习性

大多数鲟鱼属底层冷水性种类,对水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喜栖息于水质清澈、水温偏低和底质为砾石的水域中,喜弱光。鲟鱼生存温度为1~33 ℃,10 ℃时生长缓慢,5 ℃时仍能摄食生长,14~26 ℃生长最适,28 ℃以上摄食量减少、生长减缓。一般要求水体pH值为7.0~8.5、硬度较高、溶氧量6 mg/L以上,微流水最佳[2]。鲟鱼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喜食水蚤、卤虫以及底层野杂鱼虾,摄食旺盛,生长速度较快。

2 鲟鱼的经济价值

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体长0.5~7.0 m,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和病害少等优点,适宜规模化养殖。经过我国各地的鲟鱼苗种繁育和养殖摸索,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养殖品种有3种:俄罗斯的欧洲鲟(Acipenser sturio)、我国本土种类和美国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3]。鲟鱼全身是宝,肉无肌间刺,可加工成生鱼片、油炸鱼片、罐头和熏鱼等。人工养成的5 kg以下鲟鱼的肉质和口感优于三文鱼,生鱼片优于龙虾。鲟鱼卵制成的鱼子酱被称为黑色软黄金。鲟鱼的软骨可抗癌,鳃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鲟鱼吻、骨和皮可制胶,皮还可加工成优质皮革[4]。

3 鲟鱼繁育技术

多数鲟鱼属洄游性种类,大部分时间在海洋中生活,只有产卵时回到河流中。鲟鱼寿命可达200年,性成熟所需时间较长,雌鱼10~18年、雄鱼6~12年才能发育成熟。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发育较快,性腺7~9年便可发育成熟。繁殖季节为5—7月,水温16~24 ℃时均能产卵孵化。多数鲟鱼并非每年都能产卵,而是间隔2~4年;受精卵沉性,卵径2 mm左右,水温20 ℃左右经100 h便可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在孵化环盘内微流水培育,流速不超过0.1 m/s,水温18~20 ℃,放养密度10 000尾/m3,此时仔鱼无摄食行为,只需保证充足的溶氧;经4~5 d,仔鱼卵黄囊吸收2/3时可开口摄食,主要以水中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饵料,在养殖情况下只能以活饵开口,需尽早驯化,以便从天然饵料驯化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开口饵料可采用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和小型枝角等,2 d后改喂碎水蚯蚓和鱼虾;3 cm以上幼鲟要转移至水泥池流水养殖。喜弱光,灯光下摄食活跃,夜间必须投喂饵料。

杂交鲟是不同鲟鱼种类间杂交育种的产物,可以获得基因的优化组合,选育符合人工养殖需求的新品种。由于欧美国家早已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学者们对鲟鱼基础生物学、人工繁育学等研究数年,并成功选育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几十个杂交新品种,其中最具养殖价值、已在我国推广养殖的杂交品种有3种,分别为用欧洲鳇(Huso huso)♀与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杂交获得的优良杂交种小鲟鳇;利用杂交种小鲟鳇♂与其母本欧洲鳇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小鲟鳇;利用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史氏鲟♂杂交,获得大鳇鲟。这3个杂交鲟品种都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优点,适合淡水、咸淡水等水体中生活,池塘、网箱和水库中均可养殖,是目前鲟鱼养殖中的热点品种。杂交品种只利用子一代的杂交优势,不能用于苗种生产,但杂交鲟具有繁殖能力,可用来生产鱼子酱[2]。

4 鲟鱼人工养殖方法

鲟鱼长到8 cm左右可移至小规格水泥池培育,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当鲟鱼长至25 cm以上时,苗种培育阶段结束,可移至大池养殖,流水养殖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5]。对于水交换困难的水泥池,应定期换水,放养密度较流水池低。鲟鱼可进行双层网箱养殖[6]。口下位,适于摄食沉性颗粒饲料;对蛋白要求较高,苗种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高于50%,成鱼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高于40%[7]。我国南方地区终年水温高,鲟鱼生长快,1年可从水花长到1 kg左右。鲟鱼个体大、具骨板,自然敌害少;而且大规模人工养殖周期短,故流行性、暴发性疾病较少[8]。

5 鲟鱼工厂化养殖面临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是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却有一些人在生产过程中盲目追求“零排放”。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说,能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最好,但是在技术上片面追求零排放,可能会因为成本过高而在产业上无法真正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起,工厂化养鱼技术在许多地方开始推广,但最终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区,主要受投入大、成本高等因素限制,特别是养殖水处理设备运行成本高。今后为了实现鲟鱼产业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就必需从战略意义上做好鲟鱼绿色大产业的架构工作,深入做好产业技术的开发与提升。

6 鲟鱼工厂化生态养殖发展的方向

杂交鲟为人工杂交品种,是目前最具生长优势的养殖鲟鱼类。在杂交鲟养殖品种中,西伯利亚鲟♂与史氏鲟♀杂交品种非常适合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国际公认的特种水产养殖良种和名贵的水产食品。近年來,随着鲟鱼苗种选育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符合我国国情的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的创建,杂交鲟养殖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在室内进行工厂化养殖杂交鲟,1年相当于在天然水域里养殖3年。工厂化流水养殖最显著的特征为高密度和大量投饵,没有考虑到投入物质的循环利用;杂交鲟工厂化养殖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已成为制约其工厂化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通过发展先进高效的工业化模式,可以直接带动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业效益和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当前,工业化养殖系统生产了全世界74%的鸡肉、50%的猪肉、43%的牛肉和68%的鸡蛋,而鱼类工业化养殖的产量尚不足总量的1%[9]。日趋紧张的资源约束,客观上要求我国的鲟鱼产业必须转变生产方式,即从线性型向循环型方向转变。结合生产实践,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连云港大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发出杂交鲟综合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0]。

7 参考文献

[1] 吴常文,江成国,陈国业. 海水养殖杂交鲟的行为习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6(2):320-324.

[2] 丁厚猛.养殖密度对杂交幼鱼鲟摄食、生长及生理机能的影响[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3] 王丽宏,吉红,胡家,等.匙吻鲟、杂交鲟和鳙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4(1):62-68.

[4] 陈小娥,方旭波,余辉,等.杂交鲟(Sturgeon cartilage)软骨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及分析鉴定[J].海洋与湖沼,2008(1):49-54.

[5] 包永胜,尉士南,朱迪.流水池养殖杂交鲟[J].渔业致富指南,2009(5):44-45.

[6] 万年春,王胜望.不同饲料对杂交鲟生长速度及养殖效益的探讨[J].科学养鱼,2010(4):64-65.

[7] 刘中惠,蔡欣,周小玉.水泥池养殖杂交鲟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11(3):34-35.

[8] 徐祥,李华,叶仕根,等.杂交鲟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3):227-231.

[9] 雷霁霖,杨正勇,倪琦,等.促进鲆鲽类养殖产业朝循环经济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基于鲆鲽类主产区调研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0(8):70-78.

[10] 李融.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推荐访问: 鲟鱼 探析 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