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时间:2022-05-18 08:30:04  浏览次数:

摘要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关键词胭脂鱼;鱼池;套养;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334-01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体形奇特,色彩鲜明,尤其是幼鱼形体别致,色彩斑斓,背鳍高大似帆,游动文静,为观赏鱼族珍品之一。其生长快、性温驯、食性广、抗病力强,是观赏和食用兼备的优良养殖品种。我国培育的观赏型苗种在1989年曾获新加坡国际野生观赏鱼博览会银奖。

为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探索名特优品种养殖规模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2008—2009年新洲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武汉市新洲涨渡湖和阳逻武湖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试验,经过2年的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长江中下游滨湖地区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模式。目前新洲区鱼池套养胭脂鱼面积达到86.7 hm2,在不增投专用饲料情况下,平均单产达到660 kg/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成果已被列为武汉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致富实用技术之一,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鱼池选择和要求

选择具备常规养殖条件的成鱼池、鱼种池,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面积在0.67~1.33 hm2之间,水深1.5~2.5 m,养殖机电设施配套齐全。鱼池现有养殖品种结构内没有搭配凶猛性、肉食性、偏动物杂食性鱼类[1]。

1.2试验鱼种

试验鱼种来自新洲区黄颡鱼良种场生产的当年3~5 cm/尾鱼种和自育的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鱼种质量较好,鳞鳍光亮完整,无病无伤。

1.3试验方法

1.3.1成鱼池套养。选择套养胭脂鱼的池塘类型包括主养吃食性鱼类成鱼池和主养滤食性鱼类成鱼池2种,其鱼池主养品种产量为6 t/hm2以下的鱼池,且不种青,少施肥,主要以自育的15 cm/尾左右(60~200 g/尾)春片鱼种作为套养对象[2-3]。①池塘条件。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成鱼池塘面积一般为0.67~1.00 hm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面积一般为0.67~1.33 hm2,有部分鱼池为1.33~2.67 hm2,水深2.0~2.5 m,池塘淤泥厚度15 cm,有完善的进排水设备,配有叶轮式增氧机。②鱼种投放。胭脂鱼种投放密度依鱼池原已投放鱼种的数量、规格及模式而定。一般套放胭脂鱼种数目在750尾/hm2左右,投放时间为每年的3下旬至4月上旬。③胭脂鱼饵料来源。胭脂鱼生长所需饲料,一是由鱼池进排水过程中带进的部分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幼虫;二是鱼池在饲养主养鱼过程中剩余的残渣碎屑等。养殖基础条件较好的滨湖鱼池,在清明节前后还可补放一定数量的螺蛳,既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又为胭脂鱼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螺蛳投放量为750 kg/hm2。④池塘日常管理。池塘管理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水质管理。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一般15 d左右冲水1次,每次加水10~30 cm,7—9月高温期间7~10 d冲水1次。以滤食性为主的鱼池经常冲水,并按0.40~0.53 hm2水面标准配备增氧机1台,确保鱼池不发生浮头现象;无论何种养殖模式鱼池,每月泼洒5~15 mg/L的CaO溶液1次,既可调节水质,又对主养品种和胭脂鱼起到防病作用。二是巡塘。每天清晨日出前必须巡塘,观察是否浮头,只要发现轻微浮头必须采取措施调节水质,及时增氧或者冲水。

1.3.2鱼种池的套养。鱼种池套养胭脂鱼是根据胭脂鱼的生活习性、食性特征、生长规律,将其作为中下层底栖鱼类与主养品种组合成鱼池水体的复合生态主体,在不影响主养鱼类总体效益的前提下,达到生产胭脂鱼春片鱼种或商品鱼的目的。①鱼种放养。根据武汉地区鱼池培育鱼种季节习惯特点,以鱼种产量4.5 t/hm2为生产目标,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主养鱼种投放养密度为12万~15万尾/hm2,胭脂鱼种放养密度为1 500~2 250尾/hm2。由于胭脂鱼繁育时间比常规品种早近25 d以上,故在主养的夏花鱼种入池前30 d,搞好鱼池消毒、培水等基础工作,随后将胭脂鱼寸片鱼种投放下池,投喂水蚯蚓或拌有鱼糜、蚌肉的软颗粒饲料,利用天然时间差和优先入池的优势延长胭脂鱼生长期,提高胭脂鱼成活率。主养鱼种全部投放到位后,鱼池按照正常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不再专门投喂胭脂鱼。②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胭脂鱼下池后,利用主养鱼种与套放的胭脂鱼种形成的时间差,先期投喂水蚯蚓、螺蚌肉等鲜活饲料或软颗粒饲料,投饵率为5%~15%。二是随着鱼种的生长,不断提高水位,以扩大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长活动空间。三是经常检查主养鱼种和胭脂鱼的生长情况,适时调节鱼池水质和饵料结构。四是适时加注新水,防止缺氧浮头,定时开机增氧曝气。五是科学预防鱼病,谨慎用药,切忌使用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渔药。

2结果与分析

2.1成鱼池套养结果与效益

胭脂鱼春片鱼种套养于常规鱼池中,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在成鱼池中套养的胭脂鱼春片鱼种经240 d的生长,出池规格在1.1kg/尾以上,胭脂鱼平均产量达到697.5 kg/hm2以上,成活率平均为89.05%,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表1)。

2.2鱼种池套养结果与效益

鱼种池套养对象为当年5月上旬育成的3~5 cm/尾胭脂鱼鱼种,在鱼种池中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最大的近1.00 kg/尾,平均产量达到588.0 kg/hm2以上,平均成活率为80.0%,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表1)。

3结论与讨论

3.1成鱼池主体鱼产量高低对胭脂鱼产量的影响

胭脂鱼属耐低氧能力比常规品种低的偏动物杂食性鱼类。池中溶氧量高低是决定胭脂鱼套养能否成功的关键,鱼池产量指标核定越高,放养密度与投饵投肥量就越大,水中溶氧则越低;特别是6—9月高温时期,鱼池水体密度流与热成层现象比较突出,溶氧分布不均,变化幅度较大,成为影响主养鱼和胭脂鱼成活率的主要因素[4-5]。试验结果表明:单产7 500 kg/hm2的鱼池,胭脂鱼的成活率约为80%;7 500~8 250 kg/hm2的成活率为50%;8 250 kg/hm2以上的成活率不到15%;故选择单产在7 500 kg/hm2以下的鱼池套养胭脂鱼较为适宜,而单产为6 000 kg/hm2的中低产鱼池经济效果最佳。

3.2鱼池不同养殖方式对胭脂鱼的影响

不同的养殖模式套养胭脂鱼效果有较大差异,以淹青和肥水养鱼的鱼池效果最差,投喂商品饲料的效果最好[6]。其原因一是种青时由于大量有机物分解耗氧剧增造成缺氧;二是部分养殖单位和个人仍以NH4HCO3和有机肥作为主要肥源,易造成胭脂鱼中毒死亡。因此,要尽量选择投喂商品饲料的鱼池进行胭脂鱼套养;如选择种青养成鱼的鱼池,注意减少鱼池种青量,种青面积不超过鱼池总面积的1/4,待淹青过后再投放鱼种,以错开淹青时缺氧高峰期。对施肥养鱼的鱼池,应选择投施生物有机渔肥为主的鱼池。

3.3投放不同规格鱼种对胭脂鱼成活率及商品率的影响

该试验选用当年繁育的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或10~15 cm/尾以上的春片鱼种,以缩短养成周期,有效利用鱼池水体资源。在成鱼池中套养规格为10~15 cm/尾(60~200 g/尾)的春片鱼种,投放密度为750~825尾/hm2,平均成活率和平均商品率分别为89.05%、100%,平均单产达697.5 kg/hm2;投放时间越早,鱼种规格越大,成活率与商品率越高。鱼种池中投放当年育成的3~5 cm/尾胭脂鱼种,主要是利用胭脂鱼与常规品种在鱼苗培育生产季节上形成的天然时间差,及时投入胭脂鱼鱼种进行前期强化培育,可以克服胭脂鱼在食物竞争能力上不如常规鱼品种的缺点,以此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投放5.0 cm/尾的鱼种比投放3.5 cm/尾的鱼种成活率高5%~8%,商品率高7%。而在鱼种池未套养大规格春片鱼种时,主要是考虑在不影响套养鱼池总体经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成本,缩短胭脂鱼的养殖周期,从而提高水体资源及流动资金的利用率。

4参考文献

[1] 蔡敬国.美国大口胭脂鱼池塘混养试验初步研究[J].吉林水利,2009(12):45-46.

[2] 刘胜林,刘远豪.胭脂鱼的实用养殖技术渔业[J].致富指南,2008(6):42-44.

[3] 刘本祥,王治全,张波.网箱养殖胭脂鱼试验[J].重庆水产,2008(4):17-18.

[4] 何金宝.长江胭脂鱼实用致富养殖技术(4)[J].江西水产科技,2009(4):45-46.

[5] 陈春娜.我国胭脂鱼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08,35(4):160-163.

[6] 李红敬,林小涛,梁日东,等.胭脂鱼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J].海洋与渔业,2008(11):25-27.

推荐访问: 鱼池 技术研究 胭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