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恩施州土家语歌曲调查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17 15:30:04  浏览次数:

摘   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土家族的聚集地,是湖北省唯一还尚存土家语民歌的地方,土家语歌曲是土家族最为古老和原始的歌曲,其承载了土家族丰厚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家语歌曲已经濒临灭绝。为保护这一传统的民族艺术,笔者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起源、种类、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研究价值、保存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对其传承、保护和发展上有所裨益。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歌曲;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119-03

在恩施州这个群山环绕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它孕育着土家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民间艺术。特别是酉水的发源地宣恩及酉水流经的来凤县是长期以来恩施州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核心地带,土家族原始的民族民间文化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和传承着,尤其是酉水流域的沿岸更广阔的地方。其中最为古朴、神秘的土家语民歌,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折射着土家族原始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性格、智慧、及土家族人对生命和生存状态的诠释。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这一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奇葩,由于现在土家语民歌在恩施州仅仅只有来凤县还尚存,笔者于2014年暑假亲自到来凤县考察这种民族音乐文化,来凤县因翔凤山而得名,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酉水上游,北接咸丰县、宣恩县,西南邻重庆市酉阳县,东南邻湖南省龙山县。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是鄂湘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门。政府驻地县城翔凤镇。全县国土面积1342.05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32.37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8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1%以上。来凤县是中国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县。该县的百福司镇是目前土家语保存得较为完整,土家族民俗文化保存的较好的地方之一。土家语民歌还在这里世世代代传承和发展着。

一、土家语民歌的起源

任何一种民歌的起源都与劳动生活及宗教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门原始的民间艺术土家语民歌也是如此,从古至今,土家语民歌就是一部生动的、形象化了的反映人们生活劳动和对生命及生存状态的追问和诠释的历史。土家族先民生活的武陵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土家族先民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单靠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能达到他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这就需要集中群体的力量以获得人们最大限度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作为土家语摆手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语农事劳动歌曲就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棉麻纺纱,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土家语农事歌曲充分地发挥了它的凝聚群体的功能和愉悦劳动者心灵的作用。土家语民歌的产生还和土家族先民在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有关,早期的人们对于人类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自然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都认为是神的意志,他们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和庇护,这就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这是土家语梯玛神歌产生的主要原因。土家语的其它民歌创世歌、猎歌、渔歌、劳动号子、梯玛神歌、摆手歌等等无疑都是和劳动生活及宗教活动有直接关系,它们或反映生活的艰辛,或解释人类的起源,或表述拜神驱邪,或表示祈求人畜平安的愿望。

二、土家语民歌的种类

由于土家语歌曲在恩施州现在仅在来凤的百福司还尚存,有些民歌已失传,笔者通过以往文献研究查找,流传至今的有创世歌、猎歌、劳动号子、梯玛神歌、摆手歌、丧鼓歌、山歌、摇儿歌、和咚咚喹歌曲,因为土家族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些古老、原始的歌曲很多已经失传,而其中有记谱的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关民歌集成中搜集整理的部分民歌,其中有梯玛神歌、摆手歌、山歌、摇儿歌、咚咚喹歌曲,但是在恩施州这些有记谱的土家语歌曲,有一些目前已失传或濒临灭绝。这里对有记谱的土家语民歌作简单的介绍。

(一)梯玛神歌

梯玛神歌是土家族祭祀活动中一种古老的土家语民歌。主持活动的巫师叫梯玛(又称土老师),土家族的祭祀、赶鬼驱邪、还愿、求雨、送亡人等活动中均由梯玛主持。在祭祀活动所唱的歌曲叫梯玛神歌(又叫梯玛调)。梯玛神歌的内容取决于宗教仪式的性质,即不同的宗教活动唱不同内容的神歌,如土家族人要消灾、消病、求子、求财时唱“还愿歌”又叫“做土菩萨”,土家族称这种活动为“服司妥;”赶鬼驱邪时唱“解邪歌”,土家族称为“杰洛方”;为亡人祭祀时所唱的歌曲“送亡人歌”,土家族又称“宋姆妥”。梯玛神歌从形式类容上来看,词句长短不一,有长篇叙事诗,也有数言短章,韵白夹杂其中,似唱非唱,是一种近似于口语化的吟唱音调,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二)土家语摆手歌

摆手歌是土家梯玛或掌坛师在民族特有的民俗日“舍巴日”,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它的演唱形式一般是由梯玛或掌坛师领唱和土家民众合唱,即一领众合的形式,摆手活动是土家族的大型祭祀活动,历史悠久,摆手歌的内容丰富,它以独特的语言歌唱了土家族的历史、劳动与生存,从土家神话故事的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鱼猎采集、刀耕火种、桑蚕织机、古代征战等反映了土家族丰富的社会生活。歌曲的特点是曲调简朴节奏平稳、结构短小,用锣鼓伴奏,给人原始古朴、苍劲浑厚之感。

(三)土家语山歌

土家语山歌是土家族人在山野田间地头抒发情感所演唱的歌曲。土家语山歌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结构,旋律多为la do re、la do mi(或bmi)三音构成,具有古朴的风格。唱法上主要有平腔和矮腔。音调多为悲苦之音。

(四)土家语咚咚喹歌曲

咚咚喹歌曲就是根据土家族民间乐器咚咚喹音调而唱的歌,咚咚喹由小山竹和水竹制作,长约四寸,若以筒音为宫可吹出do re mi sol四音,若以筒音为sol,可吹出sol la si re四音,这些音构成简单的曲调,咚咚喹歌曲多为妇女儿童唱,但在土家族大型的祭祀摆手活动中也演唱。

(五)土家语摇儿歌

土家语摇儿歌是土家族妇女和老人在哄幼儿入睡时,用土家语自然哼唱的而一种歌曲。

三、土家语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土家语民歌的音乐特色

笔者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实地田野调查对恩施州酉水流域土家语的音乐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土家语民歌属五声音阶体系,多数民歌的旋律只有三声和四声构成,但是调性明确,土家语歌曲主要有羽调式和徵调式,其次为宫、商调式。三声腔在土家语歌曲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于梯玛神歌、山歌、摆手歌、咚咚喹歌曲中,其中梯玛神歌、山歌、摆手歌以la do re三声腔最为突出,而do re mi 、do mi sol等三声腔主要只存在于咚咚喹歌曲中,调式一般以羽、宫调式为主,商调式次之。江明惇先生认为三个音的旋律是调式音列最初形成的最简单形态,由于土家族居住的地区多为偏远的山区,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少,因此还能保存下来原始、古朴的三声腔土家语民歌。随着三声腔的发展,土家语的山歌、摆手歌、摇儿歌、咚咚喹歌曲还有四声和五声的歌曲,在调式上羽、徵、商为主。土家语歌曲的旋律特点是,音域多在五度之内,旋律多在小三度、大二度上进行,有少数是四度、五度的跳进,所以旋律平稳,起伏不大,多为向下级进的旋律。这与土家族的语言声调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声调是影响民歌旋律的重要因素。土家语民歌的节奏多为混合拍子,多切分节奏,节奏布局一般前密后疏。土家语歌曲的曲式结构一般为单曲体,基本结构有单句反复、二句体、四句体和少量的多句体。土家语歌曲总的来说以口语化的音调为主,形体自由、朴实自然,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土家语民歌的演唱特点

在有记谱的土家语民歌中除了山歌和摇儿歌不是歌、舞、乐为一体之外,梯玛神歌、摆手歌、咚咚喹歌曲都是三位一体地演唱。在唱梯玛神歌时,有时是梯玛一人唱,有时是由梯玛领唱其他的陪神、香倌合唱,梯玛一手拿着司刀一手拿着八宝铜铃,司刀和八宝铜铃配合发出的声音极富有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梯玛在演唱的同时还要跳八宝铜铃舞,在梯玛跳神时还要吹牛角,梯玛边唱边跳,有时一人独唱独舞,有时与陪神、香倌边唱边舞,这种演唱方式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感受,同时梯玛在唱神歌时有唱有叙,有舞有乐,形成了独特的土家族带宗教色彩的歌曲。再就是摆手歌,摆手歌是在摆手活动中由梯玛或掌坛师领唱众人合唱,在歌唱的同时土家族人逐个围成一个圆圈,在中间点上篝火,一边唱摆手歌一边跳摆手舞,以锣鼓伴奏。摆手歌内容从人类起源唱到刀耕火种及征战、神话故事,犹如土家族的大型歌舞史诗。咚咚喹歌曲主要是在农闲时唱,但也用在摆手活动中,它也是边吹咚咚喹边唱咚咚喹歌曲,动作上是扭着简单的十字步。这些民歌在演唱时多为歌、舞、乐三位一体,这说明这些土家语歌曲还保存着原始特点。

总之,土家语民歌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内容上、还是音乐上,都还保留了土家族古老朴实的原始风格,形成了土家族独特的音乐特色。

四、土家语民歌的文化内涵

(一)原始性

土家语民歌它的最为突出的文化内涵是它的原始性,不论是恩施酉水流域的土家语民歌还是湘西酉水流域的土家语民歌,原始性是它们的共同的特点,这与他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关,古代的酉水流域属于八蛮疆地,在长期的土司制度的统治下,过着“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日子,加上武陵山区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这使土家族的文化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对地形成了一个独立、封闭的文化圈。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减缓了土家族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取代的危机,酉水流域这一带还有人讲土家语,其民风、民俗还保存着原始质朴之风,这为土家语民歌的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民俗性

土家族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性,很多的土家语民歌和这些风俗相生相伴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例如土家语摆手歌是在土家族大型的祭祀活动摆手活动中演唱的歌曲,歌曲唱诉了土家族历史、生存、劳作、表现了开天辟地、人类繁殖、民族迁徙、渔猎采集、刀耕火种、古代征战、民族迁徙等一系列的土家族广泛而又丰富的社会生活,还有土家语梯玛神歌是在土家族祭祀、赶鬼驱邪、还愿、求雨、送亡人等活动演唱的歌曲,歌曲内容更为丰富,甚至包含到婚恋生育、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正是这些极具民俗性的土家语歌曲,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造就了土家人崇尚先人,信奉巫术、勤劳、质朴的民族气质,对土家族的人文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性

土家语民歌是浸透土家人心血的艺术作品,表达了土家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千百年来它是土家族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好载体,不论是从土家语歌曲的歌词内容还是土家语歌曲的表演形式上来说,土家语歌曲都是民族音乐史上的一支奇葩,它古老却又接近生活,它神秘却又反映现实,土家语梯玛神歌犹如土家族的一本百科全书,土家语摆手歌犹如土家族的一部大型歌舞史诗,土家语山歌犹如土家族人反映自身心声的斗争史,土家语民歌它传递着土家族先人的原始而又质朴的信息,它独特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土家族文化的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土家族浓郁的民族风格。

五、研究价值

土家语民歌是研究土家族原始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的“活化石”,土家语民歌相对来说受汉化程度较少,它延续和传承了土家族的原始的风情风貌,对研究和探索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农业、艺术、民俗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土家语民歌很多都和祭祀有关,在祭祀的过程中他们或歌颂祖先;或讲述古代征战;或讲述农业知识;或讲述医学知识等等;虽然在歌曲中并不是像文学艺术那样描述的完完整整,但是这些只言片语的涉及对考究土家族的历史文化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恩施州来凤的梯玛神歌《比脚》译为汉语词意是“噢,喂,自从盘古开天地啊,农伯祖先①到这里,日日夜夜开荒生产,年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平安……”在这首歌曲是梯玛请神仪式中,祈求四季平安发财致富的歌曲,其中就涉及到了人类的起源与农业生产。还有反映土家族历史的歌曲,例如:来凤县的土家语山歌《眼泪巴沙回家转》译为汉语词意是“卖柴买米称油盐,土匪又把他来拦,称的油盐抢光了(情姐),眼泪(是)巴沙回家转。”这首歌曲看似与历史无关,但它却反映了当时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大量汉人涌入,统治者推行同化政策,强制革俗,有的便被迫逃入深山聚族而居,有的便占山为王变成土匪,这首歌曲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的人当时的生活现状,倾诉出了他们的疾苦。在历史的进程中土家语民歌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一些土家语中也能看到汉文化的痕迹,但是,在主体上仍然传承着土家族古老质朴的艺术文化。

六、保存现状

土家语民歌曾经流传在酉水流域两岸,但是受一些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以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目前只有恩施州的来凤县和湘西的龙山、永顺、保靖等县还尚存着的土家语民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初湖北艺术学院杨匡民老师、省歌的杨霁青老师等人到到恩施州的来凤县的三胡、旧司、大河坝、百福司等地进行田野采风,只在百福司还能搜集到土家语的民歌,如土家语山歌《要吃饭就要挖土》、《吹木叶》、《眼泪巴沙回家转》;土家语梯玛神歌《比脚》等,由于时间的限制杨老师等人并没有再深入地进行土家语民歌的搜集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集成搜集的工作中,来凤文化馆的王兰馨老师等深入到来凤各地搜集整理民歌时还搜集到土家语山歌《我们都是土家族》、《要吃辣子莫怕辣》、《冷水泡茶慢慢浓》等;还有土家语咚咚喹歌曲《咚咚喹》、《巴列咚》、《乃哟乃》、《呆都里》等;还有土家语摇儿歌《细娃你摇几下罗》;还有土家语摆手歌《嗬嗬吔》等;这次搜集工作中共搜集了将近二十首土家语民歌。到2015年笔者与王兰馨老师再到来凤百福司调查会唱土家语歌的人,采访了百福司文化站工作人员和当地一些会说土家语的人,土家语梯玛神歌已无人会唱,因为来凤百福司的最后一个梯玛彭万敬在八十年代后期去世了,他的后辈们只能讲述一些梯玛请神仪式过程,土家语摇儿歌、土家语摆手歌还有人会唱一点,土家语咚咚喹歌曲和土家语山歌还有人会唱,只是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演唱的曲目也不多了,年轻的一代很少有人会唱。这些宝贵的土家语歌曲,土家族音乐的精髓已渐渐消失,虽然在百福司镇小学也进行了双语教学,但是却没有土家语歌曲的教学。这些原始古老的土家族艺术在恩施州已濒临灭绝。

造成土家语民歌逐渐消亡的原因主要是受汉文化的影响,汉文化给土家族人带来先进的科技、文化、医疗、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技术,但是也影响了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在语言上逐渐汉化,这也是土家语歌曲逐渐消亡的主要原因,再就是在生活习俗上的改变,来凤县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土家族嫁女还要哭嫁唱哭嫁歌,现在都是新式的婚礼没有这种仪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凤县的土家族请神还要梯玛来做仪式,但随着最后一位梯玛彭万敬的去世,年轻人认为这些都是封建迷信,不愿去学,有的更愿意学现代的流行这些原始古老的音乐艺术,在缺失了原有的文化背景之后,在现在已逐渐发生缺失和变异,这也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去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七、结语

土家语民歌作为一种原始的土家族音乐艺术,它承载的土家族文化异常丰富,它涉及到土家族的文化、历史、风俗、生活等多方面的珍贵的原始文化资料。它反映了土家族生活发展的历史痕迹,以及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意识形态,它所隐含的音乐元素是土家族音乐、舞蹈、戏曲的基础,为研究土家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土家语民歌也是研究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的活化石。但是,在现在的传承与发展中土家语歌曲面临多方面的困境,如没有传承环境、缺少专业的又会唱土家语民歌的音乐教师、新的一代人不愿学习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种传承现状要引起我们有关文化教育部门的重视,制定快速而又有力的措施来拯救我们本土这一土家族音乐艺术的瑰宝。

★本文为2014年度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研究课题《恩施州土家语民歌现状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HBMW2014045)的部分研究成果。

注释:

①农伯祖先:土家族祖先.

参考文献:

[1]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2002.

[2]赵书峰,刘能朴.湘西土家族梯玛神歌调查研究综述[J].音探索乐,2007(01).

[3]陈东.土家语摆手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人文价值研究[J].音乐,2012(04).

[4]王兰馨.来凤县民间歌曲[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5]冯光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A].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届(玉溪)年会暨聂耳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推荐访问: 土家 调查研究 综述 恩施州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