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泰州光孝寺建筑格局研究

时间:2022-05-17 08:30:04  浏览次数:

【摘要】作为历史悠久、有“九大丛林”美称的泰州市,具有十分丰富的佛教建筑文化遗存,人们开始注重文化的回归。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就是以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为主,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塔这个新的建筑类型。然而在布局上还是以中国建筑固有的平面形制为主。在构造和装饰上有了很大的变革,比如“须弥座”等等。在北魏的时候很流行将住宅改为佛寺,是一种住宅式的佛寺形式。这种形式的建筑布局,即使有塔也是后来加建的,有些寺庙就没有塔这样的建筑。我这里举的光孝寺的例子便是没有塔的。光孝寺最初就是以富商的宅邸改建而来。本文通过对泰州地区佛寺建筑的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主要以光孝寺为例子来调研,掌握了比较详实的资料。通过理论调研和资料归纳、分析其建筑格局。

【关键词】泰州佛教建筑;建筑布局;意境塑造;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泰州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来,江、淮、海三水激荡于此,吴、楚和中原文化交融于此,孕育了泰州深厚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是泰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州名僧辈出,原泰州城区虽袖珍小城,市区仅有纵横10里范围,而佛教寺庵庙宇却很多,寺院之多、庵堂数量之多,真是为其他地区所罕见。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西方在建筑发展上很快,现代建筑的基础就是在西方建筑思潮的发展下成长起来的,放眼望去,在中国有特色的古建筑也就只有各大城市或重建或修复的“老街”。在中西方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上,我非常赞同李允鉌先生的看法。他不赞同欧中中心论的说法,他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西方文化对建筑的发展是同时起作用的。只是说现在的情况下钢结构建筑更适合现代的建筑方式。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四合院这种建筑形态已经出现了,今日所能保存的古建筑大部分仍多以佛教建筑为主,在南北朝佛教全盛时期,单一个洛阳城,寺庙建筑就有一千三百六十座了,所以,如今研究寺庙建筑也就是研究一个古城的建筑发展。光孝寺作为泰州“九大丛林”之首,经历了数次的修复重建,从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中就能看到江南地区古建筑的变化历史。

二、建筑布局的特色分析

古代建筑对基址的选择非常重视,“相地合宜,构图得体”是对选址重要性的精辟论述。合理的选址可以保证良好的日照、气温、充足的水源条件,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由于光孝寺的前身是一个富商舍其宅而出的,所以这座寺庙是由住宅改建而来。不同种类的建筑表现出大体上相同的布局和形式,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中的特色,尤其是禅宗强调禅僧宗尚虚寂,对于佛教仪式的简化更能拉近广大民众的距离。在光孝寺附近,有竹园、有林地、有凉亭有菜园,虽然在城市当中,但也有乡村生活的乐趣。既能够满足寺内僧人的生活需求,又供广大城市居民聚会活动的公共场所。在寺院后方还有一条护城河,有着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这是江南地区城市型寺庙的一大特点,大多都依水而建。

光孝寺布局的主要特点是,建筑具有比较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殿堂坐北朝南,主要殿堂山门殿、天王殿、最吉祥殿和藏经楼,均按照中轴线依次渐进的排列,而一些附属的建筑物观音殿、药师殿、境域堂、财神殿等则分别排列于中轴线的两侧,形成了秩序井然的建筑布局层次。千華戒坛和百祥园位于中线东侧,沿轴线纵列数重殿阁,中间连以横廊,划分成基金院落,构成全寺主体部分。主院和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形成一个方形庙宇,院中套院,楼台庭阁,布局合理,安排巧妙,相互间有机联系。

三、寺内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

我国的佛教空间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宗教空间,即供奉神像和进行佛教礼仪的活动空间。第二部分分为寺内园林空间,第三部分为寺外园林环境空间。寺内园林空间在光孝寺内占地面积5000平米,为了迎合佛教进一步大众化,也是为了提供优美的环境,包括僧人们的生活用房周围的空间。

江南的佛教寺庙园林兼具宗教活动场所和游园游赏的功能,冲淡了宗教空间内的森严沉闷气氛,增强了空间的渗透、连续和流动,用园林构景要素点缀内外空间,把宗教空间变成开朗活泼、生趣盎然的园林观赏空间。在构景上,百祥园采用亭、廊、轩、楼、假山围绕着水池这样的园林建筑形式。地面上有宗教小图玄武神兽,雕刻小和尚的石墩来进行点缀。院内有六角亭有四角亭,形式丰富。亭外有檐廊,设置靠栏,观鱼翔戏乐,看神鼋出水,令人陶醉。北侧广场的照壁上刻有扬州大明寺能修法师书写的《佛说吉祥经》。“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地/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一段经文成为园内最亮眼的景观,也是时时强化着院内的宗教氛围。

光孝寺这类城市型佛教寺院内的园林,山体以人工构筑的低矮土坡为主,在上面种植花草树木,再布置上亭台。运用黄石作假山,取山体的意象。这里的黄石假山,假山内曲径通幽,可以拾级而上,到亭子上俯瞰整个寺庙的风景。

四、律戒的堂室空间

明清之际的律宗中兴是在明末丛林“扶律辅教”的戒律思想复兴思潮下展开的宗派复兴运动。这时候持重传戒,授戒仪式得以保留下来。光孝寺内的戒台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动荡,“千华戒坛”毁于战火,光孝寺主要建筑被逐步拆除,戒台殿仅存戒台石,被移到泰山公园垒起了露天音乐台。

戒坛是律寺建筑特有的标志。千华戒坛位于寺庙中轴线的东北侧,由戒台殿、门殿、连廊等建筑组成,呈南北向布置。门殿形式为三开间单檐九脊顶建筑,气势庄严;戒台殿的主殿为两层五开间单檐九脊顶的楼阁式建筑,主殿高19米、宽22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中央的戒台两侧供奉四大金刚,四壁绘以壁画。二层为优昙讲堂,建筑面积443平方米。

戒台殿目前不对外开放,所以笔者找到了一些对戒台殿内部的报道:“戒台殿正门悬挂匾额‘戒珠常明’,殿内戒坛长约12米,宽3米多,高2.1米,由100多块清代戒台原石组成,石质为高级汉白玉。四周精雕细琢,呈现精美祥云、莲花座、寓意着‘吉祥’的石雕。坛上摆放红木案几,供奉着舍利子。殿顶均为红木吊顶,上面雕满莲花形木雕,用料十分考究。出殿北门为一圆形拱门,上挂‘以戒为师’匾额,这是佛陀临涅槃的谆谆嘱托,是人天导师对弟子的最后遗教,因而被奉为至尊教授。”

在戒台殿外的西南角,还矗立大石,刻着醒目红字“戒”,以提醒寺内僧侣。

五、佛教文化因素的体现

佛教建筑与其他的传统古建筑一样,十分注意结构和细节上的工艺感。比如这里脊上的鱼龙吻兽,取鱼跃龙门之意,但不能变成真龙天子,就变成一种鳌鱼,龙头鱼身的鱼龙吻兽。还有地面砖上玄武神兽的图案,玄武亦称玄冥,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

院内莲花图案比比皆是,莲花图案大量采用是江南地区的佛寺建筑普遍的特点。莲花早期在佛教中是圣洁、吉祥的象征,在寺院中的柱础、佛座、藻井、地面等各处都有。吉祥殿前的束腰八角经幢,还有中心为圆盘的莲蓬,花瓣向四周均匀的呈多层放射状排列。宗教故事、卍字纹样、佛教莲花纹以及各种曲线的卷草纹等题材。

色彩上,我們看到的都寺庙大多用黄色涂饰外墙,用红色装饰。佛教建筑十分注意结构及构件的形式美,精心在细部上进行工艺性的加工。雀替、斗拱等建筑构件装饰图案,即在图案的外部饰以边框,用来美化和固定卞体图案,其装饰特点是风格的连续性。纹饰多以万字纹、回字纹、火焰纹以及卷草纹为多,大多数江南地区的佛寺中都是朴素的装饰风格,华丽中又体现着宁静感。

以上所述是光孝寺的建筑结构以及佛寺的装饰特征,光孝寺的建筑有着建造空间和布局灵活、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整座寺庙都是以仿宋建筑为主,体现了我国佛教建筑不同时期的发展。光孝寺在满足了功能上要求的基础上,运用简介明快的装饰手法,使整个寺庙功能和形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在对这一座寺庙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很多江南地区的寺庙建筑的布局、风格特点,大多以纵轴式的布局为主,风格装饰上也都相似。建筑大多都清新淡雅,小木作发达,佛殿的配置也都大同小异。

参考文献:

[1]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范观澜.泰州佛教[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3]范观澜.江淮泰州光孝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程万里.中国的形制与装饰[M].台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1.

作者简介:肖诗语(1994-),女,汉,江苏人,学生,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推荐访问: 泰州 格局 建筑 研究 光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