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多党合作制度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时间:2022-05-12 16:30:05  浏览次数:

[摘要]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协同互进。在政党制度层面上,多党合作制度有着独特优势与特殊价值:凭借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大的包容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了政治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以其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强大的政治整合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多党合作制度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外延和现实形态,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规定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并引领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多党合作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要深入研究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相互关系,应该重点分析两者的辩证关系和互动机制,在实践层面关注道路、方法,在逻辑层面阐述含义、特征。

一、在政党制度层面上,多党合作制度的独特优势与特殊价值

迥然于西方的政党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生态,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显现出独特的功能优势,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拓宽了政治发展道路。

(一)凭借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大的包容性,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从本质上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优越的国家制度,保证人民群众这一绝大多数的群体享有真实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大的特点。在我国的现实政治制度设计中,民主的广泛性除了通过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本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得以规定和体现以外,多党合作制度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以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阶层和群体并广泛团结的基础上,实现了民主主体的多样化和广泛合作前提下的和谐与包容。

社会基础的广泛性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西方政党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主体方面,在多党合作的制度框架内,不仅有中国共产党一个核心政党,还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8个合作友党。在尊重和照顾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方面,具有民主主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在运行机制上,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就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吸纳了各个党派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扩大了各界人士的有效政治参与,统筹兼顾了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在现实结果上,营造了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使我国政治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实现了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新时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必然愈来愈凸显社会分工和利益多元基础上的阶层分化和结构分层。多样化的现实更凸显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民主维度的地位和价值,即包容和吸纳各方利益、统一意志、保持民众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以中國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和谐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多党合作制度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了政治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政治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制度层面的科学安排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政治稳定而言,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的规定是首要保证。邓小平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党合作基础上的关系和谐,即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两面旗帜,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政治生活中亲密合作,相互监督,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而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党完全设定为政权轮换的唯一工具,造成党派之间斗争激烈、对立突出、耽误效率的政党关系。

(三)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强大的政治整合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

在新时期,多党合作制度的主题和目标应该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其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强大的政治整合功能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合力。

作为后发现代化的大国,中国面临着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为了更好地突破和创新,必须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以强大而独特的整合功能优化有限资源,凝聚民心,倾听民意,开发民力,化解矛盾,消解阻力,消除不和谐因素。这种全方位的整合必然包括意识形态、政治资源、利益关系和多元主体等方面的整合。

多党合作制度在社会整合方面既能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又有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真诚合作,通过整合各政党的利益边界和扩大张力,充分发挥更多聪明才智和资源优势,以更为强大的合力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意义是多元的,除在政党制度层面进行探讨之外,更应该在更宽广的领域,特别是从动态和静态的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行深入分析。

(一)多党合作制度启动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顺应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主体、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政治生态使得现代中国之所以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还是中国民主政党在各种方案试验失败之后的重新选择,更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的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三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即民主党派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及其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其发展道路和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封建政治及其发展道路。民主党派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抉择、历经挫折,最终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推翻了“三座大山”,与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共同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在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1949年9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多党合作的专门机构,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1954年之后,政治协商会议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机构和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促进民主发展的重要活动场所,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体现和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人民本质,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基。“文革”中,随着“左”倾错误思想逐步占据中国政治生活的主导权,多党合作制度的应有功能受到限制,制度运行偏离科学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也遭受严重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方针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强化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以及民主和团结“两个主题”,借助多党合作制度这一制度平台,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各项职能得以落实。多党合作制在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提升了政治文明发展程度。

(二)多党合作制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外延和现实形态

作为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备特定内涵和外延的科学命题。查阅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相关文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延大体如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之对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领域的具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由基本特征和重要政治制度构成,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完善作为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党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内涵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反映道路性质和特征的范畴,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和“民主政治”这三大本质规定。多党合作制度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特色”,这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而多党合作制度则是“民主政治”的完美表现。

在外延维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等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架构和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性质和发展道路的根本性制度保障。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和政党政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特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虽然政党制度与政治制度不是一一对应的决定关系,但是政党制度的性质、结构、特征及变迁肯定会引起政治制度的变化,这在当今中国显得更为突出。因为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民主的重要标志就是实行多党制,社会主义国家要符合“民主”潮流,实行所谓的西方民主化,必须首先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更突显了国际背景下多党合作制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特殊价值。

(三)多党合作制度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发展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已初具形态、功效凸显、前景明朗,但仍需在各层面、各维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鉴于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多党合作制度不动摇,以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为载体和抓手,进一步拓宽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和途径。

一方面,从理论自觉维度,多党合作制打破西方政治发展模式和道路,特别是政党政治的话语垄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中国奇迹”,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则是西方国家对我国政治领域的改革及成绩的错误认识,忽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否认政治发展成就、大肆诋毁我国民主的性质和发展道路。这些谬见的产生或许原因多样,但根本一条就是受制于、迷信于、盲从于西方主流话语和理论霸权,核心理论和关键概念的迷失使其习惯以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模式作为普世标准来裁剪事实、评判实践、否认不同、诋毁他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进一步发展除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径、不断总结新经验之外,更需要以更高的理論自觉打破西方的理论霸权,建构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规定和实践运行相对应的话语体系。而多党合作制度则能以全新的民主观增强中国民主政治及发展道路的解释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另一方面,从理论自信维度,多党合作制度将进一步破解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难题,以其巨大的功效印证和充实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从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比照理想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需进一步发展。在横向上,与西方国家应对各种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的表现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已凸显,但要整体超越、全面取代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凭借其内在优势和功能,能大力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多党合作制度中内含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将更大限度地防御中国模式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干扰因素。

在新阶段,必须按照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三原则”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明确民主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背景下,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起点上,更好破解腐败这一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最大隐患。在这方面,多党合作制度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以多种途径和形式更好地监督执政党和政府,有效抵制腐败,克服“四个危险”,从而更好地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尽可能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跳出兴亡更迭的执政历史周期率,保证政治道路的前景、政治制度的效率和政治实践的活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对于多党合作制的全方位作用和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受到多党合作全方位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也从性质、方向和路径等多个方面规范和影响多党合作制的实行和完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规定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政党制度与国家性质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政党制度可以适用于性质、国情迥异或相似的不同国家,同一类型的国家也可以采用同一或不同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之所以最终成为历史、时代和人民的选择,除了政治生态、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其能鲜明地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简言之,社会主义性质是对政党制度的最大规定,是其得以存在、作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依据。

从外在形态看,在政党林立的大场景中,在两党制和多党制流行的大趋势里,在利益分化、力量分散、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一党独大越来越困难的大背景下,作为不同于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特殊现代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现代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唯一实践的国家就是社会主义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视为洪水猛兽的“异端”和禁区,归根到底是其具有特定内涵决定的特殊性质规定,即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党的领导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规定。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比如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动乱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由此可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发展民主政治和建设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因此,鉴于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制度安排中的重要作用,它在未来政治生活中必须保持其最为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之为制度框架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实现多党派的合作”。放弃这个性质规定,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就必然是南辕北辙,丧失其在现代政党制度格局中的特有地位和应有价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引领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进程

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对包括多党合作制度在内的政治发展的理念、方向、原则、制度、路径、策略、方法等系列问题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起着方向规定性的作用。自1949年确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平台和正式机构以来,虽已取得很大成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首要的就是要有科学原则和正确方法的指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铺设了方向正确的发展轨道。

一方面,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须坚持政治发展的总方针,以之判断得失。从根源上看,中国所有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设计和政治活动都是为了体现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这既是中国政治道路的本质规定,也是多党合作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发展方向,也符合多党合作制度设计的初衷和发展的历程。多党合作制度在政治维度是不同阶级、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力量对比,在经济层面则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具体利益差别的结果。虽然各党派有不同的党章、党纲和党名,联系不同的阶级、阶层和职业群体,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拥有共同的准则、纲领、理想和目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的代表,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现实政治力量,民主党派参政的活动及制度化过程本身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和民主路径。因此,多党合作制度无论如何调适和创新,它都不能搞成西方式的轮流执政。不管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多党合作制的政治指向和基本原则从根本上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所指引的。

另一方面,多党合作制的发展创新必然成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发展原则、制度框架与方法路径中。当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总体是好的,但仍不完善,一些现行的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缺陷,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前进的必由之路,更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动力。

“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具体到多党合作制度,首先就是要有领导,就是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最大优越性,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胡锦涛在2007年2月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规划了如下发展路径:重点是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丰富民主形式、创新民主内容,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因此必须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又体现充分发扬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体现多样性、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具体就是,坚持创新体现“十六字”基本方针,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大基本功能的制度化水平,包括决策程序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制度健全、民主监督的内涵规范,更好地实现以政党形式参加大政方针的民主协商和对国家事务的民主监督,保持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并实现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政治制度的协调共进。

综上所述,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共同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良性、健康、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 视域 多党合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政治
[多党合作制度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