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重塑蓝天净水

时间:2022-05-11 14:50:04  浏览次数:

入刊理由:工业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发展生态工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省正处在加速经济发展和环境进程的转型时期,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快速、平稳地提高整体经济水平,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就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生态工业。

当今,产业生态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调整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工业结构,不仅可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可以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树立生态工业理念

自1991年10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概念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生态工业研究热。所谓生态工业,就是指在工业过程中,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将工业系统内部的生产体系和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是物质能量的多极开发、高效产出,持续利用,使工业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代谢及其产物,能够逐步均衡、和谐、顺畅、平稳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物质代谢之中的过程。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水电资源开发基地的美誉。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藏资源,把夯实工业基础、发展经济、解决民生放在首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依托、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基础较强的工业体系和经济格局。

近年来,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旗帜下,云南省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全面启动30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了10大工业行业整合,集中力量培养了30户大企业、大集团,如云锡集团、云南铜业、昆钢、昆烟集团等一批颇具竞争力的企业。对资源性企业进行了有效产业重组,积极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解决了资源集中度低、开采粗放的不利局面,实现了资源开发上的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云南工业经济的增长,多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一些地方、产业的增长,完全是以拼环境、拼资源、拼消耗的模式,虽然短期看经济是获得了增长,但长远看无疑于杀鸡取卵,是典型的带血的GDP。较为沉痛的教训有滇池的严重污染,西双版纳的大规模毁林种胶等等,这些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据资料显示,迄今为止,云南境内的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星云湖、异龙湖和杞麓湖的水质,已沦为劣五类,即最差的一类;程海和阳宗海的水质,为四类;洱海,为二类;惟有抚仙湖和泸沽湖的水质,为一类。九大高原湖泊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如今抚仙湖已开始偶尔出现二类水质;洱海如果保护不力,及有可能滑向三类水质。在治理方面,滇池水质已经连续两年没有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2014年,国家环保部共约谈了10个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云南昆明因涉及水污染问题在列。仅2012年,云南的废水排放总量154010万吨,在西部12省(市)中排名第3位,而GDP排名却在第6位;2013年,云南的万元GDP能耗1.09吨标准煤,远远高于全国0.74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2012年,云南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9.49%,远远低于全国61.53%的平均水平。而且,云南还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省份之一。全国138个重点防控区域,云南就有11个;全国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云南有358家——昆明、红河、曲靖、文山、保山、玉溪、怒江7个州(市),更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昆明市东川片区、安宁片区、红河州个旧片区、金平片区、曲靖市会泽县者海片区、陆良县西桥片区、文山州马关县都龙南捞片区、文山市马塘片区、保山市腾冲县滇滩河片区、玉溪市易门片区、怒江州兰坪片区11区域,是综合防治的重点;云南的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及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许多特色农产品出不了国门。如果再沿用以往的工业增长模式,那将对云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成直接的威胁,成为云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

眼下,云南以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为目标,在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一定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生态工业,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平稳生态系统自身的代谢调节,对云南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五大支柱产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云南经济的全面提高。

倾情打造生态工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云南工业产业的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云南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工业产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方向迈进,成为云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必然选择。

——科学布局谋划节能。云南省委、省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将节能工作列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手段进行谋划部署;作为全省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协调。省工信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2014年初的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便将节能工作作为全委工作的重点之一。认真分析研究节能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部署落实新目标、新措施,并提请省政府与各州市签订了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同时还下发了《云南省2014年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竭尽全力指导全省各地州(市),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2014年下半年,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环保厅,共同组织召开了全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与此同时,省工信委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把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列入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有效地推动了各项节能工作措施的落实。

——落实制度促进节能。始终抓好节能标准的修订工作,不断强化“能评”(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审查)和“单耗”管理(单位产品能耗)两条线,有效地抑制了高耗能产业的盲目、过快发展。首先,对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在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节能标准、行业规范条件等,2015年以来,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继续暂停审批,使全省新建高耗能项目大幅下降。同时,加强能评意见实施情况监察和竣工验收,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了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其次,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分两批修订发布了云南省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33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为强化云南主要工业产品能耗管理奠定了基础。另外,发布水泥、黄磷、工业硅等,10余个高耗能行业所有企业2013年度能源资源消费指标,对指标超标的企业实行黄牌警告,开展节能监察和强制能源审计,督促企业开展对标达标。

——严格依法管住节能。一是强化节能监察执法。自2014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工信部的统一部署,并且结合云南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好2014年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省相关部门以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落实节能政策措施、贯彻国家和云南省强制性节能标准为核心,以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和重大项目为重点,积极组织省、州(市)、县三级节能机构联合行动,对全省94户2013年综合能耗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了节能监察。省工信委对存在节能违法行为的25户企业,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依法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已组建成立了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丽江市、普洱市、保山市、文山州等9州市均成立了节能监察支队,并且有40余个县成立了节能监察大队,部分州市和县级监察机构,积极申请开展了国家节能监察能力建设项目,共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502万元,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队伍和装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三是加强节能宣传培训,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组织云南省重点用能企业的473名节能管理负责人开展能源管理师培训,并举办5期云南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专题培训,先后共培训了785人;组织云南省100人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进行节能降耗专题研修,有效地提升了广大节能工作者和部分节能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结构调整保证节能。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下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省工信委组织对16个州(市)进行了专题督查调研,对各地节能降耗、转型升级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进一步突出了节能降耗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引导各地将节能降耗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与此同时,省级财政加大了节能投入,专门安排专项资金9000万元推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从而带动项目投资18亿元,实现了项目节能60万吨标准煤;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时限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社会监督,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截至2014年11月,全省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并且提前一年超额完了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587.60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比例的84.32%,同比上升了6.82个百分点,而且,由于水电和新能源的增发,同比节约标煤1123万吨。

——突出技改求得节能。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在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电力、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煤矿瓦斯发电、能量系统优化等100余项省级节能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67.69亿元,年可节能211万吨标准煤;强化技改项目资金落实,将节能技改项目资金落实情况,纳入节能减排专项督查中进行推动落实,力促资金尽快落到实处,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加强对资金使用效果管理,委托云南中立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对2013年省财政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项目综合平均得分98.99分;扎实推进云南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严格目标责任、强化业务培训、实行重点监察,至今共推广高效电机及淘汰、系统改造低效电机90.4万千瓦,确保了电机能效提升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大力推进节能产品惠民、惠企工程,全省推广财政补贴节能灯338.6万只,推广高效风机、水泵等工业节能产品79台,容量9586kW;积极支持节能产业发展,推荐昆明阳光基业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公告的《全国工业和通信业推荐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推荐云南铜业的“存量老旧电动机铸铜转子高效再制造技术”入选工信部的《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

——自加压力助推节能。相关部门加强节能监测,建立能耗定期分析通报制度,积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协调联系,研究发布2014年全省各地能源消费总量调控指导目标,实时收集分析和研判节能形势,每月发布能耗统计监测信息、节能专报和晴雨表,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全省节能形势和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州市开展节能运行调控;积极报请省政府批准并组织省政府督查室、省工信委、省环保厅等7个部门,于10月底对全省16个州市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及重点节能减排企业分组开展了节能减排专项督查,要求各州市对照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及时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定期召开节能工作协调会议,省工信委定期与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能源局等部门会商节能工作,对阶段工作进行分析,及时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做到节能工作步步衔接、深入有序,有效促使各项节能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与此同时,省工信委、省发革委等10余个部门,还联合全省各地、各行业、企业围绕“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并且主动召开了全省节能情况通报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云南日报等媒体发布节能政策措施、工作动态,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重点领域推动节能。工业领域:各级党委政府、各企业推进落实《云南省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两化融合”助推企业节能减排,发布《云南省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评价指南(试行)》,组织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首批3家企业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投入运行。建筑节能:狠抓《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推广,开展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共有8个项目列入了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 1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图节能审查执行率达100%,年度规划目标基本完成。交通节能:申报开展了增程式电动公交示范推广、道路养护低碳化示范项目、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照明综合节能技术改造等一批国家和省级节能项目,车辆装备、航运、道路养护等环节节能工作深入推进,营业性公路运输载客货汽车汽、柴油综合燃料单耗每百吨公里为7.82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26%;实现内河船舶运输燃料单耗每千吨公里34.0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1.16%。公共机构节能:重新修订《云南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全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质量,积极组织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公共机构能源计量工作和能耗定额管理有序推行,全省共有26个单位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教育系统对全省150余名高校节能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积极推进学校节水改造、锅炉改造、中水回用等技改工程。商业节能:深入开展绿色饭店、节能环保“百城千店”示范企业和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试点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2014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截至 2014年12月,全省住宿行业国家级绿色饭店数量达138家,居全国首位。农业节能:全省户用沼气完成77307户,完成率156.18%;农村节柴改灶累计达到157487户,完成率104.99%;农村太阳能累计达到98934台,完成率97.95%。

——严格考核抓好节能。一是圆满完成了国家对云南省上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组对云南省2013年节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最终考核为“完成”等级。二是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省工信委会同省统计局等部门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分组对16个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度节能目标责任开展现场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兑现奖励资金200万元,部分州市还安排资金对基层完成节能目标的进行奖励;三是各州市组织对辖区县级政府和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开展了专项考核;四是交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有序开展,促使企业主体责任得到落实。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云南省万元GDP能耗1.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61%;截至201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8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13%,在顺利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的同时,也为“十二五”节能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中,云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主动而为,形成合力,坚定信心,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美丽云南”的大构想;用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应人民群众对“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美”的美好期盼,倾情谱写彩云之南蓝天净水的动人诗篇!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原作者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熊树文

推荐访问: 重塑 净水 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