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沽河”走进新时代

时间:2022-05-09 10:20:04  浏览次数:

汇报和大沽河治理水利专项规划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讲话中要求,大沽河治理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把这项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真正建设成为精品工程。2011年10月8日,市委常委会第127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整治工程完成后,大沽河将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2011年12月20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张新起调研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和蓝色经济发展情况。

转瞬,“大沽河”已然走进新时代。

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称,我市将实施包括防洪工程、水源开发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和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利用3至5年时间完成对大沽河的全面治理。通过治理,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2012年初,治理工程将全面开工。古老的大沽河即将焕发出新的现代气息。

母亲河的追溯

大沽河见证了青岛发展的沧桑岁月,更抚育了世世代代岛城儿女。

大沽河,古称沽水,沽尤。沽尤名称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沽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大沽河自招远发源后迅速南下流入青岛地区,途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在胶州湾入海。小沽河情况类似,在短暂的发源地流程后,迅速南下进入青岛的莱西、平度,并在莱西平度交界、靠近即墨处并入大沽河。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是青岛地区唯一的省辖河道,在青岛地区的支流有七条,流域内建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九座。作为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是青岛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约占青岛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从流域面积看,发源于招远阜山的大沽河流经我市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五区市,干流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市辖区内的流域面积就有4781平方公里,占我市总面积的44.9%。流域范围内共有50个镇(街道办事处),村庄2513个,总人口约240万人,约占青岛总人口的27%。干流沿岸有27个镇(街道办事处),1480个村庄,约137万人。大沽河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治理,大沽河出现了不少忧患。每年汛期,大沽河两岸的区市乡镇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准备防大汛抗大灾。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岛城而言,既要防御大沽河汛期洪水的威胁,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大沽河水资源发展经济,保障城乡人畜吃水。如何让大沽河更好地发挥防洪蓄水的功能造福岛城,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我们的母亲河惠及子孙后代,一直是我市上下长期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设施修缮上讲,这不是青岛市第一次治理大沽河。

据史料记载,1952年和1955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对大沽河堤防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工程。此后,大沽河沿岸的莱西、胶县等政府都曾对大沽河的堤坝进行过修筑,这就是今天大沽河堤坝的雏形。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沽河治理主要变成了清障,仅1 974年就清除了阻水林木7980亩。《大沽河志略》的作者、曾沿大沽河徒步2000余公里的即墨市发改局工作人员卢正春说:“1987年,青岛决定进行第二期全面清障工作,共清除阻水林木523亩、虾池2592亩,还清除了一些漫水老桥和阻水房,进一步扩大了大沽河防洪空间”。

此后,大沽河的治理变成了蓄水为主。相关资料显示,自1996年启动大沽河治理至2010年底,青岛市已投入8.11亿元。其中建设了11座梯级拦河坝,并在下游入海口处建成了长达4.3公里的地下截渗墙。这些设施有效防止了海水倒灌,使大沽河形成了一个总库容3.42亿立方米的庞大地下水库。

今天治理大沽河,防洪、清障、蓄水等已不再是主要目的了,而是利用治理大沽河的契机,改善河流周边的生态居住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生活在大沽河沿岸的人都曾有过小时候在河里摸鱼捉蟹,在岸边丛林采摘野果的美好经历,后来又见证了周围一座座工厂的崛起,他们都想在河边找回环境优美的家园。

齐鲁文明的摇篮

河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人类文明与河流相生相伴,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与河流有关。大沽河是齐鲁文明的摇篮,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她。

留给河口村民“三宝”:虾池、盐田、渔船跑

在大沽河入海口——城阳区河套街道,“母亲河”在完成防汛泄洪蓄水、提供饮用水源、浇灌农作物等“使命”后,最终在这里注入胶州湾,扑进大海的怀抱。“母亲河”入海前,留给河口村民三宝:虾池、盐田、渔船跑——河口淤积的大片湿地造就了8000多亩肥沃的虾池,以及数万亩优质盐田,还提供了天然的渔船码头,人口总数3340人的罗家营社区有2000多人靠打鱼为生,这里成了近海最后一块渔业密集区。

进入城阳区河套街道的罗家营社区,大沽河的河道陡然宽阔,滔滔河水波光粼粼,滚滚奔向胶州湾入海口。站在桥头,回忆起远在179.9公里之外的招远阜山源头,那条尚不足两米宽的河道,一年中有9个月干涸无水,经一路容纳百川,变成了眼前这奔流不息的壮阔河流,令人叹为观止。在罗家营段,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大沽河可谓是“九曲十八弯”,距离海岸线4.3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河道长度竟有20-30公里,且两岸不再设置人工堤防。到了入海口,大沽河的径流量达到全程最大,逢大海涨潮时,海水倒灌,形成淡水和咸水的交汇,当地居民称之为“两江水”。

大沽河在入海口冲积出一片河口湿地,正是得益于这“两江水”,育肥了8000亩虾池。“胶州湾的海水和大沽河的河水交汇,带来了丰富的微生物,肥沃的淤泥又是天然的温床,所以养出的虾,肉质好、味道鲜、营养丰富。”城阳水利站站长刘赞科介绍说。

岸上的虾池一眼望不到头,眼下养殖期已结束,虾池全部清空,泥床里有许多小蟹子穿梭爬行。当地居民介绍说,这8000亩虾池养的最多的是竹节虾,养虾用的水就是“两江水”。在每块虾池边,都能找到引水用的沟渠和电泵。

沿河走来,大沽河带给两岸子民的“恩赐”无比丰厚:纯净的饮用水、特色的农作物、美味的河鲜,而虾池和盐田,则是大沽河入海前留下的最后一大物产。紧邻虾池,几万亩天然盐田绵延无际,这是东风盐场的晒盐区,场区工作人员称,“全是引海水自然晒出的海盐”。晒出的粗盐堆积如“雪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大沽河呵护的农特产

莱西韭菜、平度生姜、古岘洋芋、蓝村大米、胶州大白菜……顺着大沽河

推荐访问: 新时代 走进 大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