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名画动画中静态画面的动态美

时间:2022-05-07 14:35:02  浏览次数:

摘 要:名画动画是动画界一种新的创作形式,即对原本静止的画作进行动态处理。《蒙娜丽莎走下楼梯》荣获奥斯卡动画奖,其独特的拍摄手法让人赞叹不已,将名画以动态的形式完美呈现出来。本文将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简要分析《蒙娜丽莎走下楼梯》静态画面所蕴含的动态美。

关键词:名画动画;动态美;《蒙娜丽莎走下楼梯》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被奉为经典,画面中的女子流露出不可捉摸的神秘微笑。美国导演琼·格雷兹以此画为引,创作了《蒙娜丽莎走下楼梯》这一著名动画,借此在国际上享誉盛名。

1 作品分析

这部作品用新的绘画技巧制作而成,直接在摄影机下用颜料在同一画布上连续作画,包含了三十多位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

1.1 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其后期作品主要体现塔希堤岛土著居民的风俗及居民的精神世界。绘画手法以平涂为主,简化线条,用色强烈,抽象化的背景处理衬托出人物形象,描绘出了土著民族质朴的原始美。

《蒙娜丽莎走下楼梯》引用了高更笔下的《热情洋溢的土著裸女》之一,图中一名肤色黝黑的裸体女人趴在床上,左上方背景处有一黑衣人,描绘了塔希提土著女人休闲的生活状态和她们健康、粗野、真实的美感。主色调使用神秘的紫色与沉稳的褐色,平涂画法突出了画面的原始感。

1.2 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被誉为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其作品充满了对死亡与病痛的回忆与恐惧,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作品笔触大胆奔放、色彩艳丽丰富,给人强烈的刺激感,充满了紧张不安、压抑悲伤的情绪,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張的造型,抒发自身感受和情绪。

《蒙娜丽莎走下楼梯》选用蒙克的《青春期》。这幅布面油画描绘的是半夜第一次来月经的少女,她睁大双眼,充满惊慌和茫然,双臂交叉,似乎极力想要挡住自己的隐私部位。身后巨大的黑色阴影像一个幽灵躲在暗处窥视,营造出不祥与恐怖的气氛。

此外,影片还选用了蒙克的《呐喊》。这幅画是蒙克与朋友在夕阳中散步时有感而画,整幅作品表现的是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强调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和沉重。

1.3 亨利·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野兽派擅长直接从管中挤出颜料作画,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对大块的鲜明色彩做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蒙娜丽莎走下楼梯》选用马蒂斯的《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整体画面十分沉静,采用大胆而粗犷的线条勾勒大致轮廓,呈现出粗犷的人物形象,丝毫没有女子温文尔雅的气质,用纯度极高的蓝、黄绿色与粉色表现人物头发、眉毛以及脸部阴影,打造具有野性气息的视觉效果。

1.4 安德烈·德兰

德兰和马蒂斯被称为野兽派的先驱,但德兰本人却被称为“不太野兽派的野兽派大师”。他的手法不那么粗野,笔下的曲线更为典雅,色彩也更加和谐。

《蒙娜丽莎走下楼梯》运用德兰的《马蒂斯肖像》。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上笔触明显,生动地勾勒出马蒂斯的神态,背景的黄色与人物衣服上的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2 静态与动态

现在有很多对静态世界名画作动态处理的作品,例如《Beauty》。这部作品采用CG技术制作,百幅世界名画伴随柔和的音乐动了起来,让寂静之美展现出一种运动之美。但整个展示过程虽然有2.5D的动态美,提升了画面的延展度,但较多是推拉镜头,人物部分肢体的变形处理使整个动画显得呆板、冗长、乏味。

而《蒙娜丽莎走下楼梯》优势明显。笔者将从以上几幅画来分析由静态美过渡到动态美的连续性关系。

作者对《热情洋溢的土著裸女》进行了色调上的修改,人物身体的颜色与床单颜色对比明显,以冷色调为主,其他部分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将《青春期》色调做了冷色处理,人物皮肤更显苍白,呈现出一种病态美。两幅作品色调一致,在颜色上容易过渡;动作上,从趴着到起身坐着,也比较连贯;背景上,将黑衣人做虚化处理,慢慢从左上方移至右上方人物身后,整套动作流畅、自然。

《呐喊》也以冷色调为主,从《热情洋溢的土著裸女》到《青春期》,再到《呐喊》,在颜色的转换上处理较简单;动作上,前一帧是人物坐着的半身像,后一帧是人物面部特写,中间做了类似推镜头的处理;背景上,前一帧主要分为深色的墙面和浅色的床单,相对平行,做扭曲处理,增添颜色形成后一帧颜色艳丽的《呐喊》。

《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色调和造型塑造基本与原作相似,颜色的饱和度稍微有所降低。前一帧的《呐喊》与后一帧的《马蒂斯夫人像》色调相似,较好处理;动作上,前一帧和后一帧都是人物脸部特写,角度也相似;背景上,前一帧的颜色与后一帧相似,只需把前一帧细化了的背景处理成三个平涂式的色块即可。

对《马蒂斯肖像》的色调进行了调整,饱和度相近;动作上,前一帧与后一帧都是人物脸部特写,刻画重点由左侧脸转移到右侧脸,对脸部进行了细节刻画,如胡须;背景上,前一帧背景基本分三大块,后一帧为两大块,过渡简单。

3 结语

整部作品基础色调、人物造型等基本一致,有利于在同一画布上连续作画,再采用逐格拍摄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流畅、自然。不论是在选图,还是色调的调整方面,作者都无比用心,较好地保持了名画动画中画与画衔接的连贯性,合理的前后顺序编排完美地呈现了这部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 束翠菊.探究保罗·高更后期绘画语言的象征性[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10):60-61.

[2] 冯心.追求与感动——对《呐喊》中情感表达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6(17):182.

作者简介:李雅杰(1993—),女,陕西商洛人,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设计。

推荐访问: 名画 浅析 静态 画中 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