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新“今楷”需坚持“四要”

时间:2022-05-07 09:40:04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本文以探讨创新“今楷”为主线,分析了楷书的创作现状和楷书在全国书法大展中的入展情况,作者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今楷的创作途径,以及如何才能使楷书真正走向创新的艺术道路。

2007年夏天,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委员会主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旭宇先生,在石家庄主持召开如何创作“今楷”的学术会议,针对书法展览中的创作现状,大家认为,毛笔书法已经游离了实用功能,走向了纯艺术化的方向,这一点从唐楷以外的四种书体均能看到,比如隶书的草写化、篆书的草写化、魏碑的朴拙化等,都是一种创新之表现,唯独唐楷固守着“永字八法”的书写模式,没能进入创新的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迭、审美时尚的不断变化,从创新求变的艺术规律来看,唐楷的模式化书写结构,是影响当代楷书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唐楷创作现状,只有创新楷法的用笔和规范化结构,才能使楷书真正走向创新的艺术道路。笔者认为“今楷”创新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四要”:

一要有坚实的楷书书写基础。一千多年来的唐楷艺术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的源泉。没有丰富的传统书写实践经验作基础,创新就成了海市蜃楼,创新所必须的灵感和想象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全球现代化浪潮和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大量涌入我国,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打牢创新的知识根基,尤为重要。一切创新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传统,创新是苍白的,难以持久的。创新是将传统得以继承发扬光大的唯一途径,更是发展中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很好地继承传统,才能在“今楷”创新上有所突破,才能不断顺应时代向高层次发展,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指出:“以草书为例,开始有过不按规矩胡乱写的字。后来,张芝把规矩字的线条连起来;王羲之把能减的笔画减了;张旭、怀素有减有连;黄庭坚用点把连的笔画断开了,‘连、减、点’的笔法、结体、章法全有了。于是,草书就丰富起来,好看起来,美妙起来,成了书法这棵参天大树上的奇葩。”从草书的形成可以看出,创新求变是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普遍性课题,无论是从尚韵、尚法,到尚意、尚态来看,它的基本方法都是从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中进行取精去粗,提炼整合,然后进行新的创造,化俗为雅,不断丰富起来。每个时代的艺术发展都无法离开传统而获得历史性创新,因此,创新“今楷”,首先要有坚实的楷书基础作基石,在创新“今楷”的同时,也是在重塑传统,继承传统,创新传统,丰富和发展传统。

二要借鉴古人的、相邻学科的创新经验。借鉴是创新的“路标”,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借鉴西方史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胡适、王国维、章太炎、顾颉刚等一代史学大师更以西方现代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糅合中国传统史学之精华,奠定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同时也吸收了文化学、心理学、语言学、审美学、社会学等,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新方法。中国一千多年的唐楷书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创新大家,如颜真卿、柳公权都是楷书创新大家,如今我们要在古人的基础上走出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创新“今楷”来,需要深研细究。要善于借鉴古人的经验,同时也要科学地借鉴相邻学科、西方艺术及创新方法。创新“今楷”也需要哲学思辨,只有当哲学进入到书法创新领域,用哲学思维反省创新“今楷”,“今楷”创新才能具有最完整、最严密的创新形式,只有当历史哲学成为人们自觉的思维时,“今楷”创新才可能成为人们在书法实践中应用的工具。当前,不断发掘出土的古代碑、帖、简、帛等各种资料,都为我们当代研究“今楷”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艺术借鉴资料。从甲骨、金文到民间书法,以至欧美现代艺术,都是书法家汲取研究的“养料”。还要从历史的、文化的、学术的大背景出发,关注书法的文化背景与时代发展,社会风尚、审美趋向与认识方式,将不同时期的审美形式巧妙地融入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之中,让“今楷”创新在实践中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只有把“今楷”创新方法植根于古典之中,反思传统,广泛借鉴古人,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有所发展。

三要找准创新“今楷”的切入点。“今楷”创新必须面对国人、面对未来、面对世界,创新要把握现代审美取向,汲古融今,取传统之经典,破千年之陈规,才能取得创新成果。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今楷”的创新具有多维性,首先要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借科技之“梯”攀“创新今楷”高峰。毕加索言:“我讨厌抄袭自己,艺术不是进化而是变化。”一成不变的形式,意味着艺术生命的衰竭。任何艺术的创新都要经过一段艰难的历程,书法也不例外,“今楷”创新更为艰难。李正天在他的《艺术心理学论纲》引言中指出:“艺术的现代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心理时空中表现人们的内在情思。”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尤其注重情感的表现。“今楷”书法创新只有借助情思的基调,才能使创新书法抒发书家的胸襟气度和思想品性;只有借助于时代的审美取向,才能使创作的作品产生耐人寻味的魅力。“今楷”的创新首先要站在国人的审美基础上来沟通东西方的审美观,找准国际性的审美形式,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借鉴西方现代性形式的东西。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如文学、美术、音乐等,汲纳并进行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与创新,书法艺术也正尾随现代文化思潮逐步与其他艺术门类接轨。受其影响,直接催生了现代书法流派的形成,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如果我们的创新“今楷”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势必会阻碍当代创新“今楷”。在创新“今楷”领域要善于发现常人不易察觉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今楷”来表达传统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而创新“今楷”正是通过传统书法与现代的审美形式给“今楷”的定位。

四要多从生活实践中做创新思考。在生活中多体验、多思考、多观察,往往能够启迪人未经开发的睿智,从而捕捉住创新的灵感。自古以来,创新大家为我们树立了这种取之于生活,用之于艺术的范例。像王羲之书写《兰亭序》就是由于他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才在特定的境界中瞬间写出来千古绝笔,又如张旭“闻鼓吹而悟笔法”,怀素“夜闻嘉陵江涛声而草书益圣”,黄山谷“见长年荡桨而悟用笔”等等,都是在生活中思考观察后,悟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辩证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各种事物和现象反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辩证法要求人们把事物放在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中来考察。因此,我们的“今楷”创新离不开生活,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对天地间自然万物,像小孩子一样有一种新奇感,从而使自己产生一种想象力。正如王朝闻先生在《新艺术创作论》中说的:“我有一种好玩的经验:在独处宁静的情况下,壁上的斑痕,也能引起我的注意。一经凝视,斑痕幻化成生动新奇的形象,平时构想不出的形象,此时都能出现在眼前。”这种现象恐怕在有些人中也曾有过察觉,没有及时用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也就付之东流了。只有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发现多变有趣的生活艺术,像“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等,都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借鉴到书法创作中成为至理名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借鉴关系。善于观察生活,是创新“今楷”的源泉之一。刘熙载说:“学书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如仓颉就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创造出象形汉字,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创新“今楷”也要善于观察万物生长、组合运动的意象,善于培养感受万物形象后产生的审美情感,并善于用发散思维法把内心的情感与万物有机融合起来,把传统的经典书法作品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化成创新智慧,再把智慧转化成创新成果。这种创新智慧关键来源于要勤思考,“多思”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是点燃创新之火的“燧石”。只有“多思”、“勤思”、“常思”、“善思”才能使创新“今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走向创新。

今天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书法也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追求个性、追求变化创新的书风正在形成,吐故纳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创新“今楷”以“四要”的创作态度,一定能创作出时代“今楷”。

推荐访问: 四要 创新 今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