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四重契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系统整合

时间:2022-05-05 10:30:03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实质上是党史、党建、党性与制度相互契合,不断探索党建规律和执政规律,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历史。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系统整合,有利于夯实党建科学化的历史底蕴、揭示党建科学化的客观规律、探索党建科学化的法理根基和增强党建科学化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党的建设;系统整合;科学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0-0036-04

一、国史与党史契合:夯实党建科学化深厚底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之路也是党的建设的科学化之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从历史发展的大视野中,把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奋斗史、中国革命史与党史结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深刻总结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

(一)党的创立成为党建的逻辑起点。历史地看,共产党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党。它一经成立,这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力量比它的人数大10倍、100倍或者更多”[1]。因为始终重视以科学理论指导、以科学制度保障、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二大”提出党的第一个章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目标明确、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后来,随着党员增加,组织规模扩大,党又制定和颁布了相关的党内法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党员的活动和行为,从而保证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充分发挥。

(二)党的发展壮大延展了党建的深刻内涵。我们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在建党初期,由于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不能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导致革命事业惨遭失败,党的力量受到极大削弱。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的大党,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体系已经相当系统完整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内容丰富,并创造了整风运动这一加强党的思想教育的好形式,特别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建设起来了,保证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以国史带出党史验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党紧紧依靠人民做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人类发展史上十分罕见的社会大变革。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这三件大事的主旋律都是“革命”。党和人民通过这三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进行,实现了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巨大发展成就,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党的辉煌成就,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二、党史与党建契合:揭示党建科学化客观规律

在考察历史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在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进而尊重规律,科学地把握和运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从而保证了我们党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立在符合规律的理性自觉的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规律。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先进性。历史经验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丧失了先进性,就会丧失生命力、丧失执政资格和执政地位。同时,“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3]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规律,要求党在新时期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把握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规律,制定与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基本路线及其方针政策。把握这一规律,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第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第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二)党的思想建设占首位的规律。注重在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思想建党原则,明确要将党内思想教育列为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其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论述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创造了通过整风解决党内思想矛盾的新形式,使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更加完备、成熟。在新时期,党中央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从思想上建党的问题,切实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90年,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是与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分不开的。根据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后一成果是对前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的90年奋斗历程表明,由于我们党一贯坚持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和武装全党,所以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当前,加强思想建设最重要的是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三)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建设的规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土地改革、建立新的政权等任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来展开。在新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是党在特定历史时期要实现的政治任务及其为实现这种任务所要采取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总括。它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行动的方向,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同时,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也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规律。一个政党是否能长期连续执政,并不完全取决于执政党的主观意愿。问题的关键在于,执政党要解决为什么人执政,怎样执政,以及如何认识和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规律等问题。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全部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4]首先,在执政理念层面,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和方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等先进的执政理念和科学政绩观。其次,在执政实践层面,我们党已经初步厘清了党与政、党与党、党与军、党与民、党与法等若干辩证关系,并且逐步把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有机整合,由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向制度和法治层面推进,确保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再次,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既是党的建设的主体力量,同时又是党的建设的客体对象。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于崇尚科学精神、坚守科学理念,尊重和运用科学规律,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党建与制度契合:探索党建科学化法理根基

党建科学化的发展,如果没有党史作铺垫,不以党性为灵魂,不把制度当根本,就会缺乏根基。在党史、国史、执政史、改革开放史的多维视角下,把党史、党建与制度有机融合,通过“制度党建”的路径,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党的制度建设,关系到党的正确路线的制定、巩固和发展,关系到党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重大决策,在党的建设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相配套、与国家制度相衔接的党的制度体系,推进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

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八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5]我们党一是确立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地位。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制度建设居于核心地位。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可靠保障,也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制度建设的保证,其他各项建设就会形同虚设,甚至遭挫折受破坏。二是构建和完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党的建设是一个包括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三是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四是将制度建设作为一种能力建设和养成教育,使全党同志都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党和国家制度体系与法律体系有机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经过党和人民长期探索和努力,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相互统一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明正在走向法治化,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融为一体。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和国家建设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四、精神建设与核心价值契合,增强党建科学化的精神力量

无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严格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艰苦奋斗、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但是与此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6]我们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要求全党在精神上“不懈怠”,“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增强党建科学化的精神力量。

(一)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七一讲话”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彰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通篇讲话字里行间处处见“精神”。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旗帜,强调人民要有强大精神力量、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措施之一是靠增强精神力量;重视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主张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创造精神;倡导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7]这些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精神追求和精神世界建设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丰富实践。

在推动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系统中有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其一,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伟大胜利的一种强大精神动力;其二,爱国主义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种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社会主义精神动力体现出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统一。社会成员是有层次性的,精神动力自身也应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

(二)弘扬中华民族的高尚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注重继承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代表中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爱国主义情操中凸显中华民族高昂的精神追求,在弘扬革命精神中升华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创新中彰显当代中国人的时代精神。一是耳熟能详的革命精神。五四精神、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及探索精神、开拓精神、拼搏精神、献身精神、实干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众首创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邓小平提倡的“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二是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江泽民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劳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新时期创业精神。三是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胡锦涛提倡以“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心、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拓展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和生动实践。

(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是因为形成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不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传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坚持每个月举行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活动,为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学习表率,而且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大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种独特的政党文化现象和永葆先进性的真正奥秘。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回顾历史、瞻望未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07.

[2][4][5][6][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Z].http:///jrzg/2009-09/27/co-

ntent_1428158.htm

作者袁秉达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王翠萍系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党校副教授、杨旭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

责任编辑:袁志平

推荐访问: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契合 四重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