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生的能力才是科学教学的主旨

时间:2022-04-15 08:38:09  浏览次数:

以人为本。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跟着学生走,围绕学生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电视、广播、图书等传播媒体的迅猛普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加,知识越来越丰富,知识面越来越开阔。如果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脱离学生实际盲目地备课,上课时就有可能措手不及、手忙脚乱,辛辛苦苦备好的课变成一张废纸,花了很长的时间却做了无用功。因此真的想上好一堂科学课,作为科学老师,在备课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把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只有充分探索了解学生的既有基础,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层面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提问,准备好充足的教学仪器和实验研究的材料,从而顺利地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科学探究。如我第一次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当我提问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有几个学生马上抢答“不一定”,“在盐水中会浮的”,我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他们回答“我在电视里看到有人在死海里游泳,既使手脚都不动,人也会浮在水面上,而且还能躺在水面上看报纸。”,“我在书上看到的,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 “我在海里游泳的时候很轻松,因为海水是咸的,浮力大,”,“我家腌咸蛋时,当把鸭蛋放在自来水中清洗的时候是沉的,放到盐水中腌的时候是浮的。”这时候还怎么能让学生继续解释大小马铃薯的沉浮呢?已经没意义了。当研究到加热观察这白色的物体是什么时,有学生说是盐,也有学生说是味精、糖、洗衣粉。这和教材、也和我备课的教案就不对路了,可以说我是措手不及。因为这时候就不能只让学生只做一杯盐水试一试,还应该做味精水、糖水、洗衣粉水……只要是学生讲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试一试,但因为我只准备了一点儿的味精、糖,根本不够学生分组研究的。可以说这节课的活动仅仅只局限于课本“教教材”,而没有拓展发掘,没有充分了解和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条主义地去设计教案,造成课堂上的机械、死板,想灵活可惜也没材料,肯定地说是失败的,教训是严重的。

二、灵活处置课堂中的意外

由于现在的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在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外的答案、问题或发现。要真的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教育就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除了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研究材料和时间外,更要随机应变,灵活地改变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或内容,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要切实地帮助学生研究解答有关的疑惑和难题,始终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意料之外的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更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更多的科学后备人才。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跟着老师走,提问和回答要随老师的意,方法要照规定的去做,对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批评责怪、或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采取消极态度的话,就会使教学意外变成教学事故,打击学生学习研究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上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就会受到破坏,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潜能就会受到压抑,从而违背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例如,有一次我指导学生种植大蒜,许多同学都是把芽朝上插在土壤中。可有一位同学与众不同,他把一半的芽朝下倒插在土壤中。虽然其他同学指出他的这种方法不对,要他把芽都朝上,可他偏偏不听劝告,固执己见。有学生就报告老师了,说他捣乱。面对这一意外,我没有斥责,而是很有兴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种。由于我是带着笑意问的,他没有紧张,说他就是想试一试这样种会不会也长出大蒜来。好一个与众不同的试一试,难道不值得表扬吗?我马上大张旗鼓地肯定了他的想法和做法,告诉学生们科学就需要他这样的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并鼓励他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好好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实践中,这位同学做得劲头最大,也最认真。而且还有一部分同学也很有兴致地跟着去做了。更重要的是在后来的科学学习探究活动中,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更活跃,兴趣更浓厚,更爱动脑动手了,时常会有一些大胆的新颖独特的想法和做法,甚至是异想天开。这不能不说跟这次意外的出现和得当的处置有关吧。

三、布置适合学生的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探究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仅仅依靠课本内容并不能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科学现象,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创新的潜能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升。而在课堂之外,学生接触的自然事物和科学现象更多,同时它不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进行研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与周围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探究性的课外活动的小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小课题,一个人独立或几个人合作进行研究。这样少了几分约束,多了几分自主。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浓厚、时间更充裕、范围更广泛、见识更丰富。虽然相互之间会有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科学素养都得到了普遍地提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理念。另外要让学生长久地保持课外研究的兴趣爱好,教师必须对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予以正确的评价,尽可能地整理发掘其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正面激励,必要时给以一定的指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漠不关心,撒手不管。也不能对学生的成果置之不理,让他们的付出不了了之。总之,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骄傲,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真正地把学科学、爱科学、

用科学落到实处。如在上《保护环境》一课前二个星期,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们观察调查自己身边熟悉的或喜欢的一个环境,写一份调查報告,说明一下环境跟我们人类的关系,二个星期后完成。当我收到学生交来的调查报告,仔细翻阅后,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学生写的面太广了:早晨和晚上人们都喜欢到公园去散步,因为那里花草树木多,空气新鲜,说明植物跟我们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我家种了一盆驱蚊草,晚上我可以安然入睡了;我家在化工厂旁边,一刮东北风就有一股刺鼻的气味飘进家里,家里人都要打咳嗽,关窗户也没用,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家附近一条小河被理发店里排出的污水污染了,钓上来的鱼有一种味道,都不好吃了;我们家新装修了房子,在里面养了好几盆仙人球和吊兰,还点上了蜡烛,说是能减少有毒气体……五花八门。我给每一份报告画了红线,写了批注,都张贴在黑板上,让每位学生相互阅读,相互交流。难道学生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不更全面了吗?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不是也得到了很好地提高吗?

总之,科学教学过程的前、中、后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宗旨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课的探究获得真正的提高,让科学课成为科学家的摇篮。

推荐访问: 才是 主旨 能力 科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