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宏观需求理论的经济发展政策分析

时间:2022-04-10 12:13:15  浏览次数:

摘 要: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内各种经济矛盾突显,有必要系统的梳理马克思需求理论,从逻辑上厘清、发现经济发展规律,为调控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本文运用马克思需求理论,对历史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推演,得出了提升社会总有效需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并基于宏观需求理论,以提升社会总有效需求为目的,提出当前应推广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需求理论;宏观经济;总有效需求;宏观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1-0089-02

一、 引言

提到需求理论,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主要研究个人的需求,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发挥员工潜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学中,各类别的需求理论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如住宅需求理论、保险需求理论、产品运输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等。在各种需求理论中,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需求理论是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该需求理论研究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研究供给需求理论运用了科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能够从逻辑上推演历代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近期美国发动贸易战、世界经济走在了十字路口,国内经济经历产能过剩、人员老化等困难,有必要学习、梳理马克思需求理论,开展经济政策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出谋划策。

二、 马克思经济宏观需求理论

马克思需求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视角,有宏观视角、微观视角以及长短期视角等。

从宏观视角看,马克思在论证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的过程中,创立了宏观均衡理论。马克思指出:“在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年价值产品,即等于社会劳动在当年生产的全部价值。”消费资料的总价值,也就是消费总需求,生产的全部价值就是社会总供给,二者相等,意味着社会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宏观经济运行均衡。

三、 基于宏观需求理论的社会经济分析

(一)原始社会经济分析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民的主要需求为基本的生存需求,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此时人均寿命比较低。这个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经过长期的发展,火、石器等工具不断出现,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社会总供给逐步增加,此时由于供应小于需求,带来的结果是人数不断增加,社会经济总量增加。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再次得到提升,社会总生产逐步超出了人的初始生存需求,有了剩余产品,产品分配也不再是平均分配,在产品分配的过程中,在各部落中出现了不同阶层,社会总需求不再随生产力提高而提高,人的数量不再隨社会生产力提高线性增加,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二)中国历代经济发展分析

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相对于原始社会大大提高,过剩产品大大增加,在产品分配过程中产生了货币。此时,社会的总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也就是每个人手上拥有的货币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货币产生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跟个人手上拥有货币购买需求息息相关。

从历史过程看,每个朝代开国之初,经济发展速度一般都比较快,因战争引起的破坏几十年就能恢复过来。这是因为开国之初,刚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百废待兴,社会总需求缺口较大,此时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供给,人民的生产活动能够获得回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总财富增加,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还产生了精神上艺术文化方面的需求,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到了朝代的后期,官僚腐败以及财富的马太效应,社会上的财富慢慢聚集到少数人手上,社会底层人民的财富减少,带来的变化就是社会的有效需求减少,一方面少数人的财富富可敌国,另一方面大量底层人民甚至满足不了基本的生产需求。纵观历史,基本每个朝代的终结都因底层人民生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引起的,本质上也是经济发展失衡引起的。

(三) 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分析

19世纪,欧洲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此时,社会总供给大量增加,大量的新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扩充了人民的需求类型,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商品生产中,大量的剩余价值由企业家获得,早期由于产品占领市场的需求,企业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招募大量的工人,企业家的财富处于流动中,社会经济发展繁荣。随着市场的饱和,社会总需求停滞,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也减少,产品由于需求少价格下降,企业家利润下降,降低工人的工资从而带来社会总需求进一步下降,这种负向反馈最后导致了经济危机,并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

(四)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分析

二战后,由于核威慑没有再出现大范围的战争,世界经济经过这么多年和平时期,发展迅速,也出现了几次社会需求下降,经济发展停滞类似经济危机的情况。西方社会出现了费雪、凯恩斯等经济学家,针对社会有效需求问题提出了货币需求解决方案,以政府负债的手段提供货币,增加了社会的总的有效需求;而且近几十年新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产品,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一定程度上延后了经济危机。另外,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停滞的二十年、九十年代末的东南亚危机,以及2008年的两房危机,从一定程度上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老三件不断进入千家万户,服装、家电等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住房需求蓬勃发展,带来水泥、钢铁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今,中国水泥、发电量、钢铁等多种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产量的一半,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人民举债买房、政府举债发展,债务总量也处于较高水平,恩格尔系数也处于高位,社会总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上,而那部分人财富的增加并不能带来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社会总有效需求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维持高速发展。如何增加社会总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成了当今各国宏观政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 基于宏观需求理论的经济政策

通过马克思需求理论以及历史各阶段经济发展分析得知,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有效需求的促进。长期以来,我国在提振内部有效需求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出口、投资、消费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我国前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际经济形势前景不佳,出口份额再像以前保持高速增长变得不太可能。从货币政策看,近期尽管利率下降,但由于产能仍处于过剩阶段,企业自主投资的需求增加不明显,政府前几年也大力举债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当今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处于高位,再像以前高速举债投资也变得不太现实。从消费来看,消费的增长有瓶颈,取决于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如今居民段举债在住房的消费也处于高位,如果再像以前刺激超前消费,也可能带来债务违约风险。所以应该从宏观经济理论出发,以增加当前社会经济的总有效需求为目的,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主要应大力推广的经济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首次提出的合作倡议,不但扩大了我国企业对外的投资需求,而且通过建设,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间接地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有效需求,从而提高了全社会的有效需求。在我国企业走出去、共同参与建设的过程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继续加强财税政策改革,提高社会总需求

1. 大力推进减税政策,提高居民收入

减税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让企业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才能有进一步扩大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减税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居民举债不断上升的今天,可以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另外,我国最近10年来不断提高社会最低工资水平,这也是增加居民有效需求的一项有力政策。

2. 推进房产税、遗产税收政策的改革

社会经济发展中,由于马太效应,少部分人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这部分人的社会总需求没有因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在财富的流动过程中,因恩格尔系数增加占有原本属于贫困阶层的财富,造成社会总需求降低。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房产税、遗产税等税收政策,让少数人这部分财富流动起来,增加社会总需求。

(三)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健全,尤其是广大农村,政府对社会保障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商业保险制度也不够完善,造成买保险易理赔難的情况,导致居民会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增强自我保险能力,造成有钱不敢花的局面。有必要加大投入社会保障资金,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特别是重视贫困阶层的保障问题。

(四)推进教育保障制度,提高人口出生率

我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偏低水平,不利于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分析,人口出生率偏低主要原因还是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一个家庭对于一个子女过多关注,尤其是教育上全方位投入,造成再也生不起第二个孩子了,没有小孩的也在延迟或不要小孩。有必要建立教育保障制度,特别是应该学习日本,完善针对婴幼儿托管制度,加强幼儿教育的社会保障,建立生育孩子的奖励制度,通过种种手段提升人口出生率,增加社会总需求。

(五)大力发展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从历史进程看,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可能产生新的需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汽车等新产品的诞生以及消费升级,都大大增加了相关产业链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如今,5G、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应该进一步加大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培育,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社会总需求。

五、 结论

通过马克思需求理论,推演了整个历史过程中社会总有效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出应以增加当前社会经济的总有效需求为目的,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结论,并基于宏观需求理论,提出当前应该推广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加社会总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舒琪.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策略探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纳税,2019(10).

[2]赵虎林.西方经典货币需求理论综述、简评及启示[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2).

[3]周京奎.住宅市场风险、需求倾向与住宅价格波动:一个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2013(4).

[4]洪银兴.马克思的消费力理论和扩大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0(3).

[5]钟华祥,徐琴玉.需求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生产内因[J].经济研究导刊, 2012,148(2).

[6]任红梅,岳宏志.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8(3).

[7]周林玲.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视角下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高云,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绿地洲际酒店财务总监,洲际集团江苏区域财务总监,研究方向:会计学。

推荐访问: 经济发展 需求 理论 政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