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身体”的科学认知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4-09 10:25:42  浏览次数:

【摘要】: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深奥的系统,科学认知人的“身体”,掌握人体解剖学原理、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原理与机制,是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科学训练的有效保证。科学认知人的“身体”,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理念的明确,舞蹈形体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预防和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身体;认知;舞蹈;形体;教学

人的“身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是学习和完成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的执行体,在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中人的“身体”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一直以来,人的身体不仅是舞蹈训练、舞蹈表演等舞蹈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舞蹈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由于人的“身体”是一个复雜、深奥的系统,它包含人体的组织结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内容,其内含的复杂性导致舞蹈形体教学呈多维度、多层次的现象,这就要求舞蹈形体教学的老师把与身体相关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进行交叉和融合,需要在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舞蹈心理学、身心学、运动学等多个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对人的“身体”予以科学认知,并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训练,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身体”的科学认知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的作用。

一、有益于明确舞蹈形体教学理念

舞蹈艺术所指的“身体”与生物学、医学定义的“身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多年来,人们对“身体”的认知都是基于生物学,医学的属性,将身体定义为是由神经、肌肉、骨胳、细胞组成,将身体的运动看成是骨胳、关节和肌肉的力学运动。在舞蹈形体教学中往往更多的关注于身体素质能力方面的训练,比如“力量”、“柔软度”、“协调性”、“速度”等肢体层面的身体素质能力训练,而对“身体”本身具有的运作智慧和感知能力认知不足。舞蹈艺术所指的“身体”是区别于“非生命体”的物体,它不仅由骨胳、关节和肌肉等组织和器官构成,更具有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志等心理因素,舞蹈艺术所指的“身体”应是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觉察且有自我调整和改变能力的有心性的生命有机体。因此,舞蹈形体教学不应只单纯的停留在对人的身体素质能力进行训练,同时也应重视和强调对“心”的训练,舞蹈形体教学理念应从原有单纯的对人的身体素质能力训练提升到对人的身心进行训练,“身心合一”的教学理念才是当今舞蹈形体教学的正确理念。

目前,在国内的舞蹈形体教学领域,有部分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舞蹈艺术所指的“身体”还缺乏科学的认知,对身心整合状态下的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舞蹈形体教学理念仍停留在对习舞学生的四肢、躯体、肌肉或身体的某一区域的能力训练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的结合与融入,缺乏针对学生心理的训练,这种只重视习舞学生身体能力的形体教学理念把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区分开来,使身体与心理的训练处于两条不同的轨道,这种形体教学理念不利于习舞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达不到最好的训练效果。例如:在习舞学生动作完成不到位、舞姿不准确时,多数会认为是学生身体某一部位肌肉能力不足,而实际上可能是由于学生体位排列不当、柔软度不够、协调性不好或动作发力点不当等原因影响了动作质量或舞姿完成的准确性。要想把不到位的动作进行改善,舞姿完成好,可在动作训练时让学生了解协调肌肉的方法,通过身体的自我感知和觉察,要学生清楚身体感觉的信息,再用心去感受空间、节奏、舞句和身体排列等,让学生自我觉察和调整身体,使舞姿准确,动作到位,通过对学生自我感知和觉察再到自我调整的训练,可有效的训练学生创造和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北京舞蹈学院温柔教授认为:“一个舞者需要以全身效应去体验每个练习,让训练更有效,而不是只关注训练的肌肉和身体区域。”[1]在舞蹈形体教学中,要把肢体能力训练与直接影响肢体能力发展效果的心理因素加以结合进行训练,避免只注重肢体能力或身体某一区域肌肉能力训练的单一性。

由此可见,舞蹈形体教学应是身体与心理的结合训练。“身心合一”的理念引发舞蹈形体教学训练的多元思考方向,给予习舞学生一个探索“身体”及了解“人体动作”的途径,科学的认识人的身体,掌握人体解剖学原理、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原理与机制,是保证舞蹈科学训练的前提和基础。舞蹈形体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舞蹈专业技艺、技能和方法的身体训练,它更是一种心理训练和身心培养。因此,对“身体”的科学认知和界定,将有益于舞蹈形体教学“身心合一”训练理念的明确,改变以往舞蹈形体教学中只关注身体机能或身体某一区域能力的训练,忽视思想、情感、观念、意志等心理因素训练的教学理念,舞蹈教学理念的更新必将促进舞蹈形体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有益于改进舞蹈形体教学方法

“身心合一”的舞蹈形体教学理念,强调了身体这一舞蹈载体的“感性”和“本体”特征,以及身心一体化的身心关系,明确了“身体是存在于当时当下之具有自我感知、觉察和自我调整、改变的生命有机体”的概念,它为舞蹈形体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训练理念。目前,在国外舞蹈教育领域,一些身心训练技法诸如富兰克林技巧、身心平衡技巧、亚历山大技巧、普拉提训练技法等训练方法已被广泛应用,身心技法在形体训练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舞蹈教师和习舞者们的重视,成为舞蹈身心训练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尽管这些身心技法的训练目的各有侧重,训练手段不尽相同,训练方法也各有所长,但它们训练的共同点是以训练习舞学生的身体内在经验、强调开发身体内在的觉察能力和正确使用身体,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和增强肢体表现力为基本目的。通过借鉴和利用这些身心训练技法,把这些训练方法和手段加以综合运用到我们的舞蹈形体教学中,有益于改进原有的舞蹈形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舞蹈形体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舞蹈教师往往对习舞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动作规格、方法、要领、舞姿以及风格特点等方面训练的较多,却对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训练重视不够,忽略了身体的自我感知、内在经验、内在觉察能力及心理训练,也正因如此,学生在动作时因肢体缺乏应有的感知、觉察能力,致使动作张力不足,缺乏质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动作表现力不够。为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在舞蹈形体教学中应运用身心结合训练的方法,不仅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还要训练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因充满自信动作时更具表现力,正如北京舞蹈学院平心教授所说:“心理训练不仅可以促进人的技能和技术的巩固与提高,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人的注意力,增强必胜的信念与信心,振奋精神和斗志,消除不利的心理障碍等。”[2]在舞蹈形体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运用呼吸、感觉、连通性和启发等灵活多变的身心训练方法,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发掘动作潜力,让习舞学生的身体感知、反应等能力在形体训练中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逐步把学生的身体训练成为一个“会思考的身体”。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肌肉运动知觉和外界环境作出新的动作选择,改善原来动作的不足,使原有动作更加合理、到位,舞姿更加准确、优美,从而更好的提升动作的表现力。

在舞蹈形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力量素质、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能力方面的训练时,在原有传统教学方法训练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富兰克林技法、身心平衡技法、普拉提训练等身心技法,采用一些器械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如在力量素质训练方面,可以利用普拉提床等运动器械,不断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的核心力量。在平衡能力的训练中可以采用平衡垫、瑞士球等运动器械,让学生站在平衡垫上,身体保持直立,通过平衡垫不稳定的摇摆,让学生去感受平衡点,找到身体重心,经长期训练,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平衡能力提高了,有助于学生舞姿动作以及各种旋转技巧和翻身技术动作的完成,动作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形体训练方法的改进不仅有益于身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动作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

三、有益于减少舞蹈形体教学损伤

北京舞蹈学院高云教授认为:“所有舞姿、动作、技巧都是通过人的身体,即由人的骨骼、关节、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协同配合而完成。所以舞蹈解剖学知识是舞蹈训练的理论基础,不了解人体解剖知识的舞蹈训练,只能是盲目的凭经验的训练。”[3]的确,科学认知人的“身体”,掌握人体解剖学原理、人體运动的生理学原理与机制,是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科学训练的有效保证。科学认知人的“身体”,了解舞蹈解剖学知识,掌握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系统的科学知识,明确人体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舞蹈形体教师科学的训练学生的身体以及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身体,调整身体的排列,纠正不良的身体习惯姿势与动作,减少与预防舞蹈损伤的发生。例如,在腿部柔韧性训练方面,髂骨韧带过紧或者腿部前面肌肉群伸展性不好,会影响如倒踢紫金冠、探海舞姿等后腿动作的完成,耻骨韧带过紧或大腿内侧肌群的伸展性不足,会影响旁腿舞姿、双飞燕等一些需要大腿外旋或外展动作的幅度,掌握了这些人体动作原理及相关知识,在训练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反复拉伸这些肌群韧带的练习来达到提高腿部柔韧性的目的。这种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训练既达到了解放身体的目的,又可使学生的身体组织免受伤害。因此,在舞蹈形体课的教学中,科学认知人的“身体”,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运动原理,才能科学训练学生,避免和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

在以往的舞蹈形体教学中,由于对人的“身体”缺乏科学的认知,只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强化训练,却忽略了训练后的身体肌肉筋膜的及时恢复,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受训部位的肌肉乳酸堆积、肌肉僵硬,受训部位肌纤维、肌腱、韧带遭到破坏,致使肌肉过于疲劳和僵化、最终导致在形体训练中受伤。如各种跳跃、旋转、翻身等高强度的动作练习会使身体的一些肌群长期处于不平衡的力量牵拉骨骼而保持收缩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及时解决并长期存在就会导致筋膜排列紧张甚至粘黏,导致学生身体灵活度下降,受伤概率增加,甚至会变成慢性疼痛。既然了解了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原理,那么,为了避免和减少训练损伤,在舞蹈形体训练课后对学生的身体受训部位进行科学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及时进行肌筋膜放松,恢复身体的肌肉弹性和能力就尤为重要,在肌筋膜放松的恢复训练中,可采用泡沫轴进行辅助训练。如对大腿后侧肌群肌筋膜进行放松练习时,将泡沫轴放在大腿下方,双手支撑于身体后侧与肩同宽,左右腿交叉,左脚放于右脚上,利用髋关节前推后拉,带动泡沫轴在大腿后侧来回滚动,身体随髋关节的推拉,稍向前倾。练习时,保持收腹,背部挺直,保持身体平稳。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有效的修复大腿后侧肌群肌筋膜组织,恢复大腿后侧肌肉的弹性,使大腿后侧肌肉在后期的舞蹈形体训练中保持正常发挥。因此,科学认知人的“身体”,了解人体运动原理,及时修复受训部位的肌筋膜,对提高肌肉柔韧性和使用效率,延长身体使用寿命,预防和减少损伤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科学认知人的“身体”,掌握人体解剖学原理、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原理与机制,有助于习舞学生更好地建立身体与动作的观念,强化了解和认识身体及其动作的内涵,建立正确的身体意识和身心整合的训练理念。“身体”的科学认知,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理念的明确,舞蹈形体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预防和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柔,张梦珍.舞蹈身心训练理论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07

[2] 平心. 舞蹈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

[3] 高云. 舞蹈解剖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序II.

推荐访问: 形体 认知 舞蹈 身体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