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20世纪50年代名词规范化组织工作概况

时间:2022-04-09 10:11:55  浏览次数: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学科领域组织名词工作的方式各有特点。科学技术领域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协调关系与开展合作、选聘专家、制定致酬办法等方式组织开展名词规范化工作,且在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结束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组织名词工作;医药卫生领域主要通过聘请专家和组织集中审查及协调开展名词规范化工作;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聘任专家担任工作委员,并为推进名词工作做了一些部署,但收效甚微。了解各学科领域组织工作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名词规范化;组织工作;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人文社会科学

中图分类号:N04;C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3.014An

Abstract:In the 1950s, the ways in which terminology work was organized in various subject areas and each way ha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s was organize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working mechanism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coordination of relationships and cooperation, selection of experts, and formulation of rewards. And after the end of the Academic Terminology Working Committee, Compiling and Publishing Committe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to organize terminology work.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nd health, the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work was carried out, mainly by hiring experts and organizing relevant personnel for centralized review and coordinatio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lso hired experts to serve as working committee members, and made some arrangements for advancing the terminology work, but the results were minimal.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work in various subject area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Keywords: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 work;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and health;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9-03-01

作者簡介:王琪(1980—),女,博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术语学、术语史。通信方式:wq801207@163.com。

引 言

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名词工作,先后在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组织下进行。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时期的组织工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时事和文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由中科院、出版总署、卫生部、新闻总署、文化部负责。中科院编译出版委员会时期的名词规范化组织工作仅涉及科学技术领域,其他领域并未继续。在此,我们搜集相关史料,尽可能地展示当时的名词规范化组织工作概况,力图为当前的名词工作提供参考。由于社会科学、时事和文学艺术领域学科性质比较接近且组织工作内容不多,一并纳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论述。

一 科学技术领域的名词组织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的十年里,中科院在名词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项集体工作,当时是如何具体组织开展的呢?

1. 健全工作机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科院将名词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任务。中科院设有计划、编译、联络三局,根据《中国科学院编译局试行组织规程草案》,“编订各科科学名词”是编译局五项业务之一。编译局设文书、院刊、编审、翻译、名词、发行、出版等组,名词组负责编订各科学术名词[1]。自1950年起,名词工作连续七年纳入中科院年度工作计划,名词工作在中科院年度工作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其实,早在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前,中科院编译局就已开展实际工作。1950年2月,编译局已搜集有关资料甚多,并拟就意见[2];1950年4月,编译局拟成立学术名词编订室,主持此项工作[3]。当时,组织编订、审查和出版自然科学技术名词是中科院编译局的重要工作内容。

中科院尽量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根据《编译局编制草案》,“名词组设组长一人(编审级),编审一人,编辑三人,助理编辑一人,见习科员二人,打字员一人”[4],共9人。从实际工作来看,编译局名词室从事名词工作的人员是逐渐增多的。据记载,1950年6—8月,自然科学组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起初仅1人,随后增至3人,后来又调派了临时工作同志3位[5],业务上逐步进行分工,促进了工作进展。1952年,在编订机械工程名词时,工作方案中提及名词室的人员已增至13人[6]。1953年底,编译局名词室打字3人,抄写索引8人,编辑3人,下一年度的编制计划按现有人数保留[7]。短短3年间,名词工作人员从1人增至3人,再增至6人,又增至14人,人员力量大增。此外,承担具体名词工作的院所,也积极聘用科研人员承担名词工作。如,1950年12月30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拟聘彭瑞祥协助心理学名词编译工作,后经院长批准聘任为助理研究员[8]。

推荐访问: 组织工作 中国 规范化 名词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