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汤显祖《牡丹亭》与澳门宗教文艺

时间:2022-04-09 10:09:46  浏览次数:

摘要: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在晚年直谏贪官、触犯朝纲,被贬谪岭南,但因祸得福游历了雷州半岛与澳门,并将对异国宗教文化奇妙的感受写进了后来创作的经典戏曲《牡丹亭》之中,成为中葡两国文学艺术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深究此剧作宗教文化因素产生的根源与演绎过程,是因汤显祖年轻时虔诚地崇奉佛道教义,年长时思想开放与深化,而对中西汉胡戏剧文学报以积极吸纳态度与身体力行所致。他到澳门的游历和在肇庆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的会见更加开拓了他的国际宗教文化视野。但是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他的剧作在具体运用异地文字方面亦不可避免地存在猎奇、错讹之瑕疵,其原因值得深究。

关键词:戏曲艺术;澳门;明传奇;《牡丹亭》;宗教文艺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在澳门回归祖国前后,其历史上的文化事件有两件值得大书特书, 一是公元1552年夏, 葡萄牙伟大民族诗人路易斯·瓦斯德·贾·梅士从里斯本借道印度被放逐到澳门, 在这小城居留时完成了著名长诗《葡园魂》;二是公元年1591年,即明万历十九年, 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因抨击朝政, 被贬谪南下至琼州海峡的徐闻县,绕道澳门, 并在此地居留游览。在此前后将对澳门宗教文化的新奇印象,写成四首吟咏澳门的优美诗篇,以及加工为《牡丹亭》数出精彩的戏曲场面。上述一中一西两位文化伟人在澳门的驻步,并创作出流传百世的鸿篇巨制,无疑对澳门早期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且给中西合璧、多姿多彩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学艺术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一、明代万历年间的澳门与中西戏剧交流

“澳门”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广东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粤澳乃至华夏大陆与澳门关系史,始终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研究的一个重头课题。使之二者相互联结的中西传统文化娱乐形式,特别是民间戏剧文学无疑是忠实记载其历史演变的重要语言文化载体。

资深学者邓开颂、吴志良、陆晓敏主编的《粤澳关系史》一书曾提出“自古粤澳本为一体”的学术观点,对我们研究中国与欧洲古代文学交流颇有启发。此书论述:澳门“不论从历史沿革、地理区域、社会经济、宗教种姓、文化和民情风俗等方面,均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各县基本相同。”其“文化和民情风俗”中就包括本文要讨论的“民间戏曲文化”在内。另外此书还高屋建瓴地指出:

粤澳之间而有关系问题,乃是从16世纪中叶,即在明代嘉靖三十二到三十六年间(1553-1557)开始的。……对于葡人租住澳门,明清朝廷不过是将其视为另类“蕃坊”,绝未认为是已将之与广东省分割,更丝毫未认为是存在一个相对立的政治实体。不过葡人既可以在租住范围内拥有一定的自治权……粤澳遂从一体演变为比邻,粤澳关系问题于是出现。①

追溯历史,澳门地区在远古时期,只是位于珠江河口的几个岛屿,距离逐渐淤积和延伸陆地面积的珠江三角洲距离还很远。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岭南一带设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而在南海郡下又设番禺、博罗、龙川、四会四县,澳门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秦汉时期此地归属番禺县管辖;唐朝时期在岭南道设置都督府,澳门隶属东莞县;南宋建置香山县,则将澳门划入此县,隶属于广州府。据元邦建、袁桂秀考证,澳门地区曾为南宋流亡朝廷人员重要的栖息地,此时曾有一批败落的宋室军民漂泊到这里“栖身落户,澳门开始有人定居”。②

另据《澳门记略》记载:元代,澳门一带海岛曾成为流寇的巢穴:“横琴二山相连,为大小横琴,元末海寇王一据之。”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军平定此地海患,“诏虚其地,岁令官军”千人防守。另据《明世宗实录》卷二十四“嘉靖二年(1523)三月”记载:

佛郎机国人别都户寇广东,守臣擒之。初,都户恃其巨同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疏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思率思师截海御之。

据查考,上述历史文献中“佛郎机”为阿拉伯语“Frangi”之意译,源于“法兰克”(Frank),系东方人对西方基督徒的统称。明代典籍沿袭马来人专指,而狭义对应于“葡萄牙人”之称谓;“满剌加”则指明代藩属汉廷的马六甲诸国;“西草湾”之地,据明万历九年(1581)刊行的《苍梧总督军门志》之“南海图”中的标志,为“香山澳”(后简称澳门)西南一带海域。明军曾在此抗击过葡萄牙流寇乌蒂纽,以保障中国南海与安南、满剌加等国的海路畅通。此据明嘉靖年间(1521-1566)《广东通志》卷六中记载:

布政司案查得递年,暹逻国并该国管下甘蒲、六坤州与满剌加。顺搭占城各国夷船,并湾泊新宁广海、望峒,或新会奇潭、香山浪白、蚝镜、十字门,或东莞鸡栖、屯门、虎头门等处海澳,湾泊不一,抽分有定例。

由此可知,明朝时期此地已逐渐与南海一带各国邻邦恢复了正常的友好往来关系。直到明万历年间(1572-1620),才有可能容许葡萄牙人借租澳门并客居此地。借其风水宝地,外国人才有机会与当地中国居民混融一体,共同感受着东方国度的传统文化生活,以及一起欣赏岭南地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典戏曲与乐舞艺术。与其同时,欧洲一些传教士遂将天主教文化,以及相关的西方演艺形式介绍至澳门。

自明初开始至明末清初,中国地方戏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明中叶万历年间,随着国力的强盛,文运气脉的畅通,明代传奇日益走向成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传奇剧作家与地方戏作品。另外则是昆山腔与弋阳腔戏的崛起与盛行,而使中国民间戏曲出现极为活跃的历史时期。此种大好局面逐步拓展,始从中原、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一直波及到南海北部湾,以及澳门、雷州半岛一带乡村渔岛。

对明代戏曲有着精深研究的卢前先生在《明清戏曲史》中有这样一段睿智言表:“明清二代,剧曲之富,迈越胡元。然一创一因,未可并。就因言创,亦有足称。……明人于戏曲最大之贡献,其有异于元贤者,惟在传奇。” ③对于中国沿海地区更是如此,并且于传奇作品中有机融入一些西方宗教与异地胡人文化,可谓当时难得的文学创新之举。

推荐访问: 澳门 文艺 宗教 汤显祖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