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南通市船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08 10:15:07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南通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江苏的造船最发达地区,造船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2007年南通市船舶产业造船完工量274万吨,占全省的67%,全国的15%。南通船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不足、高附加值配套产品不多、人力资源短缺。为了推进南通市船舶工业的发展,我们要积极推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船舶配套工业的规模和水平,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船舶集中区的建设,努力解决船舶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要建立船舶工业发展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南通市 船舶工业 集中区建设 船舶配套 风险预警机制

2007年我国船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年造船完工量1827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25.8%。江苏作为全国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目前造修船企业超过1000家,船用设备生产厂家有600多家,2007年造船完工量为409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24.7%。

南通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江苏的造船最发达地区,造船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南通拥有造修船企业10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30多家。2007年南通市船舶产业造船完工量274万吨,比上年增长36%。根据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年造修船能力将达到1000万载重吨,船舶工业产业接近1000亿元,最终建成世界级的船舶工业基地。南通市濒江临海,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条件,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远川崎、中远船务和熔盛重工为龙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船舶制造、修理及其配套产业群。但是南通市船舶工业发展中还存在技术薄弱、资金不足、长江岸线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南通市船舶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南通市船舶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南通市船舶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造修船企业106家,其中远洋与出口造船企业30家,内河船舶及渔船造修企业76家;造修船基础设施方面,船舶企业现有职工约1万多人,30家远洋与出口造船企业建有船台(船坞)47座,其中50万吨干船坞1座、30万吨干船坞1座、10万吨干船坞3座、15万吨和8万吨浮船坞各1座,舾装码头25座,拥有100吨以上各种吊机、门机20台。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造船完工量达到202万载重吨,2007年造船完工量为274万吨,比上年增长36%,造船完工量占全省的67%,占全国的15%,实现产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71%。目前,南通市规模以上船舶企业手持有效船舶订单达到近500万载重吨。从表一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南通市的造船总量在全国已占有重要位置。

表中的我市统计数据为规模企业的造船总量

(二)船舶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集聚作用日益显现。船舶工业是南通市的支柱产业,加强集中区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岸线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目前南通市有五个船舶集中区,分别分布在港闸区、开发区、通州市、启东市和如皋市。

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位于港闸区陈桥片区和天生港片区,规划面积17.6Km2。以发展船用钢结构、船舶动力设备、船用电气及自动化设备、船舶中间产品、船用焊接材料、船用钢丝绳等产品为主,力争建设成为集船舶配套制造、交易、物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集中区正式启动一年多来,区财政先后投入4.5亿元,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逐步建设到位,为实现船舶产业集群提供了优良载体。到目前为止,集中区内有亚华船舶、港闸船舶等7家总投资9.3亿元的船舶修造企业已经投产;日华船舶、港闸重工、南通钢丝绳、山华重工的总投资38.7亿元的近50家船舶配套企业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南通海洋工程船舶装备制造工业集中区位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长江大桥北岸两侧,规划面积14Km2。发展船用电力设备、船用动力及控制设备、舱室机械、船用仪器仪表、船舶自动化与通信导航设备和港口机械产品。

通州船用钢结构集中区位于通州市平潮镇境内,以现有的钢结构骨干企业为重点,发展船用中间产品、舾装单元、船舶模块、钢结构件等产品。

启东船舶及配套工业集中区位于启东市东南沿江地区,集中区以现有的船舶企业以及批准新建的船舶企业为重点,发展10万吨以下运输船舶和船用设备。启东沿江船舶工业园规划岸线长18.3公里,腹地进深1.0至2.5公里,总占地面积35.8平方公里,计划到2010年形成年造船能力250万载重吨,实现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产业销售收入250亿元。

如皋船舶及配套工业集中区位于如皋市长青沙,规划面积3.3 Km2,以江苏熔盛重工为主体,发展远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船舶造修、船舶舾装、船用设备、钢结构件、涂装材料、甲板机械等产品。

(三)企业发展的集中度相对较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2006年南通市共有船舶修造企业106家,实现产值174亿。从表二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前8家企业共完成载重吨175.96万吨,占总量的87.1%。

中远川崎是目前南通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该项目1995年底立项,总投资2.4亿美元,2004年造船完工量68万载重吨,占全省的47%。2007年6月,我国造船企业建造的第一艘1万标箱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体车间点火开工。

熔盛重工由民营企业上海阳光集团投资建设。熔盛重工位于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内(皋张汽渡旁),是一家以船舶和海洋项目建造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项目总投资人民币49.6亿元。目前企业已接到74条新造船订单,1120万载重吨,50亿美元,单个造船公司新造船承接量全球排名第七,公司目标年产量500万吨。

造修船大企业的入住和大企业的发展给我市船舶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共有造修船企业106家,船舶配套企业3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的发展,为我市船舶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船舶配套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南通的船舶配套工业已拥有三十余企业,除南通中远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外,原属中船总公司配套归口厂的有南通航海机械厂、南通交通机械厂、南通昭和机械有限公司、南通申通机械厂、中船(南通)船机厂、通州非标设备厂、如皋顺达船舶冶金厂、海门华海水上救生设备有限公司、南通东方船用设备有限公司、南通大荣润滑设备有限公司、利达密封件厂等十多家。其中,南通航海机械有限公司采用模块化设计,推出十多种模块新品为出口船和军船配套,经济效益良好;南通航海机械有限公司还研制了自净滤器、液压支撑和核水二次净化装置等新产品,这些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品为企业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南通钢结构件业颇有特色,已初具规模的企业30家左右。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为场地大,起吊能力强,焊接设备先进。从产品上可分为重型钢结构和轻型钢结构两类。重型钢结构除中远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外,南通虹波机械厂等也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另外"通州蛟龙"、"通州海通"、"南通环宇"、青龙港船厂等10多家钢结构企业也都各有千秋,目前这些企业总的生产能力约在25~30万吨左右。至2005年,销售额约达15亿元以上。

二、南通市船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市的船舶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距离南通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刚刚出台的《南通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指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10年,南通大市范围内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船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5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载重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1100万载重吨,船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200亿元。建成具有年造船能力在300万载重吨以上的船企2家、年造船能力在100万载重吨以上的船企3—5家和年平均修(改装)3万吨以上远洋船舶200艘的船企3家以及同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配套产业集中区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专业化生产企业的世界级船舶工业基地。[3]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如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船舶造修及配套工业基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在我市的船舶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技术创新不足、船舶工业的国产化和本地化配套能力较低、高精尖人才严重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一)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船舶工业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与日本相差15年,与韩国相差10年。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建造能力和设计水平上。目前国际上16大类船舶中,我国能自主设计和开发建造的仅有6类,还有8类能够建造但必须购买设计。虽然我市能够建造30万吨大型油轮,2007年4月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南通中远川崎举行揭牌仪式,但由于研究中心刚刚成立,技术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因而目前我市船舶生产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较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少研发机构;二是现有造船企业的船型开发和设计满足不了开拓市场的需求,在造船技术方面,不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如超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旅游船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高附加值配套产品不多。我国船舶产品配套化率低是制约船舶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国内造船能力大幅提高,建造周期不断缩短以及船舶趋于大型化,国内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等主要配套设备,如3500TEU以上集装箱船的主机依赖进口。为超大型船舶发电机组配套的中速柴油机,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江苏国际船舶工业高峰研讨会上,有关与会专家透露,江苏的出口船和大型远洋运输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不到30%;5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的国产化配套率不到20%,远低于日本的97%和韩国的85%[4]。目前我国建造内销远洋船进口船用设备种类最多的是导航、通信、自动化设备,其次是舱室设备,再次是电机、电器设备和柴油机关键部件,这些领域是我国船舶配套业的空白或弱项。而我国进口的船用设备主要来自亚洲和欧美,从亚洲的进口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从欧洲的进口主要是来自法国、德国、丹麦、芬兰、挪威等。韩国对我国船用设备出口增长很快,表明韩国船舶配套业发展很快,美国对我国船用设备出口保持一定份额并呈增长趋势,表明美国在导航、通信、自动化船用设备领域具有优势。从进口设备的产地或品牌来看,船用柴油机是MAN.B&W品牌高居榜首,瓦锡兰居第二位;舱室设备是欧洲和日本的名牌产品占优势,如欧洲的阿法拉伐公司、哈姆沃西公司、斯普利公司、欧堡公司等,尤其是阿法拉伐公司的造水机和分油机、欧堡公司的锅炉几乎垄断了中国进口相关产品市场。

统计显示,我市部分造船企业单船价值构成是,材料费占80%,劳动力成本占10%,其他成本占10%。在占大头的材料费中,船舶制造企业市内配套率约8%、市外配套率20%、国外配套率72%,与欧洲等地区90%本土配套率相差甚远。只有总装集成,没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船舶工业只能是“短腿经济”,不可能长盛不衰。近几年随着一些大企业的入住,我市的船舶配套产品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方面,如舱室机械、消防救生设备、烟火信号、锚链、推进器等略有优势,那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中低速柴油机、导航、通信和自动化设备几乎是空白,当然随着振华港机的落户,这种情况将有所改观,但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三)人力资源不足。据专家预测,2007年,国际船市在经历了多年造船高峰之后,将高位回调,总体上仍将属于中度兴旺。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将会有所下降,但由于手持订单充足,造船产量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体经济效益将大幅提高。随着新建三大造船基地逐渐建成投产,需要配备大批熟悉造船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但是,近几年我国造船行业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造船能力的快速扩张。为了争夺管理、技术人才和熟练的生产工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同时劳动力资源也全面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已成为制约船舶工业发展新的瓶颈。受船市兴旺的影响和造船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船舶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逐年提高,全国2006年已增加到33万人。但造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资料显示,目前中远川崎从业人员为2600人,缺口300人,熔盛重工现有职工4300人,缺口3500—4000人。按《南通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我市造船行业需要6—7万人,缺口较大。

(四)岸线资源短缺。深水岸线是发展船舶工业的必备条件,目前我市岸线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比较突出。据南通市计委提供的数字显示,南通166公里长江沿线已开发建设了如皋港、天生港、南通港等8个港区,建成千吨级以上码头75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9座、5万吨级以上泊位10座。南通市区深水岸线已基本用完。在全市尚余的12.8公里深水岸线中,可直接利用的仅有如皋港区的2.4公里,其余10.4公里岸线需要通过整治开发后方可作为深水岸线使用。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达到招商引资,为满足外商需要,不按照统一的整体规划进行项目布局,结果规划名存实亡;二是部分已建万吨级专用泊位使用效率不高,有的泊位利用率不足50%;三是部分岸线存在“深水浅用”的不合理现象;四是部分已建港区的后方陆域狭窄,预留腹地小,甚至存在港企相混现象,影响了港口工业发展和大项目进驻。

三、推进南通船舶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要做大做强南通的船舶工业,要实现《南通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提出的到2015年完成造船1200万载重吨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船舶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积极推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我们要大力支持涉船科研机构的发展,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船舶工业,优化我市船舶产业结构。我市船舶科技创新要在特种船舶的新船型设计、船舶制造技术研究、高附加值船舶配套产品研发、推广数字化制造技术等领域重点突破,全面推动船舶产业的升级。要通过政策导向,大力培养选拔、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加快培养、引进一大批能熟悉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技师队伍。特别是在引进高精尖人才方面要出新招使大力气,在工资待遇、住房及家属安排上要打破常规,并使高精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大力提高船舶配套工业的规模和水平。要围绕搞好与船舶修造和主机生产的协作配套,依托现有基础,实施“名牌”战略,突出抓好“三个一批”:一是重点发展一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配套产品,主要有船用集装箱、精密船用调速器、针刺管空气冷却器、液压反冲自净滤器、核级软水净化装置、船用模块、大型螺旋桨、等离子热喷涂陶瓷柱塞等;二是着力提升一批已有一定基础但急需提高档次的配套产品,如船用柴油机、船用舾装设备和器材、船用甲板机械、船舶舱室机械以及船用家具、厨具、装饰品、灯具、制冷和通风器材等;三是积极扶持一批附加值较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配套产品,如船用消防救生器材、船舶金属结构件、船用材料、船用环保产品、船用电气仪表等。发展船舶配套产业一方面要加大船舶配套工业项目招商力度,在大力引进船舶修造项目的同时,要积极争取重大船舶配套项目,特别要争取引进日、韩、新加坡、欧美等国家的先进船舶配套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配套产业发展中要加强规划和协调,防止一哄而上,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近年来,随着上海、广州、大连等国内重要造船基地的发展,其造船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知名度越来越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制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以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网罗了众多优秀的造船人才,进而对我市造船企业的人才战略造成一定压力。我市造船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要完善用人制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人才招聘、培训和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作用。并且企业要注重产学研结合,造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产品导向,带着项目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高校、科研院所也应积极主动地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将科学技术就地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依托南通大学和南通航运技术学院,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培养。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应考虑尽快成立行业性的船舶技术研发中心、船舶配套设备研发中心和船舶技术服务中心。可以考虑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由各企业、高校出资采用股份制形式的研发中心,使研发中心成为船舶产业高端化、成为提高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的技术发展平台,政府在资金、税收和土地使用方面应给予优惠。

(四)加强船舶集中区的建设。船舶集中区的建设要按照产业定位、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进行建设。要注重提升集中区开发建设的档次和承载项目的能力,加快集中区内的道路、供排水、排污、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突出产业集聚同时,要加强相关的商贸、物流、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和职工宿舍等设施的建设。要努力推进船舶配套集中区项目引进速度,提高项目引进质量。

(五)加强岸线整治,为大企业入住创造条件。首先要强化规划管理,要按照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通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通政发〔2003〕103号)的要求统筹沿江开发,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规划要求批准利用岸线资源,坚决制止一些占用单位随意更改规划现象的发生。其次积极开发我市新的深水岸线。对“横港沙”、“新通海沙”进行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围垦建设新的深水岸线。再次要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加强资源整合。深水岸段作为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布设的最佳岸段,是建设港口码头和大运量、大耗水工业的理想岸段,应严格控制,留作深水泊位使用,浅水岸段可发展养殖业和生态农业,也可作为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控制使用,并且要注重集约开发,坚持集约使用岸线,做到规划定方向,项目定岸线,投入定长度,把好单位投资密度和岸线产出关。最后,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提高新上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要实行污水处理设施与工业项目同时审批、同时施工、同时投运,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企业的产生。

(六)努力解决船舶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船舶建造和配套产品生产项目的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因而资金问题往往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船舶及配套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保持与各类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要鼓励金融机构大胆进行船舶及配套业务方面的金融创新,按照国际惯例,积极推进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试点工作,解决中小民营船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开展多渠道融资,积极推动项目融资、产业投资基金、商业银行贷款、项目资金滚动开发等,同时要积极推进企业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七)要建立船舶工业发展风险预警机制。船舶项目的投入大、周期长,因而风险也相对较高,其风险主要由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三方面组成,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成立船舶信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世界造船业的发展动态、技术变化、新的海事公约和新的造船标准,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和预警提示,为企业化解风险争取时间和提供帮助。要定期举办行业信息发布会,将国内外船舶行业的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要定期组织船舶企业负责人了解学习国际船业标准和国家出台的产业规划、政策文件,深入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及时化解船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

注释:

[1]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显现七大特点. 中国船检.2007.3

[2]蔡惠中.南通经济发展.(在南通市委党校县处班上的演讲)2007.5

[3]南通市人民政府文件.通政发[2007]72号.《南通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

[4]姚蓓艳.江苏船舶工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水运.2007.3

推荐访问: 南通市 工业发展 船舶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