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整体主义还是个体主义?

时间:2022-04-08 09:38:38  浏览次数:

【摘要】基于观察经济现象的行为主体,经济学中存在交互兴衰的两种认知观:一是抽象同质的原子主义个体分析,它强调研究经济现象最适当的方法应当在个人的水平上进行;二是具体异质的集体主义整体分析,它关注个体行为发生作用的社会影响。这两种分析思维各有片面性:一者,纯粹用个体主义术语来解释社会现象也是不可能的;二者,完全抛开个体行为来分析社会现象是非常困难的。一般地,越是把经济学研究对象集中于新古典传统领域(即与物质有关的生产、消费等)的学者,就越固守个人主义的研究路径;越是关注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以及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学者,则越是倾向于采取整体主义的研究路径。由于自然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西方社会的基本思维,因而现代经济学主要继承了个人主义的分析思路,甚至极端化了原子论的个体主史研究方法,从而造成了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分裂。

f关键词】整体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原子论个体主义;经济人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2-736X(2009)1 0-0021-07

一、前言

在研究的行为主体上,经济学一般基于两种基本认知观来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一是抽象同质的原子主义个体分析,认为社会现象必须由单个的人类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结果来解释,从而关注社会现象是如何通过个体行为而产生的,并且强调研究经济现象最适当的方法应当在个人的水平上进行,所有社会科学的纯理论都可由个人行为以及该行为所依赖的特定条件或范围演绎而来。二是具体异质的集体主义整体分析,强调个人是社会整体的一员,也是社会演进的产物,其行为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本身具有独自的目的和需要,从而关注的是个体行为发生作用的社会影响,考察社会整体力量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一般地,现代主流经济学大致采用前一种分析思路,而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派别则大都强调后一种分析思路。究其原因.主流经济学在拓展抽象演绎的分析思路时,首先是寻求一个能在抽象演绎中代表经济活动主体的抽象单位,这种抽象单位就是他们发现的经济人。那么,在经济学说的演变过程中,这两种分析路径的关系如何?现代主流经济学为何会采用原子主义的个体分析路径,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又会造成什么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系统梳理和剖析。

二、个体主义的分析逻辑及其特点

我们知道,早期社会的经济思想是和其他社会政治哲学问题混合在一起的,它往往附属于政治学(古希腊时期)、伦理学(中世纪时期)和法学(经济学讲席没有设立之前的古典主义时期),特别是在功利主义原则形成或者成为西方支配性的伦理原则之前,西方学者对经济现象的分析都是结合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探索的也主要是具体社会关系下的公共领域问题,从而具有整体主义的分析特点。当然,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为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分”和“别”:价值和事实的分离、理性和社会的分离、权利和传统的分离、理性的东西和真实的东西分离、真实和单纯的相信分离、公与私的分离;正是在这种“分”的基础上促进了个体主义的发展,原先的具有禁欲特征的美德伦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人享受的功利主义伦理。在此背景上,经济学逐渐从其他社会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和强化了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这种分析路线后来反过来渗透到其他社会科学之中。因此,个体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是伴随着经济学的独立以及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公共领域逐渐转向私人领域而得到强化的,并在边际革命兴起之后才成为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事实上,尽管在17世纪上半叶霍布斯就已宣称社会不过是一堆不断运动着的相互碰撞的原子,从而西方社会逐渐孕育出了个人主义的分析传统,但只是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功利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著作中,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才开始渗透到社会科学中来。

一般认为,个体主义方法论哲学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洛克、盂德维尔和休谟等的盎格鲁自由主义传统,这个路线为个体分析提供了经验主义的支持,如休谟就认为“利己心才是正义法则的真正起源”;二是源于笛卡儿和卢梭的高卢自由主义传统,这个路线为个体行为提供了理性主义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功利主义原则。事实上,尽管对经济学产生很大影响的坎铁隆出生于爱尔兰,但他承袭了高卢的建构理性主义传统,像牛顿思考宇宙一样思考了经济,从而带有深深的自然主义的思维。在坎铁隆的经济学中,自我利益占有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相同的位置,并从自我利益这一轴心出发思考了由合理发挥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再如,尽管经济学之父斯密主要继承了盎格鲁的演化理性主义传统,但他也效仿牛顿力学模式,力图确立了“原子”社会经济观,把一切社会经济现象还原为抽象个人的行为。在斯密看来,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被视为在交换过程中彼此发生冲突的无数个人愿望和追求的结果,而且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出来的某种自发秩序协调着个人利益的冲突。显然,两条路线在经济学中存在着持久的互动和强化,不仅斯密本身就深受两种传统的影响,后来边沁领导的激进主义学派更是把两者结合了起来。有学者就指出: “除了在认为斯密回避他自己的立场所导致的那些合乎逻辑的结果的时候以外,边沁全心全意地与亚当·斯密的学说保持一致。”正是由于斯密和边沁在学术界的地位,从而深深地左右了经济学的发展取向。一者,斯密首次创立了经济学说的完整体系,并建立个体主义的分析范式,这不但奠定了古典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石,也影响到了现代主流经济学;二者,边沁则作为社会改革家而影响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改造和设计,并奠定了以效用衡量行为的行为功利主义路线判断。这不但深植于法学、政治学等领域,也影响了经济学的研究思维。事实上,此后的李嘉图就同时继承斯密的经济学体系和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把个人视为社会的基础和主体,把个人利益视为社会行为的准则,强调社会应完全从属于个人并完全溶解于个人的存在之中。而约翰·穆勒则进一步把斯密、边沁、李嘉图的思维结合起来,强调“人不会因聚集在一起就变成了另一种带有完全不同特征的物质”,这就是“个人人性法则”。

当然,由于中世纪后期基督教共同伦理的瓦解,功利主义蜕化为犬儒主义,社会大众也开始只关心个人的满足而忘却对他人和社会整体的责任。相应地,行为功利主义开始日益偏盛,共同伦理标准的丧失导致了社会纽带的迅速瓦解。正因如此,伯克对充斥于经济学家著作中的个体主义倾向提出严厉的批判,他感叹道,骑士时代已经过去,诡辩家、经济学家和算计者取得了胜利,欧洲的光荣永远消失了;结果,由伯克的思想开启了浪漫主义,缅怀中世纪的

推荐访问: 主义 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