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与活性分析

时间:2022-04-08 08:24:28  浏览次数:

zoޛ)j馓@)צ^)Vzkj
ڮ+�DOt=I4izk˥i)צƠ`N$=۲۲۲۲۲?85׍ݴ]ӟ3Mx?+,N7um5m4Y۲۲۲۲۲۲ ?	ڗ+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试验鼠2018年8—11月采用笼捕法捕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成年健康个体各5只。

1.1.2  仪器  DYY-III2稳压稳流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产);高速冷冻离心机(BECKMAN COULTAR公司);微量移液枪(Eppendorf公司);凝胶成像系统(美国Alpha公司)。

1.2  方法

采用PAGE电泳方法[11],对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中AMY、PRO、EST 3种主要消化酶和SOD进行分离、分析,酶的染色方法参照文献[12]。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鼠消化系统中AMY的电泳结果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MY电泳图谱(图1),根据电泳图谱制出谱带分布和电泳迁移率(表1)。

由图1、表1可知,2种鼠AMY酶共分出13条谱带,迁移率0.030~0.745,其中大林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6、5、4、5条谱带;黑线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4、6、5、3条谱带。4、5、6、8号谱带为大林姬鼠特有谱带,1、3、7、13号谱带为黑线姬鼠特有谱带。

1号谱带为黑线姬鼠的胃和肝脏特有谱带,活性:胃>肝;2号谱带,胃部位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共有带,活性一致,大肠与肝部位为大林姬鼠特有谱带,活性一致;3号谱带为黑线姬鼠特有带;4、5、6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和肝脏特有谱带,胃部位活力比较:4号谱带=5号谱带=6号谱带,肝脏活力比较:6号谱带>5号谱带=4号谱带;7号谱带为黑线姬鼠小肠特有带;8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部特有带;9、10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大肠特共有带,大肠、小肠活性比较: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其中黑线姬鼠大肠、小肠活性一致,大林姬鼠大肠、小肠活性比较:小肠>大肠,11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大肠、肝脏共有带,其中大肠、小肠活力比较: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肝脏活性一致,大林姬鼠大肠、小肠、肝脏活性比较:小肠>肝脏>大肠,黑线姬鼠大肠、小肠、肝脏活性比较:小肠=大肠>肝脏;12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胃、小肠、大肠共有带,为黑线姬鼠肝脏特有带,其中黑线姬鼠与大林姬鼠胃、小肠、大肠活性比较: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胃、小肠、大肠活性比较:小肠>胃>大肠,黑线姬鼠胃、小肠、大肠、肝脏活性比较:胃>小肠=大肠>肝脏,13号谱带为黑线姬鼠小肠、大肠特有带,其活性一致。

2.2  2种鼠消化系统中PRO的电泳结果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PRO电泳图谱(图2),根据电泳图谱制出谱带分布和电泳迁移率(表2)。

由图2、表2可知,2种鼠PRO酶共分出8条谱带,迁移率为0.129~0.650,其中大林姬鼠的胃、大肠、肝脏未分离出谱带,黑线姬鼠的胃和肝脏未分离出谱带,黑线姬鼠大肠分离出6条谱带,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分别分离出4和6条谱带。8号谱带为大林姬鼠特有谱带,2、3、4号谱带为黑线姬鼠特有谱带。

1、6、7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共有带,黑线姬鼠大肠特有带,其中小肠PRO活性比较:黑线姬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大肠与小肠PRO活性一致,大林姬鼠小肠PRO活性比较:7号谱带>1号谱带>6号谱带,黑线姬鼠小肠与大肠PRO活性比较:7号谱带>6号谱带>1号谱带。2、3、4号谱带为黑线姬鼠小肠、大肠特有谱带,其中2号谱带PRO活性比较:大肠>小肠,3、4号谱带PRO活性为小肠>大肠,黑线姬鼠小肠PRO活性比较:3号谱带=4号谱带>2号谱带,大肠PRO活性比较:2号谱带>3号谱带=4号谱带;8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特有带。

2.3  2种鼠消化系统中EST的电泳结果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EST电泳图谱(图3),根据电泳图谱制出谱带分布和电泳迁移率(表3)。

由图3、表3可知,大林姬鼠、黑线姬鼠EST共分出44条谱带,迁移率为0.130~0.810,其中大林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13、15、7、14条谱带;黑线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12、11、8、8条谱带。1、6、8、15、20、28、33、34、35、40、42、43、44号谱带为大林姬鼠特有带,2、7、9、17、19、21、22、29、37、39、41号谱带为黑线姬鼠特有带。

6、15、33、34、40、43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特有谱带,活性:6号谱带>33号谱带>43号谱带>40号谱带>34号谱带=15号谱带;1、35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特有谱带,活性:1号谱带>35号谱带;8、20、28、30、42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肝脏特有带,活性:28号谱带>30号谱带=42号谱带>8号谱带>20号谱带;14、17、19、21、22、37、39号谱带为黑线姬鼠胃特有谱带,活性:39号谱带>37号谱带>14号谱带=17号谱带>19号谱带=21号谱带=22号谱带;9号和29号谱带为黑线姬鼠小肠特有谱带,活性:9号谱带>29号谱带;2号谱带为黑线姬鼠大肠特有谱带。

3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大肠共有谱带,其活性为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小肠与大肠活性比较为:小肠>大肠,黑线姬鼠小肠与大肠EST活性一致;4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大肠、小肠与黑线姬鼠大肠、小肠共有谱带,其中小肠EST活性比较: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大肠EST活性比较: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大林姬鼠EST活性比较:小肠>胃>大肠,黑线姬鼠EST比较:小肠>大肠;5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小肠、大肠与黑线姬鼠小肠共有带,其中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EST活性比较:大林姬鼠大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胃、小肠、大肠EST活性比较:小肠>胃>大肠;7号谱带胃黑线姬鼠胃和肝脏特有谱带,EST活性比较:胃>肝脏;10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和肝脏与黑线姬鼠大肠共有有带,大林姬鼠胃和肝脏EST活性比较:胃>肝脏;11號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肝脏与黑线姬鼠小肠、大肠共有带,黑线姬鼠与大林姬鼠小肠EST活性: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大林姬鼠小肠EST活性>肝脏EST活性,黑线姬鼠小肠与大肠EST比较:小肠>大肠;12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胃、小肠、大肠、肝脏共有谱带,其中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EST活性一致,黑线姬鼠胃、小肠、大肠、肝脏EST活性比较为:小肠>大肠>胃=肝脏;13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肝脏、小肠与黑线姬鼠肝脏共有带,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肝脏EST活性比较: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小肠与肝脏EST活性比较:小肠>肝脏;16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共有带,EST活性比较:大林姬鼠>黑线姬鼠;18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肝脏共有谱带,EST活性比较:黑线姬鼠>大林姬鼠;23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和黑线姬鼠肝脏特有带,EST活性一致;24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与黑线姬鼠胃、肝脏共有谱带,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胃EST活性比较:大林姬鼠>黑线姬鼠,黑线姬鼠肝脏与胃脂肪酶活性一致;25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与肝脏共有有谱带,EST活性比较:肝脏>小肠;26号谱带为黑线姬鼠胃和大林姬鼠小肠共有谱带,EST活性比较:黑线姬鼠(胃)>大林姬鼠(小肠);27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和肝脏与黑线姬鼠小肠所共有,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小肠EST活性比较为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大林姬鼠小肠与肝脏EST活性比较:肝脏>小肠;31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和小肠与黑线姬鼠胃所共有,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胃EST活性一致,大林姬鼠胃和小肠EST活性一致;32号谱带为黑线姬鼠的小肠和大肠与大林姬鼠的大肠和肝脏所共有,EST活性比较:大林姬鼠(大肠)=黑线姬鼠(大肠)=大林姬鼠(肝脏)>黑线姬鼠(小肠);36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大肠、肝脏共有带,EST活性比较:肝脏>大肠>胃;38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大肠、肝脏与黑线姬鼠肝脏所共有,脂肪酶活性比较:黑线姬鼠(肝脏)>大林姬鼠(肝脏)>大林姬鼠(大肠);41号谱带为黑线姬鼠小肠与大肠共有带,其脂肪酶活性一致;44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与大肠共有带,其EST活性一致。

2.4  2种鼠消化系统中SOD的电泳结果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SOD电泳图谱(图4),根据电泳图谱制出谱带分布和电泳迁移率(表4)。

由图4、表4可知,大林姬鼠、黑线姬鼠SOD共分出13条谱带,迁移率为0.096~0.843,其中大林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4、5、6、7条谱带;黑线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4、3、5、5条谱带。2、3、4、6、10、12号谱带为大林姬鼠特有谱带,5、7、8、13号谱带为黑线姬鼠特有谱带。

3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肝脏特有带;4、6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小肠特有带,其SOD活性一致;13号谱带为黑线姬鼠肝脏特有带。1号谱带为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大肠、肝脏共有带,SOD活性一致;2号谱带为大林姬鼠胃、小肠、大肠、肝脏共有带,SOD活性比较:胃=大肠=肝脏>小肠;5、7、8号谱带为黑线姬鼠胃、小肠、大肠、肝脏共有谱带,SOD活性比较:5号谱带=7号谱带<8号谱带;9号谱带为大林姬鼠大肠与肝脏共有带,SOD活性比较:肝脏>大肠;10号谱带为大林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所共有,SOD活性比较为:肝脏>胃=大肠>小肠;11号谱带为大林姬鼠的胃、小肠、大肠、肝脏与黑线姬鼠的胃、大肠共有带,其SOD活性比较:大林姬鼠(肝)>大林姬鼠(胃)=大林姬鼠(小肠)=大林姬鼠(大肠)>黑线姬鼠(胃)=黑线姬鼠(大肠);12号谱带为大林姬鼠的胃、大肠、肝脏共有带,其SOD活性比较:肝脏>胃>大肠。

3  讨论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MY、PRO、EST 3种主要消化酶和SOD中均有表达。其中,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胃部AMY分别分离出6、4条谱带,由此可见在胃部消化水解淀粉的能力大林姬鼠高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小肠AMY分别分离出5、6条谱带,说明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小肠消化水解淀粉能力相似,但略低于黑线姬鼠;在大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分离出4、5条谱带,说明在大肠处大林姬鼠消化水解淀粉的能力略低于黑线姬鼠;在肝脏,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分离出5、3条谱带,由此可见,大林姬鼠在肝脏消化水解淀粉的能力高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在胃、大肠和肝脏均无PRO的分布,黑线姬鼠在胃和肝脏也无PRO的分布,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小肠分别分离出4、6条谱带,说明黑线姬鼠在小肠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强于大林姬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胃部EST分别分离出13、12条谱带,说明大林姬鼠在胃部消化脂肪的能力略高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小肠EST分别分离出15、11条谱带,由此可见,大林姬鼠在小肠消化脂肪的能力明显高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大肠EST酶分别分离出7、8条谱带,说明在大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消化脂肪的能力相似,但黑线姬鼠略强于大林姬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肝脏EST分别分离出14、8条谱带,说明大林姬鼠在肝脏消化脂肪的能力明显高于黑线姬鼠。

综上所述,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消化系统中:EST分离出的谱带数目最多,PMY次之,PRO最少,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生境选择上主要以农林混交地和针阔混交林位主要栖息地。在环境资源充足时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会优先取食植物种子等富含脂肪的植物,如松子、榛子等;在食物相对资源匮乏时和作为其备选食物或消遣食物时也取食含有淀粉的农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和含有蛋白质的昆虫、两栖爬行类的蛙类等。这与雍仲禹等[13]和杨春文[14]的报道相符。

由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SOD电泳图谱中可知,大林姬鼠在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4、5、6、7条谱带,黑线姬鼠在胃、小肠、大肠、肝脏分别分离出4、3、5、5条谱带,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胃部SOD活性一致,在小肠、大肠、肝脏SOD活性大林姬鼠均强于黑线姬鼠,SOD在抗辐射损伤、抗炎症、预防衰老以及防治肿瘤方面起重要作用[15],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肝脏SOD分布最多,说明肝脏在动物应对外界环境阻力方面起重要作用。2种鼠SOD电泳图谱可以说明,大林姬鼠相比黑线姬鼠有更强的抗逆性。

4  结论

采用PAGE法对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胃、小肠、大肠、肝脏4个部位的AMY、EST、PRO 3种主要消化酶和SO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鼠在胃、小肠、大肠、肝脏4个部位几种酶的电泳谱带分布和活性存在明显差别。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作为实验动物具有野外分布广、易捕捉、对饲养条件要求低等优势,同时这2种鼠也是农林业主要害鼠,本试验从生物化学角度出发,了解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取食倾向和食性能更加有益于其作为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对农林业害鼠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夏武平.大林姬鼠种羣数量与巢区的研究[J].动物学报,1961(Z1):171-180.

[2] 刘其全,邱良妙,施龙清,等.饥饿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8,33(12):1312-1316.

[3] 赵逸群.荧光假单胞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性质研究[D].山东青岛:青岛大学,2018.

[4] 李根平,邵军石,李学勇,等.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5] 张东元,李  园,李  贾,等.基于Morris水迷宫探讨不同贮食行为鼠类的空间记忆[J].兽类学报,2018,38(4):377-383.

[6] 金志民,田新民,王兴波,等.柴河林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变化[J].动物学杂志,2018,53(5):682-692.

[7] 高海洋.种间盗食风险对啮齿动物贮食行为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8] 冯  蕾,赵运林,张美文,等.洞庭湖洲滩及滨湖区鼠类分布格局及其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7,37(17):5771-5779.

[9] 秦改晓,齐子鑫,唐国盘,等.蒙古红鲌形态特征及其两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J].南方农业學报,2019,50(1):194-200.

[10] 罗明珠,章家恩,胡九龙,等.福寿螺和田螺消化酶活性比较[J].生态学报,2015,35(11):3580-3587.

[11] 金建丽,杨春文,金志民,等.患骨肿瘤黑熊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139-140.

[12]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 雍仲禹,张美文,郭  聪,等.洞庭湖区黑线姬鼠食性调查[J].动 物学杂志,2012,47(3):115-121.

[14] 杨春文.东北主要林区森林五种啮齿动物共存机制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15] 易  诚,杨春文,金建丽,等.棕黑锦蛇雌雄个体不同器官/组织同工酶比较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6上):218-221.

推荐访问: 黑线 消化系统 活性 分布 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