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防治小儿夜间遗尿症

时间:2022-04-07 09:45:11  浏览次数:

天气转冷,王女士的苦恼也随之而来。7岁的儿子又开始尿床了,每周至少尿床3~4次,令她心烦意乱。听说孩子尿床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长大会自愈,可自己的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在尿床呢?是否该带儿子去医院看看?

孩子尿床是一种病吗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3岁时能基本控制排尿,5岁后就很少尿床。如果5岁以后依然尿床,且每月尿床2次以上,就可以诊断为“遗尿症”。据调查,5岁时小儿遗尿症的发病率约为15%,10岁时为5%~6%。

不少家长认为儿童尿床不需要治疗,长大后慢慢会好,其实是错误的。长期遗尿对孩子的健康有严重危害。患儿体质较弱,容易感冒,且常常挑食和厌食;经常躺在潮湿的被褥中,不仅容易患皮肤病和过敏症,还容易受凉引起腹痛,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都受影响。另外,遗尿儿童常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敢睡集体宿舍,逐渐形成胆小、孤独、内向和过于敏感等性格。调查显示,长期遗尿的儿童智商要比正常儿童低17%~23%。

遗尿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遗尿的发病率为77%;如果父母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则子女的发病率为44%;如果父母均无遗尿史,则子女的发病率为15%。

生理因素 不少遗尿儿童的膀胱功能紊乱,膀胱容量较正常少30%以上。部分儿童白天玩耍过累、学习紧张、睡觉太晚等,以致睡眠过深,大脑不能接受膀胱的尿意觉醒而遗尿。

心理因素 如果儿童心理压力过重、惊吓、考试等,或亲人伤亡、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均可导致遗尿。孩子尿床后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造成心理负担,会使遗尿经久不愈。

疾病因素 患有包茎、包皮过长、尿路感染、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和肾功能损伤等容易发生遗尿;脊柱裂、寄生虫病、糖尿病、尿崩症、癫痫等也与遗尿有关。

训练不当 夜间叫醒孩子排尿的训练不当,如次数过多,可使膀胱失去有效应激反应;次数过少则易使孩子失去起床排尿机会;如果训练过早,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反而会出现尿床;如果不管宝宝有尿无尿而强迫训练,也会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心理,引起遗尿。

其他因素 如突然更换新居室,睡眠环境或气候变化等。冬季由于排汗减少,尿量增多,加之天气较冷,宝宝不愿起床排尿而尿床。

如何防治遗尿症

规律生活 孩子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深;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临睡前提醒孩子排尿;睡前不要让孩子剧烈活动和过于兴奋,不要给孩子讲惊险、刺激的故事;当孩子尿床后,应及时更换被褥。

饮食调整 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晚饭最好偏淡偏干些,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食,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如苦瓜、荸荠、萝卜和金橘等,多吃红枣、白果和枸杞等,以调理宝宝的身体。

心理治疗 对遗尿的孩子,家长不要采用讥笑、打骂、威胁等惩罚手段,要安慰、鼓励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没有尿床时应予以表扬或奖励。冬天天气寒冷,夜里孩子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家长要鼓励孩子起床小便。

药物治疗 重症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中医认为遗尿症多与脏腑功能不全有关,可酌情选用中药辨证论治。

功能锻炼 白天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使膀胱量逐渐增大;或鼓励孩子在白天排尿中故意中断排尿而“憋尿”,然后再排尿、再中断,重复若干次后把尿排尽,可以提高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行为训练 如闹钟定时促醒和尿湿报警器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闹钟定时催醒,可以建立条件反射,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使用尿湿报警器,遗尿时电铃立即自动鸣响,可以将儿童从睡眠中唤醒,起床排尿。

推荐访问: 遗尿 小儿 夜间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