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帆船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思考

时间:2022-04-06 08:34:53  浏览次数:

摘 要:耐力是帆船运动员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重要身体素质保证,帆船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能胜任在不同风力情况下持续进行数轮航行的激烈竞争,对运动员的心肺机能尤其是有氧耐力水平要求很高。我们必须根据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帆船专项耐力特点及其发展的需要,在训练实践中采用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缺氧训练方法,训练过程中应当遵循能量代谢系统规律和训练方法的多元化规律,贯彻耐力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和重视发展有氧耐力的原则,不断提高帆船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

关键词:帆船 专项耐力素质 训练方法 训练原则

随着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现代运动竞赛更为紧张激烈,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强度不断加大,体能消耗更多。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帆船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再次证明,良好的耐力素质是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帆船运动对运动员的心肺机能(有氧耐力)要求很高,运动员必须能胜任在不同风力情况下持续进行数轮航行的激烈竞争。帆船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表现能力,以强大的专项耐力素质作为保障。

一、 耐力素质的概念及其生理学基础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根据耐力素质的本质特点,我们从运动状态、运动技能、负荷时间、负荷强度、组织器官系统、能量供应形式等角度将耐力素质的进行分类,详见表1。

表1 耐力素质划分的依据及其分类

分类依据耐力素质种类

运动状态动力性耐力

静力性耐力

运动素质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

负荷时间、强度短时耐力

中时耐力

长时耐力

组织器官系统肌肉耐力

心血管耐力

能量供应形式有氧耐力

无氧耐力

按能量供应形式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人體在供氧不足并产生氧债的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有氧耐力则是指人体在氧供应充足或吸、耗氧量处于平衡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按负荷时间及强度分类的各种耐力种类,在能量供应方式上均有相应的特点。对于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我们可以从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生理因素逐一展开分析,与耐力素质有关的生理因素有:(一)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在长时间的运动中,神经过程是否保持稳定,是决定技术动作是否依然保持高度协调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能量物质的储备量:体内糖元储备量大,标志着运动员在较高强度的负荷下持续运动的潜力大;其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则意味着其连续工作的能力强。(三)最大摄氧量的水平:最大摄氧量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客观指标,在耐力运动中,氧供应充足与否完全决定着能量物质分解释能水平的高低。(四)红肌纤维及其比例: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人体运动主要是红肌纤维及其内部的能量物质分解释能而起作用。红肌纤维是有氧耐力素质的物质基础。(五)人体负氧债的能力:在氧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糖元无氧酵解释放能量越多,体内氧利用率越高,人体抗酸能力越强,人体无氧耐力水平就会显得越好。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抗疲劳能力,保持人体保持持久的高水平运动;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加运动员能量物质的储备量,加速训练疲劳后的疲劳恢复过程,运动员恢复时间缩短可以增加重复次数,有利于完成大运动量训练任务;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抗疲劳和疲劳后快速恢复的能力,使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过程有节奏的交替恢复与提高;发展耐力素质还可以培养运动员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这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二、 帆船运动专项耐力的特征分析

帆船运动时以风力为动力,通过运动员在船上不断作身体调整来维持船体平衡,保持帆船能发挥最佳的受风效果,保证各航段最佳速度行驶,在最短的时间内行驶完规定的竞赛航程的一种运动项目。帆船运动员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竞技项目。帆船运动员一般要旷日持久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训练或竞赛,要进行连续数日的竞赛,对运动机体机能能力和耐力素质是一个严峻考验,在强风中行驶,有氧耐力是运动员完成比赛的关键要素,在船帆调整和摇帆的过程也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无氧耐力素质。与运动员有氧耐力直接相关的生理指标有: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线粒体数量等。最大摄氧量是指在人体经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作为耐力运动员的重要选材依据之一,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不尽相同,有氧耐力项目对最大摄氧量的要求更高。根据帆船运动的项目特征,我们认为最大摄氧量是帆船运动员最重要的耐力指标。生理学相关理论认为: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只要在于心脏的泵血功能(中央机制)和肌细胞的摄氧能力(外周机制)。

三、 帆船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

为了提高帆船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我们必须根据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发展需要,实践中采用提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如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缺氧训练方法。这些训练方法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变化形式以及独特的训练功能,现将各耐力训练的方法介绍述如下:

1.持续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指运动员以比较恒定的强度持续不间断地进行长时间练习的方法。此法是负荷时间较长且负荷强度较低的运动项目的主要训练方法。长期运用此法训练,可提高机体内游离脂肪酸储备水平,有助于提高体内有氧代谢能量物质的含量。但是持续训练法不能过多用于帆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的训练中,对于提高短时耐力水平价值不高。持续训练法必须保证在较长的负荷过程中,有计划地分段分时变化负荷强度、改变能量供应形式,从而达到提高有氧耐力强度的目的。

2.间歇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休息并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严格规定间歇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中时耐力水平。高水平运动员的间歇时间是以运动后心率恢复到140次/分为下一组训练开始的依据,该方法对于提高人体心脏每分输出量的影响最大,可显著提高心肌收缩能力,提高心脏输送血液的能力。对于提高以糖元代谢为主的有氧耐力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但是对于提高脂肪代谢水平无明显意义,负荷量不易掌握,倘若运用失当,易发生速度障碍,对初级运动员不易过多采用。

3.重复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方是指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负荷,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无氧代谢为主的短时耐力素质。该方法的平均负荷强度最大,负荷强度为心率为180次/分以上的强度,每次重复练习的负荷时间不长,间歇时间要求充分恢复,训练过程的动作结构固定,可以结合帆船、帆板运动的技术训练内容一起使用。重复训练法不能过多地用于长时耐力的训练,否则易改变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对于有氧耐力的训练价值不高。

4.缺氧训练方法。缺氧訓练又称高原训练和呼吸障碍训练,是指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办法,创造人体减少正常的摄氧量水平的条件下,刺激有机体更显著的变化,以达到提高耐力水平目的的练习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更加明显地引起机体生理上的变化,刺激血液中红细胞数目的增生,有助于提高血液载氧能力;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疲劳、不适的耐受能力。但是该方法对于心脏功能较差或初级水平运动员不宜使用,否则容易出现训练事故。缺氧训练法对提高有氧和无氧耐力均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我们可以结合帆船可以设计多种练习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耐力练习的目的及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慎重择优选择练习手段,以期实现训练目的。

四、 帆船运动耐力素质训练的原则及要求

1.能量代谢系统规律。提高帆船运动员的短时耐力水平,就必须提高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要提高中时耐力水平,就必须提高有氧、无氧混合供能的能力;要提高长时耐力,就必须提高糖元,尤其是游离脂肪酸的有氧分解释能水平。

2.训练方法的多元化规律。要提高帆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在结合其多元化的能量供应的特点,我们必须仔细分析、认真规划、科学安排负荷,采用的训练方法及手段也多种多样。

3.耐力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原则。帆船运动应将技术训练融入耐力素质训练中,安排随机变化的训练负荷强度,以此实现提高专项耐力素质的同时,巩固稳定技术结构和操作动作。

4.重视发展有氧耐力原则。耐力训练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基础,混合代谢供能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为训练目的。同时,应根据负荷时间与能量消耗的关系确定训练重点。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编纂.帆船、帆板-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4-91.

[2]胡亦海编著,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81-82,87-88.

[3]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5.

[4]刘大海、武传钟.国内力量素质训练理论成果的综述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119-120.

推荐访问: 帆船 耐力 运动员 专项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