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有关某地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稳定性探析

时间:2022-04-03 08:25:23  浏览次数:

【摘 要】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问题。本文在详勘的基础上,查明了某市地区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运用瑞典条分法分析了该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认为该边坡整体是不稳定的。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瑞典条分法;治理措施

前言: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涉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和计算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一直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1]。土质边坡开挖引起土体卸荷,引起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坡体为适应这种变化,将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出现滑坡等灾害情况。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因边坡失稳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工程建设受阻等事件的的发生,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正确的预测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工程处理措施。

本文结合某市地区边坡实际情况,对该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特征、水文条件等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工程地质要素进行系统分析,采用瑞典条分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为类似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治理提供借鉴。

1.工程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某市地区边坡呈近北东(NE40°)走向,倾向近东向(E100°),边坡宽约50m,高3~15m,总长约540m(见图1)。

1.2 地形地貌

边坡地貌类型为丘陵区,危险边坡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东部比较陡峭,西部较为平缓。东区边坡的下部坡脚为出露的岩石,西部坡脚为土坡。

1.3 地层岩性

根据详细勘察报告,危险边坡发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①植物土层

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含较多砂粒,局部含少量的植物根茎及有机质,主要分布于边坡表层。

图1 边坡平面图

②全风化砂岩层

黄褐色,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含较多砂砾,遇水软化溃散,局部含有黑色的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及煤屑。

③强风化岩层

该层依据岩性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层即强风化砂岩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强风化砂岩:黄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土夹碎块状,局部夹泥质粉砂岩风化残余,局部含中风化岩块,遇水软化溃散,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该层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较厚,主要位于边坡的中心位置。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黑色,局部紫红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土夹碎块状,局部见有煤屑,局部含中风化岩块,岩芯遇水软化。该层主要位于边坡的下部及坡脚以下。

④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黑色,粒状结构,层状构造,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岩芯遇水软化。由于该层节理发育,节理纵横交错将岩体切割成块状、短柱状,主要位于边坡的中、下部。

1.4 岩石裂隙特征

边坡区域构造位于广花复式向斜西南扬起端,属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带,新构造运动微弱。本区域附近的构造带主要为莲塘-神山断裂,距离边坡约为5公里,对本场地影响甚微,勘察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破碎带,也未发现新构造活动痕迹,判定本场地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区段。但由于受区域构造应力及后期风化作用,东区边坡下部中风化砂岩层节理发育,节理纵横交错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比较明显的节理主要有两组,第一组产状237°°~269°∠65~81°,第二组产状310°~327°∠18°~31°,节理裂隙间距约50mm左右,裂隙宽度约2mm填充物为风化的粉质粘土等。

1.5 水文地质特征

边坡地下水位较深,详细勘察期间测得静止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4.12~27.05m,雨季期间,地下水位会有所上升,旱季期间,地下水位会有所下降,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0~2.50m。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是赋存于基岩风化层中的裂隙水,呈带状或脉状分布,其富水性较差,裂隙水具承压性。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其次为侧向径流补给。本场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K·Ca型水,微腐蚀性。

2.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影响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存在复杂性、相互作用性及不确定性,结合实际地质勘察情况,影响该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1)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该地边坡,表土层呈松散状,且坡顶土体“竖向裂隙较发育”,成为地表水下渗通道;下部土体、风化岩层,粘粒含量较小,风化裂隙发育,岩石极破碎,呈较多土夹岩块状,而且具“膨胀性”,易形成崩塌或小型滑坡。

(2)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受水的影响很大,边坡受强降雨雨水浸泡影响,造成土的结构、强度和应力条件的变化。

(3)地质构造条件。边坡中存在顺向断裂构造或节理、裂隙发育时,各岩土层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朝向削坡临空面的蠕变。

(4)人类工程活动。该边坡为人工削坡形成,由于路侧边坡坡脚的开挖,坡体内部应力释放,破坏了原斜坡的稳定平衡,产生向坡外的滑动趋势。

综上所述,该地边坡为人工地形,岩性不稳定,岩石竖向裂隙发育,边坡岩土工程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差,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此边坡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复杂。

3.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该地边坡形成主要为自然原因和人工削坡造成,长时间雨水冲刷及边坡地层的不断风化使得边坡内部松散,导致边坡的南坡和北坡局部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崩塌,使边坡在局部可能产生小规模的滑坡。

3.1边坡定性分析

结合实际地质调查和工程勘察等情况,将该边坡分为东、西两个边坡。

东区边坡高度为8.0~15.0米,组成边坡的主要岩土层为植物土层、强风化岩层,局部为全风化岩层,对于边坡影响较大的地层主要是强风化砂岩层。上部边坡坡角为11°~31°,下部边坡坡角约为60°~75°,边坡整体较为陡峭,下部中风化砂岩层发育两组解理,将岩石节切割成块状,边坡稳定性较差,遇到暴雨或洪水时可能会出现崩塌或小型滑坡。

西区边坡高度均小于8.0米,组成边坡的主要岩土层植物土层、全风化岩层,局部为强风化岩层,对于边坡影响较大的地层主要是全风化岩层。西区边坡较缓,一般坡角为20°左右,边坡滑塌的可能性较小,如遇暴雨或洪水可能会使水流夹带较多的泥沙冲到坡脚堆积。

4.结论

通过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和室内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该地边坡是人工开挖形成,地形起伏较大,边坡上部主要为植物土层、全风化砂岩,下部为强风化岩层、中分化泥质粉砂岩,出露的岩层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隙间距约50mm左右,节理裂隙纵横交错将岩体切割成块状,分化作用较强,有小规模滑落,经工程地质分析认为边坡整体是不稳定的。

(2)该边坡由岩土体共同组合而成,破坏类型为平面-圆弧形滑动,既上部为圆弧型破坏,下部为沿岩土界面破坏。

推荐访问: 探析 某地 稳定性 工程地质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