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语言相对论”与“语言相关性”

时间:2022-03-31 08:19:04  浏览次数:

【摘要】“语言相对论”又称为“沃尔夫假说”,是文化语言学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然而,在市面上流传的众多英汉语言学词典和语言学术语汇编中,我们查不到“语言相对论”这一汉语词条。对应于英文术语relativity的汉语翻译,是“语言相关性”。为什么同一个英文术语,在汉语语境中却有不同的名称,到底孰是孰非?本文将对此加以考查。

【关键词】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关性

“语言相对论”又称为“沃尔夫假说”,是文化语言学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然而,如果我们考查一下该理论在汉语语境中的传播,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市面上流传的众多英汉语言学词典和语言学术语汇编①中,我们查不到“语言相对论”这一汉语词条。对应于英文术语relativity的汉语翻译,是“语言相关性”。为什么同一个英文术语,在汉语语境中却有不同的名称,倒底孰是孰非?本文将对此加以考查。

“语言相对论”这一术语最早提出,是在1940年发表的《科学与语言学》一文中。英文原文如下:

“We are thus introduced to a new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which holds that all observers are not led by the same physical evidence to the same picture of the universe, unless their linguistic backgrounds are similar, or can in some way be calibrated.”②

这段话中的linguistic relativity就是在汉语语境中引发歧义的术语。如果查一下《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③,我们会发现英文relativity有两个义项:①相关性②【物理学术语】相对论。那么relativity这个词究竟是译作“相关性”还是译成“相对论”呢?

前者以刘涌泉、赵世开编的《英汉语言学词汇》为代表,是为多种语言学词典所采纳的译法,后者是高一虹等人翻译《沃尔夫文集》时的译法。表面上看,二者均无不可之处,甚至“相关性”这一带有哲学色彩的译法似乎还更合理些,因为“相关性”可以理解为人类语言与人类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之间的相关性,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沃尔夫假说”似乎并不矛盾,与上面一段引文也没有太大的抵牾之处。而如果译为“相对论”,就暗示了沃尔夫在创造这一术语时借用了一个物理学的术语,也就是借用了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物理学“相对论”。也就是说,“语言相对论”与物理学“相对论”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对“沃尔夫假说”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被这一事实所吸引:作为语言学家而知名的沃尔夫,事实上从来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家。沃尔夫早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后供职于一家火险公司,直至逝世。其间所从事的语言学研究,只能算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人们在讲述“语言相对论”时往往会引用他在火险公司的经历作为生动的例子,而很少会把他的学术背景与“相对论”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沃尔夫生活的20世纪上半叶,是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现代自然科学取得深刻范式革命的时代。正如19世纪语言学理论通过对当时生物学成果的借鉴而最终形成一样,20世纪的语言学家们同样参照自然科学的成果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像雅柯布森、乔姆斯基这样专业的语言学家如此,沃尔夫作为一个有着自然科学学术背景的业余语言学研究者更是这样。

沃尔夫提出其核心理论的著作是1940年和1941年发表在《技术评论》杂志上的三篇文章——《科学与语言学》《作为精确科学的语言学》《语言与逻辑》。单看文章的题目,就能看出他是从语言学与自然科学间的相互关系来阐发他的观点的。如果联系沃尔夫发表的其他文章,就会发现他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物理学的“相对论”。其中一次是1939年发表的《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一文:

“据说牛顿的(Newtonian)空间时间和物质概念是每一个人出于直觉都能理解的,由此则相对论显示出数学分析是如何能证明直觉是错误的……如果不认真思考,我们会归咎于直觉,认为是它没有让我们早些发觉像相对论(relativity)这样的宇宙秘密。这种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牛顿的空间、时间和物质概念非关直觉,它们是文化和语言的心像(recepts).牛顿是从我们的文化和语言获得这些概念的。”④

《沃尔夫文集》的译者在翻译这段话时将relativity译为“相对论”。联系上下文语境(特别是在与Newtonian一词并列的情况下),这显然是唯一正确的翻译,这里的relativity明显是指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相对论。所以我们有理由做出推断:沃尔夫1940年创造linguistic relativity这一术语时借用了一个物理学概念,也就是爱因斯坦于1905年时提出的物理学相对论。

如果说relativity一词是借用了一个物理学术语,那么“语言相对论”与物理学“相对论”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何在,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要找到这种联系,先要回到上面一段引文。在这段引文中,沃尔夫认为,把牛顿经典物理学中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概念当作直觉的产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牛顿是从我们的文化和语言获得这些概念的。”也就是说,沃尔夫把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念看作是西方语言和文化的产物。既然牛顿物理学在上述文章中与相对论并列,而牛顿物理学又与西方语言文化相对应,那么相对论与哪种语言和文化相对应呢?在《美洲印第安人的宇宙模式》一文中,沃尔夫又一次讲到了物理学相对论:

“正如欧几里德几何学之外的其他几何学理论可以对空间形式做出同样完美的解释,我们也可以抛开自己熟悉的时空对立,用其他方式对宇宙做出同样有效的描述。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便是这样一种宇宙观,它是用数学术语构建的。而霍皮世界观(Weltanschauung)是另外一种,它不是数学的而是语言的。”⑤

这段话中的“霍皮世界观”,确切地讲是霍皮人的时空观,是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相对应的。那么霍皮人的时空观又与相对论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看现代物理学的时空观。在牛顿经典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是完全分离的。牛顿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只要测量仪器准确,人们可以毫不含糊地测量出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而空间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牛顿三大定律,宏观世界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普遍运动当中,静止只是相对的。由于缺乏绝对静止作为参照系,所以绝对的空间并不存在。我们都知道,V=S/T。按照我们上面讲过的,距离(也就是空间)是相对的,而时间T是绝对的,那么在牛顿经典力学看来,速度V必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物体的速度都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但现代物理学并不这样看,爱因斯坦明确指出,光的速度是一个常量,是绝对的、不变的。那么同样是T=S/V,S是相对的,如果V表示的是光的速度,是一个绝对的数值,那么T必然是相对的并且随着S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一来,时间和空间都变成了相对的概念并且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讲过的:“相对论迫使我们从根本改变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我们必须接受的观点是: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空间-时间的客体”⑥

既然从相对论的角度看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确定了一个事件的时间,自然可以确定它的空间坐标。所以可以把传统的三维空间坐标系改为一维时间加二维空间。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比光跑得更快,所以一个事件散发出的光可以影响到的时空范围是一个事件可以影响的最大范围。而光又是以球面的形式发散的,随着时间的延伸,光影响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比如光发射的百万分之一秒后,光就散开成一个半径为300米球面,百万分之二秒后,半径变成600米,依此类推。这就好像将一块石头扔到池塘里,每隔一段时间,水表面的涟漪就会向四周散开一轮一样,涟漪以圆周的形式散开并且越变越大。如果把上面的那个三维坐标系设想为二维的水面和一维的时间,这些逐渐扩大的水波的圆圈就画出一个圆锥,其顶点即为石头击到水面的位置和时间。同理,从一个事件P散开的光会形成一个三维的圆锥,这个圆锥称为事件的未来光锥。同样,所有在时空中能影响到P的事件形成一个过去光锥,它表示可以用光脉冲传播该事件的事件的集合。(见图1)

这样一来,事件P的过去和未来光锥,就将空间—时间分成三个区域,所有可以被事件P影响到的事件的集合,就是P的未来光锥。可能影响事件P的所有事件的集合,就是事件P的过去光锥。如果人们知道过去某一时刻在P的过去光锥内发生的一切,就能预言P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只需把上面的图1稍加改动我们就可以得到霍皮人的宇宙模式(图2)

霍皮人把世界分为呈现中的世界和已呈现的世界。呈现中的世界就像未来光锥一样,既包括未来的时间也包括未来的空间,它表示一种范围上的延伸,却不对这一范围的时空因素加以区分。反过来,已呈现的世界包括过去的时空。霍皮人认为,一切万物都有它的心灵,心灵就像光的源头一样,散发出一种光脉冲,在时空中渐行渐远,逐渐发散,从而构成一个呈现中的世界。而每时每刻世间万物都在反射其他心灵发出的光,像一面镜子,使我们看到世界上已有的现象,从而构成一个已呈现的世界。呈现中的世界,是心灵之光可以照到的世界,沃尔夫称之为主观世界。已呈现的世界是被其他心灵之光照射的世界,沃尔夫称之为客观世界。正如他在文章中讲到的“在霍皮人的眼中,时间消失了,空间也改变了,不再是我们的直觉或古典牛顿力学所假设的那种同质的、瞬间的永恒空间。”⑦

沃尔夫认为,霍皮人这种与西方人不同的时空观念是在霍皮语言的影响下形成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他的“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可以说是通过对霍皮人语言和世界观的观察和归纳提出的,而霍皮人的世界观与物理学相对论的时空观又有着明显的关联。所以,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与物理学相对论是有联系的。高一虹等人在翻译《沃尔夫文集》时结合上下文语境,把relativity译为“相对论”是正确的。而以《英汉语言学词汇》为代表的传统译法则是错误的。不幸的是,在现今流传的大量语言学词典中,这种错误广泛存在。

参考文献

[1]如刘涌泉、赵世开编《英汉语言学词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以及劳允栋编《英汉语言学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10、戴炜华主编《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2等

[2] Language,Thought 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ohn Carroll,MIT press,1956,P214

[3]《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外研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5

[4]本杰明·李·沃尔夫著、约翰·B·卡罗尔编辑、高一虹等翻译《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8,第141页

[5]本杰明·李·沃尔夫著、约翰·B·卡罗尔编辑、高一虹等翻译《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8,第26页

[6] 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第31页

[7]本杰明·李·沃尔夫著、约翰·B·卡罗尔编辑、高一虹等翻译《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8,第26页

作者简介:

曲世锋,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字学09级硕士

推荐访问: 语言 相对论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