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令人振奋的杀虫武器

时间:2022-03-29 10:41:41  浏览次数:

自古各种治虫措施都有局限性,并没让人在与害虫的争斗中产生优势显著的超然感觉,真正吊起人们兴奋神经的是“化学农药”的发明

虽然古人早就在尝试和寻求用毒药来杀伤害虫,但那只是忍无可忍时偶尔用之。真正的化学农药时代,是从DDT的诞生开始的。

“神药”DDT诞生

1874年,一个名叫席德勒的德国学生象往常一样走进化学实验室,准备练习老师上节课讲授的化学合成技术。

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些天的化学试验做的总是不顺,不是放错这种药品,就是忘记了那种药品的用量,心里烦躁的很。今天的合成试验开始时还很顺利,可是不知中间又出了什么差错,他合成的化合物成了一种带有油脂性的淡乳白色粉粒,打开瓶盖闻闻,还有一丝芳香的气味。这可能是一种新物质。他想,就用它去充当老师的合成作业吧。其实他当时不知道,就是这些小粉粒在60多年后又被重新发现,并由此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害虫防治史。

重新发现这种化合物的时间是在1939年秋季。当时正在瑞士一家化学公司实验室工作的缪勒博士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这种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杀虫性能。在瑞士的“马铃薯甲虫”上小试锋芒,即取得前所未有的防治效果:杀虫率达到100%!

接着用它来歼灭多种食叶害虫和卫生害虫时,防治效果也非常显著。这对当时正在四处寻找有效防治害虫技术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人们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灵丹妙药”。这种“神药”的化学名称叫:2,2-双(对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后人简称DDT,也就是拉丁文“二二三”三个数字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DDT的重新发现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卫生害虫的防治方面功不可没。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至少曾帮助5亿人从疟疾中逃生。发现DDT杀虫作用的缪勒博士也因此荣获1945年诺贝尔化学家。

化学农药打天下

二战结束后,DDT开始作为害虫杀虫剂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风靡一时,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看到了有机合成化合物作为杀虫药剂的巨大潜力。

继DDT之后,人们又相继开发了:“六六六”、“毒杀芬”、“灭蚁灵”等诸多品种的高效有机氯杀虫剂,“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等速效有机磷杀虫剂,“西维因”、“巴丹”、“杀虫脒”等有机氮杀虫剂,以“灭多威”为代表号称高效低毒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功夫”、“溴氰菊酯”等有“低污染”之称的菊酯类杀虫剂,以及“代森锌”、“敌克松”、“灭菌丹”等有机硫灭菌剂,“田安”、“退菌特”等有机砷灭菌剂,“稻瘟净”等有机磷灭菌剂,还有众多的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等……化学农药几乎渗入了害虫防治领域的所有角落。

在20世纪,化学农药的开发极大地改善了害虫防治的面貌,化学农药的发明也使人们对害虫治理的认识产生了一个全新的飞跃,为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0年之前,日本的水稻生产因受稻瘟病和稻螟虫的影响,单产只有2000公斤/公顷,最高也不过3500公斤/公顷。1952年引进有机磷杀虫剂和有机汞杀菌剂后开始全面化学防治,结果从第二年起水稻单产持续猛增,到60年代中期已能稳产5250公斤/公顷,使当时日本的水稻产量大大超过了国民需求,乃致日本政府不得不出台种种限制扩种水稻的政策。为了表彰这两种农药的贡献,在日本还专门设立了两座纪念碑。

1962年美国农民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在种植番茄时,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每公顷可收入316.2美元,喷药可使每公顷增收237.12美元,可提高经济收入75%,而代价相对很小。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在我国,年年成灾的粘虫、螟虫、蚜虫等也是因化学农药的发明而得以有效控制。据1986-1990年资料统计:全国靠农药防治有害生物而挽回的粮食平均占全年总产量的7.7%。这样,每年至少从有害生物口中夺回3200多万吨粮食,以每年每人消耗粮食600斤计算,则可多养活1亿人口。

化学农药已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在农田中、森林内、果树园、蔬菜地,还是你的家里都离不开杀虫剂。不信你环视一下你的周围,阳台上装点家居的花草需要杀虫剂帮助防病治虫,衣箱里叠放的毛衣也离不开樟脑丸等驱避杀虫剂的帮助,更不用说楼道里摆放的老鼠药和夏季夜间袅袅升起的蚊香。化学农药就象电一样,已经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生活必备品。

事实上,化学农药也从未辜负人们的期望。

首先,当人们期望对付所有侵害人类利益的有害生物时,化学农药正好具有“广谱性”的特点,可用来防治多种病虫害。并且品种还很多,无论是防治害虫、螨类、病菌、或杂草,都能找到相应的高效农药。在作用方式上,有接触表皮就可致虫死地的“触杀剂”;当不能直接触杀时又可先喷洒在植物表面,等害虫取食后中毒而死的“胃毒剂”;害虫中有的不取食植物表面,而是将尖嘴刺入植物组织内或直接钻入植株内取食植物的液汁,相应地农药中又开发出了可被植物预先吸收,使植物体液带毒的“内吸性杀虫剂”。由于粮库等地的害虫深藏粮堆内不能用常规方法防治,化学农药中又发现了专用于封闭或半封闭环境害虫防治的“熏蒸剂”;另外还有驱避或是使害虫不敢靠近被保护作物的“忌避剂”;破坏害虫正常生理机能,使其食欲减退,进而拒绝取食,以致饿死的“拒食剂”等等。现已开发出的农药品种和特性,足以满足人们绝大多数的需求,让人满意而归。

其次,在害虫防治中,习惯上人们渴望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化学农药“快速高效”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一般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许多品种对敏感害虫的防效甚至能达到100%。当使用时,能在害虫接触药剂数分钟后见到中毒症状,若干小时后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第三,方便经济。化学农药有花样繁多的剂型,如粉剂、乳油、水剂、颗粒剂、胶体剂、缓释剂、烟剂等。当需要时,你尽可随便挑选。在使用方法上,也有喷雾、撒粉、泼浇、毒土、毒饵、熏蒸等,你可根据需要挑选最适合的方式。在经济上,使用化学农药较其它防治措施更“省时、省工、省钱”。这就为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创造了条件。

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化学农药可以大量制造和储存以满足农业生产上的即时应用。而这些特点正是人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

上述原因促成了化学农药的迅速发展,同时也让人们强烈地感觉到:有机合成农药很可能是人类走出人口危机、食品困境的“救星”。

誓把害虫全灭绝

有了化学农药这件法宝,人们不禁想入非非:化学农药太神奇了,杀虫率能达到100%。有了它,我们再不用惧怕任何害虫了,谁再胆敢来捣乱,就把它们全部、彻底、干净地消灭掉。

在这种思潮的鼓动下,有人提出了“治早、治小、治了”的口号,想要把害虫消灭在大田之外和为害之初,并明确提议开展“有虫必治”、“彻底消灭”的治虫运动。在具体实施中,农民们更是信奉“有虫治虫,无虫防虫”,“打保险药”等信条。为追求彻底的灭虫效果,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大,施药次数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宁愿作物中毒也要把害虫彻底消灭的现象,看那样子真有点要把害虫彻底全部灭绝的架式。

也因此,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剧增,据统计,二战后的20年中,农药产量比战前增加了40多倍,农药品种早已达数千个,年产原药在300万吨以上,可加工成药900多万吨。单位面积的化学农药使用量也迅速上升,日本1990年单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量已达到了1.149公斤/公顷。化学农药已成为害虫防治中的绝对主力,谈治虫必谈农药,一段时期内,害虫防治领域几乎成了化学农药的天下。

推荐访问: 杀虫 振奋 令人 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