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存问题及强化措施

时间:2022-03-10 09:01:12  浏览次数:

摘要: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在总结国内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管理制度、临床路径、教学科研及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45-02

0 引言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新时期,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卫生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

1 医疗质量管理中现存问题

1.1 医疗管理制度落实不充分

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没有完全落实。如交接班没有认真做到床边交接,上级医师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时查房,对下级医师要求不严格,对于疑难死亡病例讨论,人员不齐,讨论不深刻,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剖析原因。

1.2 诊疗常规与临床路径没有完全实施

临床路径的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国外对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处于成熟阶段[2]。我国从1996年开始应用,但由于全国各个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同,实施程度也不尽相同。开展的范围小,病种单一。另外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

1.3 医疗、教学、科研没有并行发展

医疗教学科研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但一方面医院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计划使三者共进,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另一方面没有设立奖励制度,调动医务人员

主观能动性,造成部分医务人员对于教学与科研有排斥心理。

1.4 医疗质量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质量意识,认为质量管理是质控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把质量观念贯彻于日常工作;另一部分医务人员认识提高质量就是大量运用新技术新业务,而忽视了患者的需求,没有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及人文关怀的理念。

2 医疗质量管理的强化措施

2.1 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核心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会诊制度、医患谈话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严格落实上述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基础医疗质量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保障。

2.1.1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

三级查房制度是医院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测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落实三级查房制度,提高三级查房的质量,使三级医师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科主任(主任医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认真指导、严格要求、无私传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诊疗技术上精益求精;二应言传身教,深入病房,全面掌握全科病人病情,有计划进行查房,对疑难重症根据病情随时查房,及时主持对急危重症进行抢救,主持疑难病例的病例讨论,审查制定病人的中西医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治疗方案及特殊检查;三应认真指导下级医师开展诊疗工作,对医疗组长、住院医师严格要求,做到层层把关。医疗组长(主治医师或在副高以上主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带领下级医师进行诊疗工作,带领下级医师抢救疑难危重病人,及时进行医患沟通,防止医疗隐患的发生,对各种医疗文书及时进行修改及完善,对国内外与本病相关的最新进展,包括新技术、新疗法等能够适当进行介绍。住院医师,要求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认真加强三基训练。严格要求其除了对病人进行例行的晨间查房、午后查房外,多与病人不断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听取病人倾诉。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变化,反馈病人意见。查房后严格按照综合意见在主治医师指导进行中西医诊疗实践,并负责及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的记录工作及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能够解决疑难或危重病的诊治问题、保证医疗方案的实施、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体现专业水平和特色、不断提高各级医师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强学术氛围,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业务素质。

2.1.2 严格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亲自主持,要求全科医护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参加,内容包括疑难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下一步诊疗计划等内容,强调发挥中医在疑难病治疗中的优势。要求各级医师都要在讨论前了解病情,充分准备,在讨论中要踊跃发言,无论对错,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2.1.3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坚持早晨、晚上两次交班时,详细交接所有危重病人的心率、血压、体温等重要生命数据,对于一些特殊用药,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的滴速也应详细规范交班,及时记录,特殊及危重患者要求上级医师亲自交班,保证了医疗工作的顺承性,有效杜绝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2.1.4 严格执行医患谈话制度

为了强化病人对疾病知情权及治疗方案选择权,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目的。主管医生对住院一周以上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不少于3次的谈话。第一次谈话为入院谈话,要求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内容为目前病情诊断情况,病人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可能要做的进一步特殊检查,有关检查的目的、危险程度,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第二次谈话内容为疾病诊治的进展情况及病情变化的情况,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要做到随时交代,并详细记录于病案内,必要时病人及家属签字。第三次谈话内容是出院后病人的注意事项以及复诊和随诊时间等。

2.1.5 严格执行会诊制度

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并坚持同级对同级的原则,派出的会诊医师要求总住院以上医师担任,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24小时内前往会诊。其他科会诊医师会诊时,要求经治医师全程陪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

2.2 制定并实施诊疗常规与临床路径,是保证医疗质量的成功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法制化,人们对社会各行各业规范化要求、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法制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卫生部提出“用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并重。因此制定出一套规范化,高质量,低费用的诊疗常规及最佳诊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为确保临床路径的实施,首先应制订了如下相关制度:专人负责临床路径;所有轮转医生及实习医生入科时进行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出科时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核;每周一早会,各住院医生汇报上一周临床路径执行情况,主治医生进行有关补充;每月对临床路径情况进行一次小结并对临床变异情况进行分析;主任进行检查及督促。临床路径的实施,使病患入院后一经确诊,就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不但系统规范了检查项目,也系统规范了治疗内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较同期有所减少,住院费用也有所下降,临床路径的实施既规范了诊疗行为、提高疗效,又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资源浪费。临床路径的实施,使住院医生能更快、更规范的掌握慢性肾衰的诊疗过程,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治,提高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

2.3 医疗为中心,医疗教学科研并进,是促进医疗质量提高的保障

临床是科研课题的源泉,科研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手段和方法,教学为科研和临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可见医教研是三位一体的,故应提出“医疗为中心,医教研并进”的理念,充分发挥医教研相互促进,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质量可持续提高。

在教学方面建立健全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从临床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诊治思维进行正规培训;开展知识更新性的继续教育,结合本专业发展方向和技术特点,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交流讲学;参加全国性及地区性学术会议等多种学术活动,以发展和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指导作用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的提高。

在科研方面,强调发扬“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医院文化特征,选准中医的切入点,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在竞争中求发展。

2.4 发扬仁爱精神、创建和谐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新内涵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并以其超严格的质量要求为标志。对企业而言,质量超严意味着产品质量的“零缺陷”。由于医疗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疗质量的“零缺陷”就是要保证“质量问题投诉率为零”,实现“提供给患者的服务必须是百分之百的优质服务”目标,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乃仁术,医务人员首先必需要有爱心,树立仁爱观,同情、爱护患者,这是自古就有的行业操守。加强医院兄弟科室的团结协作,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群体意识,全院一盘棋,建立和谐科室,也是医疗质量管理新内涵。要求所有医护人员,爱单位、爱同事,珍惜工作岗位,珍惜同事们的协作和帮助,只有同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单位才能和谐,只有感情和谐了,技术合作才能和谐,才能充分发挥整个单位的综合技术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的灵魂和基础,惟有进一步革新医疗质量管理的策略,才能确保某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在行业领先地位[3]。

参考文献:

[1]石岩,华勇,杨立成.更新观念 探索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16):17-19.

[2]谢晴宇,孟庆刚,王永炎.中医临床路径实践模式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36):5-9.

[3]马万强,陈俊国.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582-583.

推荐访问: 现存 质量管理 强化 措施 医疗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存问题及强化措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