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递增的竞争程度对市场机制及效率分析的冲击

时间:2022-03-05 08:13:35  浏览次数:

摘要:在完全竞争、实力竞争、实力竞争与非实力竞争并用这三种市场中,竞争程度是明显按层次递增的,从无竞争到有实力竞争再到实力竞争与非实力竞争并用。竞争程度对市场机制和效率分析有深刻的影响,无竞争和非实力竞争都不能得到健全的市场机制,但或可构建效率分析模型,只有实力竞争才能得到健全的市场机制。这其中暴露了经济学的模型技术的弱点,它无法构建接近现实的经济模型。

关键词:竞争程度;完全竞争;实力竞争;非实力竞争;配置效率;市场机制;效率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F016;F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035-08

一、引言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来,经济学一直把市场经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当经济学把资源配置效率作为经济运行追求的目标后,市场经济中的竞争遭到了排斥,号称竞争的极端形式的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竞争变得有名无实。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也只有均衡没有竞争。以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本文试图恢复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在市场的竞争与效率中,本来可以肯定存在的是竞争,因为它蕴含在市场制度中,即市场赋予主体的自由和权力,如企业的定价权自然产生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均衡和效率并不是必然的,数量庞大的买者和卖者协调好了才可以得到均衡和效率,协调不好则是非均衡、无效率。但是,居于主流经济学核心地位的一般均衡理论本末倒置,为了肯定得到均衡和效率,在其模型假定中排除了竞争。

本文比较了在理论上设定的三种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即无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实力竞争的市场、实力竞争与非实力竞争并用的市场(国际市场),进而分析了它们对市场机制和效率分析的影响。后两种市场也是理论上设定的,但由于我们假定其存在实力型的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它们已经不能像一般均衡模型那样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了,也不能使用新古典理论的那些分析工具了,也就是说,不能模型化了。因此,这两种市场不妨设计的尽量接近现实。经济学对这三种市场单独分析很多,尤其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实力竞争与非实力竞争并用的国际市场。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就是所谓的一般均衡理论。对它的优势和缺陷品评颇多,也有对此进行的现实化改进,如引入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等市场结构。奥地利学派对市场经济的分析属于本文的实力竞争市场。新古典贸易理论对国际市场的分析是在对国内经济资源有效配置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说一般均衡理论偏离现实的话,那么,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相比,它只是差之毫厘,新古典贸易理论本身则是谬之千里。将三种市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尚未见到。经济学很早就指责完全竞争市场无竞争。但对本文有启发的还是考什克·巴苏(2011)和崔殿超(2012)。两个文献均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得到配置效率的结果是因为一般均衡理论限制了个人自由。

关于竞争程度,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是根据垄断程度来定义的,用市场势力和勒纳指数等作为考察指标,垄断程度低的竞争程度高,无垄断则意味着竞争程度最高,完全竞争市场就是这种状态,但这导致完全竞争市场无竞争。本文用竞争手段的多寡代表着竞争程度,这在三种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层次性,从无竞争到实力竞争再到实力手段与非实力手段并用的竞争。如果我们假定市场是供过于求的市场,则竞争手段的数量就代表竞争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制度允许或无法阻止使用竞争手段,市场主体在必要的时候就会动用这些手段。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的竞争程度对市场机制及效率分析的影响,其中的效率分析就是对效率的模型分析,它对经济学的模型技术进而对非现实假定的依赖性颇高。

二、无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

传统经济学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后来又有可竞争市场理论,但是,经济学最经典的市场仍然是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此为基础,只有经济或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才能得到一般均衡和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然而,一般均衡理论的缔造者瓦尔拉斯却没有使用一个精确的完全竞争定义。根据施蒂格勒(1957)的总结,完全竞争概念是在亚当·斯密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和完善成现在的含义。也只有使用现在的含义,才能构造出一般均衡理论。

亚当·斯密和马歇尔等早期经济学家都认为竞争既包括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也包括消费者之间为获取有限供给商品而展开的竞争(杨春学等,2013)。但科尔奈在《反均衡》一书中将市场状态分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和均衡,科尔奈将前两者分别称为压力状态和吸力状态,两者都是非均衡,前者存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后者存在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在均衡状态下没有竞争。科尔奈出身于社会主义国家,曾亲眼目睹短缺,所以,将卖方市场列为市场常态的一种,而市场经济的常态主要是买方市场。其他论者也有这类划分。为了简化起见,本文只关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对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是最有意义的。

要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首先需要完全竞争市场是均衡的。为了使用瓦尔拉斯均衡或马歇尔均衡的概念,完全竞争市场为厂商规定了几个严格的“制度”要求厂商遵守,它们体现在阿罗—德布鲁模型的假定中。该模型假定众多,我们只关心与企业的自由选择权相关的部分,或者说与企业竞争相关的部分。

1. 同一市场的所有厂商必须生产相同质量的商品,这质量包括商品的物质特性、获得时间和地点,一旦这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发生不同,就将产生不同的商品(德布鲁,1953)。按照这个逻辑推断,如果有售后服务,售后服务的不同也属于不同商品。同质商品的假定实际上是为了同一个市场内形成一个统一的价格,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商品使用一个价格,这在均衡时有意义。

2. 所有厂商都不能单独定价,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这是剥夺厂商的定价和调价权,是为形成统一的均衡价格所做的进一步限制。

3. 厂商必须使用凸性技术。凸性技术排除了规模收益递增,保证主体的最优化得以实现,进而保证供求函数、超额需求函数、价格调整函数几者之间从前向后传递的连续性。连续的价格调整函数可以满足不动点定理。

推荐访问: 递增 市场机制 冲击 效率 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