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2 00:05:20  浏览次数:

zoޛ)jiiiw_oiiiuvwxyZ总结。如学生可能会提:青铜器都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什么样的青铜器?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从什么是青铜和青铜时代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探秘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探究活动,了解青铜的基本情况,感受青铜器的三个价值。在每一次探究活动后进行学法指导,通过总结分类、对比、典型案例分析这三种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探:青铜的基本情况

查一查

(1)教师让学生从教材64页和65页中查找什么是青铜和青铜时代。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预设:在学习青铜熔点低、硬度高这些特点时,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是在和铜进行比较,也就不容易体会青铜广泛使用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适时地进行提问。

(3)教师提出问题:青铜熔点低、硬度高是和什么金属相比?

(4)学生回答(铁)。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首先说明不是和铁相比,因为当时还有发现和使用铁。青铜没有被发现、使用之前,人们是使用铜和石头来制造工具,因此青铜的熔点低、硬度高是和铜相比较的结果。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利用青铜制造工具与用石头和铜制造工具的区别,使学生体会青铜广泛使用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猜一猜、分一分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猜一猜和分一分这两个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青铜器具有种类多、用途广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分类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

(1)教师依次出示饕餮纹铜鼓、曾侯乙铜冰鉴、三联甗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它们的形状猜一猜它们的用途。之后继续让学生猜一猜这些青铜器的功能与现代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功能相似,并出示与这些青铜器功能相似的现代物品图片(现代的鼓、冰箱、微波炉、蒸锅)。

预设:教师注意对学生合理的推测进行表扬,同时注意通过这些青铜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教师让学生借助青铜器扑克在小组内玩一玩、猜一猜,再让他们根据提示,对学具上面的青铜器进行分类。(每小组可以分到5至7张不同类型的青铜器图片)

(3)学生介绍分类结果。

(4)教师出示学生的分类结果,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是怎样得出的?

(5)学生介绍是通过分类的方法得出的种类多、用途广的结论。

(6)教师板书:种类多、用途广;分类方法

二探:铸造工艺和技术

越王勾践剑的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越王勾践剑的铸造工艺,并把我国古代运用复合金属工艺的时间与国外运用的时间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我国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的历史地位。

(1)教师出示越王勾践的图片,告诉学生它的主人是成语故事“卧薪尝胆”中的一个,请学生猜一猜它的主人是谁?

(2)学生猜测。

(3)教师结合年代尺,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剑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同时提出问题:这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同学们猜想一下它出土时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猜锈迹斑斑,也可能会猜非常锋利。可用“让我们看一段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的视频,验证一下是不是像同学们猜想的那样”进行过渡。

(4)学生观看视频。

(5)教师提出问题:原想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应是锈迹斑斑,可没想到锋利无比,不禁使老师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它如此锋利”。

(6)播放越王勾践剑锋利原因的视频。

(7)让学生结合视频回答锋利的原因。

(8)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进行小结:复合金属工艺的运用使得它锋利无比,而这项技术我国比国外早了两千多年,说明我们的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板书:技术领先)

曾侯乙编钟的设计意图:从欣赏编钟演奏的乐曲“茉莉花”引出对编钟演奏效果的认识,再通过结合年代尺把编钟和现代钢琴制造时间、演奏效果进行对比、猜想复制全套编钟所用的时间等环节,使学生体会曾侯乙编钟铸造工艺的高超。

(1)教师播放编钟演奏的乐曲“茉莉花”,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2)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大家听到的曲子是北京奥运颁奖曲——茉莉花,在编排这首曲子时用到了一件两千多前的青铜乐器,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3)学生回答。

(4)教师出示编钟的图片,并让学生结合教材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一下编钟。

(5)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提出问题:编钟的出土为什么轰动了世界?

(6)教师介绍:编钟轰动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演奏效果。询问学生:你认为现代乐器中的什么乐器演奏效果比较好?

(7)学生回答钢琴(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说,专家认为现代乐器中演奏效果最好的是钢琴)。

(8)教师出示年代尺及钢琴和编钟演奏效果的对比资料,并让学生阅读,说一说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9)学生阅读资料,谈自己的感受:两者的效果相似,年代相距很远,我们的祖先太了不起了。

(10)教师小结并提出问题:两千多年前能够达到这种演奏效果的乐器,在全世界是不多见的,因此国家规定不准再对编钟进行敲击,编钟这美妙的声音我们将无法欣赏到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11)学生介绍自己的办法:复制、录音。(教师注意对学生合理的设想给予肯定和表扬)

(1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复制全套编钟需要多长时间?

(13)教师播放复制编钟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4)教师进行小结:我们以为复制两千多前的编钟,也就一两个月或者一二两年便可完成,没想到却用了7年的时间,这足以看出我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板书:工艺高超)

(1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青铜器的技术领先和工艺高超这两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梳理出对比学习方法的应用。(板书:对比)

三探:青铜造型和铭文

意图:通过分析三件青铜器上铭文的作用,感受青铜器铭文当中藏有的历史信息,再通过认识伯矩鬲上精美的浮雕牛头体会青铜器的造型美。

(1)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两件青铜器?

(2)学生回答: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出示剑和编钟的图片)

(3)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我国出土的宝剑有很多,出土的编钟也不只这一件,专家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确定这两件青铜器的身份的呢?

(4)学生思考原因。

预设: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出示两件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进行引导。

(5)教师讲解青铜器上铭文的作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叫铭文,正是有了这些铭文以及对铭文的正确解读,才使得我们确定了这些青铜器的身份。古人认为青铜很坚固,铭文可以流传千古,因此每逢重大事件,都会铸造一些青铜器,并在上面用铭文进行记录。过了几千年,这些铭文就成了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在青铜器的铭文中还隐藏着历史信息。(板书:藏信息)

(6)找一找:教师出示伯矩鬲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教材64页,寻找伯矩鬲的铭文中蕴藏的历史信息。

(7)请学生作介绍。

(8)教师小结:正是对这十五字铭文的解读,解决了一个学术界关于北京建城史的争论。结合年代尺讲解伯矩鬲铭文,说明为什么它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9)看一看:出示3件青铜器工艺品,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它们的造型和纹饰,感受青铜器造型的精美。

(10)教师进行小结: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不但种类多、用途广、铸造技术领先、工艺高超,而且造型优美。(板书:造型美)

3.感悟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学习感受、欣赏有关青铜器的视频,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愿望。

(1)说一说:组织学生说一说——哪件青铜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想对青铜器的铸造者说些什么?

(2)学生介绍给自己印象最深的青铜器及原因。

(3)教师小结:通过这些青铜器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和智慧。(板书:古老智慧)在青铜时代我们的祖先铸造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无论是种类和用途,还是工艺和造型,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板书:一枝独秀)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一一认识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走进首都博物馆亲自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青铜铸造的魅力,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去感受青铜时代的辉煌。

(4)看一看:播放首都博物馆青铜器的图文介绍视频。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以课堂上教师言语评价为主,通过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评价角度而言,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在让学生根据青铜器的样子猜用途时,学生猜出了饕餮纹铜鼓;通过追问是怎样猜出的,学生说出它与现在用的鼓样子差不多。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这种认真观察和比较的思维给予肯定。

六、教学设计的构思特点

我觉得一节好课就是一顿精神大餐,要色、香、味俱佳,让人胃口大开,产生想吃的愿望。不仅要想吃,还要好吃,最终还要达到吃好的目的,即营养丰富。我就围绕这个“吃”字谈谈自己的创新。

1.兴趣贯穿始终——想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活动。如在课的导入部分利用具有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学习兴趣;每个教学环节中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总结的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地域特点,搜集博物馆的青铜器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课下走进博物馆进行实践探究的愿望。

2.方法灵活多样——爱吃

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以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并将体验、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学习融为一体,体现一法为主、多法融合的特点,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探究千年不锈之谜、运用文本自主学习等。

3.目标和谐统一——好吃

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青铜铸造一枝独秀》点评

这节课是“古老的民族”单元中的主题二《青铜时代的辉煌》中的第一小主题“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本课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讲是有困难的。其一是与他们的生活相距遥远,青铜器早已退出今天人们的生活领域,大多成为文物,再见它只能在博物馆的文物展览中或是艺术欣赏品里面。其二青铜器的名称多是古汉字,即使是大学生、成年人也很难识别其中的一些汉字,更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其三就是教师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况。薛老师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第一,教学目标设定上,层次清晰、目标明确。薛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通过游戏、故事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在青铜冶炼技术上取得的成就,知道商周的青铜文明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②通过搜集和调查青铜器的图片和资料,提高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历史的一些方法;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已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薛老师教学目标意识很强,在这节课上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体会什么,心中有数,对教学难点、重点、关键,了如指掌,教学思路、教学环节胸有成竹,也说明教师备课十分充分。

第二,对教材的处理上把握准,吃得透,用得活。《青铜时代的辉煌》安排了两个小的主题即“青铜铸造一支独秀”和“手工艺异彩纷呈”。重点内容是前一小主题。教师为突出本主题的重点内容,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有所取舍,例如让学生通过三件典型的青铜器来认识青铜器的铸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除了教材呈现的伯矩鬲、曾侯乙编钟外,补充了越王勾践剑,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已经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这样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同时商朝铜钺则不再介绍。教师重新组织和处理教材,不仅体现了课程理念,还使教材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既灵活运用了教材,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

第三,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楚,从29届奥运会开幕式编钟演奏的悠扬乐曲导入,把学生带到两千年前,然后通过给青铜器看图分类、对三件著名青铜器的介绍和欣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青铜器的特点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冶炼技术和非凡的智慧。尽管其中的史料十分丰富,但是凡是与主题无关内容决不过多涉及,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课堂内容安排得详略得当,衔接过渡自然,课堂教学脉络清晰,主线鲜明。

第四,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采用值得借鉴。①注重把历史事物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29届奥运会刚刚过去不久,学生记忆犹新,从这里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②自制学具,引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自制了青铜器扑克牌,每张牌上面除了有图片外,还有这件青铜器的名称(生僻字注有汉语拼音)、年代、类别、使用的说明。学生通过这件学具,不仅认识了54件青铜器,而且在分类中了解到我国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的特点。难能可贵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读掌握了一批古汉字。例如“三联甗”(yǎn),可能很多成人都不一定读得上来。生僻字多也是本主题教学的难点之一。③巧用年代尺,明确概念。青铜器铸造鼎盛于商周时期,为了让学生明确青铜时代的时间概念,教师利用年代尺,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青铜时代的时间。尽管人教版教材不涉及相关的概念,但是一些相关的名词概念也应该让学生理解。例如教材中提到青铜文化,从哪几个方面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青铜文化,需要教师研究。我感到薛老师这节课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实践经验。④教学资源丰富。无论是视频资料、文本资料还是图片,都体现了选材得当、针对性强的特点。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的复制过程两段视频的使用、大量的青铜器图片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通过创设情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激活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⑤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最后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总结出分类、对比、典型分析等方法。这种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十分值得学习。

这节课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引导、铺路、搭桥,教法为学法服务。教师有目的地去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加以体验,尤其是曾侯乙编钟的复制过程,这段视频生动形象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历史本来就是由人创造的,历史的“人化”就是把隐藏在历史事件中的人凸显出来,让人走向前台。薛老师用现代人的研究凸显历史中的人物,就好像古代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站在了学生的面前,与之展开对视。在这种对视中,学生的生命在与“历史人”融合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多教师上这类课,很容易成为一节欣赏课,但是薛老师不仅让学生欣赏青铜器,还启发学生看到青铜器背后人民的非凡创造力,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最终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目标。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特色突出,学生思维活跃,情感饱满,学习热情,体现出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1.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二小学 2.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责任编辑:张欣)

推荐访问: 青铜 教学设计 铸造 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