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沁阳市新时期农民增收有效途径研究

时间:2022-05-19 08:00:03  浏览次数:

摘要 介绍了沁阳市促进农民增收途径的实践和探索情况,并就沁阳市新时期农民增收存在的同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沁阳市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民增收;新时期;有效逢径;河南沁阳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6-0366-02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624km2,辖6个镇3个乡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街);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入口39万人;耕地面积3万公顷,农民入均耕地面积766.67m2。近年来,该市积极采取有效途径解决农民增收难题。200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较2006年增长14.66%。农民入均纯收入达到5604元,较2006年增长23.30%。

1 沁阳市促进农民增收途径的实践和探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2006年,沁阳市结合该市实际,经多方论证,制定了“五带五基地”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确定了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市形成“五带五基地”的生产格局。五大生产带,即焦克路沿线优质林果生产带、沁河滩区及沁五路沿线的四大怀药生产带、尚伏路沿线王召段的瓜棉套种生产带、环城区蔬菜(花卉)生产带、济焦高速路沁阳段两侧淡水养殖与莲鱼共养生产带。五大特色基地,即沁南(崇义、王曲、柏香)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以山王庄镇为主的姜蒜生产基地、以王召乡和太行办事处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崇义镇为主的植桑养蚕生产基地、以沁北五乡镇及沁河两岸村庄为主的牛驴羊养殖基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规划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因势利导,积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扶持,形成了上下联动建基地的工作局面。到2007年底,该市的焦克路沿线优质林果生产带、沁河滩区及沁五路沿线的四大怀药生产带、尚伏路沿线王召段的瓜棉套种生产带、环城区蔬菜(花卉)生产带、沁南(崇义、王曲、柏香)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以王召乡和太行办事处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全市瓜菜种植复种面积累计达1.2万公顷。通过推广新品种,发展精细菜,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效益显著提高。平均达7.5万元/hm2以上。优质林果面积达2200hm2,四大怀药面积达到1000hm2。莲鱼共养面积达52.67hm2,食用菌今年预计投料量在13000多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15.67hm2

(2)发展合作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沁阳市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分类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依托优势主导产业,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自愿”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全市合作社总数已达104家。禾丰养猪专业合作社、李大人庄雪蜜瓜专业合作社、强强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科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等15个合作社被命名为焦作市级示范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行业覆盖林果、畜禽养殖、四大怀药、蔬菜、植桑养蚕、农机服务、食用菌、瓜果、怀三辣、农技信息服务等十大产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出资额达2965万元,人社社员3100人。辐射带动农户14000户,农机服务农户3800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2%。2007年,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组织销售农副产品1.6亿元,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3)引进政策性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收。近年来,该市充分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这一契机,积极搞好政策性资金的引进、落实工作。先后有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367万元)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场建设项目(273万元)、国家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615万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万元)、标准粮田建设项目(480万元)等落户该市。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农业投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直接减少了农民投入,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实施国家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3年来国家补贴资金达615万元。补贴面积累计达4.1万公顷,受益农户7万户左右,受补贴农户每年可减少投资150元/hm2左右。

(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沁阳市认识到当前要解决好我国农村增收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减少农民人数,最有效的形式是通过开展农民转移培训,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沁阳市着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通过开展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生产技能,然后向省内外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2004年以来,每年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共计1200人,转移就业1200人,同时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农民在省外打工平均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每年为该市带回务工性收入1亿元左右。

(5)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该市积极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每年推广新品种10~20个。新技术3~5项,特别是近年来推广的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新单23、忻玉110等玉米品种,和豫麦49(198系)、矮抗58、小偃81、周麦16等小麦品种。加上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免耕直播技术、农作物超常用量喷洒磷酸二氢钾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该市粮食产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粮食总产达31.3万吨。

(6)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促进农民增收。2006年以来,该市以农村户用沼气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对沼气建池户给予800~1000元的财政补助。截止2Q07年底,全市共建沼气池4600座,发放补助款300余万元,此外,农户利用沼气做饭照明,每户每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800元左右;利用沼液喷洒农作物,作底肥施用,每年可节约农药肥料投资1000元,直接为农户增收节支1800元。

2 沁阳市新时期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源条件的局限性。目前,该市共有耕地3万公顷,农业人口39万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766.67m2。在现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框架下,一家一户经营土地普遍存在,土地等资源流转性差。资源配置不合理。两者均导致较差的农业生产、较小的经营规模和较低的收益水平,阻碍了农民增收。

(2)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缓慢。受市场条件约束。农业结构相对不合理,导致生产及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对称;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供需双方市场力量不对称;另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这3个不对称的存在,使该市农产品质量整体不高,附加值低,初

级产品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产品能力低。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影响农民增收。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严重侵蚀了农民的收入。2006年以来。化肥、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超过了50%,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基本抵消了政府给农民的补贴额,从而影响了农民增收。

(4)非农就业政策不健全。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鼓励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二、三产业正在逐步被现代工业、新型制造业、流通现代化的新型业态所取代。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规模逐渐扩大,农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政策、服务和资金保障不足。难以满足其转移的就业要求。

(s)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沁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沁南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不发达,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农民小农思想相对牢固。导致农民增收更加困难。

此外,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3 沁阳市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一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致富观、就业观,要让他们认识到:只靠一人一些地,盖不起房,看不起病,不能奔小康,小农经济思想不能致富,只有跳出农业发展农业,通过从事二、三产业才能摆脱贫穷。二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要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原崛起、沁北工业集聚区建设等契机,加强农民在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物流业、安保等方面就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农村新生劳动力。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职业技能。能够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实现新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近期内,实现每个农户都有1个以上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三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政府部门要通过与科研院所等研发部门合作。购进一批适合农民自主创业的实用技术专利、项目。无偿提供给那些通过规模经营等手段,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农民。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自主创业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费。降低农民投资创业的门槛。通过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形式,富裕农民。

(2)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建立“两个眺出”的理念。即在空间上跳出沁阳,从更广阔的地域发展沁阳农业;在领域上。跳出农业,从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和经济、生态、社会统筹的高度来发展沁阳农业。要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发展现代农业。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建设节约型农业。一要变单一量的增减为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实现由一般性农产品生产向加工产品、旅游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安全产品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依靠科技。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二要建设节约型农业,降低农业成本。树立减少投入也是促进增收的观念。要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型技术,促进该市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

(3)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化农业增收。一要鼓励大公司、企业租赁农村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发展二、三产业。通过大公司、企业租赁土地经营,可以解决农业投入不足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大公司、企业统一经营,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大公司、企业经营土地需要雇佣农村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农民还可以获得工资。这样农民就可以实现既得租金又得工资的收入模式。二要针对流转土地的农民。出台鼓励农民因流转土地增收的政策。要摒弃廉价地租和廉价劳动力的落后观念,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制定政策。要实行土地流转最低保护价政策,通过土地分级定价,确定最低租金和流转费,避免盲目流转,低价租赁。针对租赁农村土地经营的企业,要制定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的政策,制定与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相当的工资标准:保证农民的工资收入。三要鼓励发展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出租土地提供中介服务,建好土地流转储备中心。中介机构负责接受农民委托,并将需要流转出的土地资料保存在储备中心。同时要动员相邻田块的农户自愿流转出土地,从而形成可供成片调整的田块,再统一向外公开招标。引进大型农业开发项目。中介机构收取土地租金后,负责按照全市统一的分成比例和办法,分别兑现给集体和农户。这样既保护了农民自身利益,又为投资方解除了后顾之忧。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惠农政策。一要落实中央及市里的惠农政策。2005年,该市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并出台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政策。针对“三农”问题,中央还将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必须用足用好这些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要制定该地区惠农政策。要根据该市沁北和沁南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促进全市农民增收的措施。依托沁北山前坡地的区位优势扶持农民发展林果业、休闲旅游业,依托沁河滩区优势扶持发展怀药种植,依托沁南耕地肥沃、排灌便利的条件扶持发展粮食种植。形成粮食高产核心种植区。

(5)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提升村级经济竞争力。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加大改水、改厕、修路、发展户用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社会形象,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的斗志,同时营造农村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铺平道路。

(6)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全市要紧紧围绕“四化”的标准抓好现代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引导教育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进一步深化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经营意识和科技意识。要重点抓好紫陵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用科技项目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

(7)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来抓。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城乡之间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必须改变在社会保障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要建立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减少农民在这些方面的开支,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全市农民的共同富裕。

推荐访问: 沁阳市 新时期 农民增收 有效途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