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5-16 18:05:04  浏览次数:

【摘 要】通过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及现状分析,本文重点论述改进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述,从而使得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现代制造业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关乎一个人是否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层次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的有机整合。对于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各专业的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都有比较明确的方案,在教学时数、课程的设置和数量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限制。在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地方性工科院校的特点,从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现状出发,在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上下工夫,探索出一条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的道路。

1.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敏捷制造,敏捷性体现在:持续变化性(产品、技术、管理模式)、快速反应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质量高标准、低费用。二是精密工程技术;三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即集成化、精密化、自动化、高速化、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及全球化、虚拟化和绿色化。也就是说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来提高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加工精度、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取代工人的劳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人的安全,促进制造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成本,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2.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2.1管理方面问题

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1、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 、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

2.2制造工艺方面问题

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2.3设计方面问题

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

2.4自动化技术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1、柔性制造系统(FMS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现在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可见。

3.建立培养模式

为了使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充分挖掘人的个性化潜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面临制造业市场对工程人才综合化、全球化、创新化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加速改革工程教育,为制造业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我国劳动力优势向技术创新人才与经营管理创新人才优势的转变。作为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抛弃过时的、淘汰的内容,及时增加补充最新的知识,并对新旧知识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知识的交叉、重复、遗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框架,确定新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3.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搭建三个知识平台,即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平台,融合先进的设计理论、制造工艺、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课程,同时,在选修课中,增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设计平台:开设《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基础课程,增加选修{CAD}、{Pro—E》《UG》、《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课程。制造平台:开设《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装备》等基础课程,增加选修《先进制造技术》(包括快速成形制造、超精密加工方法和设备、纳米加工技术、高效高速加工技术、高能束加工技术、少无削加工技术等)、《机械制造装备》(包括虚拟机床、超高速机床、机器手与机器人等课程)。自动化平台:开设《电工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仿真》、《液压传动》等基础课程,增加选修《机床电气自动控制》、《机械传动与控制》、《机床数控技术》、《虚拟制造》、{FMS}、{CIMS}等课程。

3.2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遗漏,使得教学内容体系完整,知识的前后顺序正确,连贯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实用性强,传统的教材已不适用,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重新整合、编写新的教材。例如大学物理的力学与电学部分与技术基础课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整合,既降低了课内学时,又没有减少教学内容。此外,目前的机床数控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机械制造自动化等课程不同程度上存在内容重复现象,需要进行合理整合,避免重复。

3.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3.3.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手段上,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开发CAI课件等,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与生产实际联系更紧密,教学方法上,利用已有的条件,多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把课堂搬到实验室、工厂现场,认真选择,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整体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3.3.2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指实验教学、校内外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它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应加强实验、实践条件的建设,把课堂搬到实验室、学习现场模拟工厂。教学过程中,老师尽可能把自己的科研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或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工图杯”制图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电种大赛,深入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束语

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分析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培养模式的建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满足了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要,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志卿.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9~53.

[2]吴修德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68~69.

[3]蒋国璋,孔建益,高全杰.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8,(3):14~17.

[4]邓武.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先进制造模式,科协论文(下半月),2008,10.

推荐访问: 浅析 机械设计 及其自动化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