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时间:2022-05-15 15:05:04  浏览次数: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需求越来越大,居住建筑节能面临新的形势。本文从建筑节能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节能技术在建筑的外维护结构、室内配套设施、运行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建筑节能技术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建筑 节能技术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4左右,居住建筑在建筑能耗中占较高比例。为此,国家建设部提出建造”节能省地型建筑”。建筑节能是要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能,是以最节约资源、最佳利用资源与最少废弃物产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环保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标。针对目前我国现有建筑建造和使用中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在生态住区中应用与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技术已取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加强了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制定了一批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建筑节能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展了建筑节能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与有关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开展了建筑节能技术合作交流,已建成初见成效的法规体系, 初步形成了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但也缺乏有效的建筑节能综合评估体系,目前,在房屋建成后开发商根本无法提供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数据,而仅以“节能建筑”为招牌去推销,导致购房者无法根据图纸或在房屋现场做出是否是节能建筑的判断。

三、建筑节能的主要方面

居住建筑的节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室内配套设施的节能,运行管理的节能。外围护结构的节能,主要是控制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不能超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最大值,例如北京市在室外平均温度﹣1.6℃,采暖天数为125d,度日数为2450℃.d时的耗热量指标为20.6W/m2。室内配套设施要选用具有节能作用的产品;运行阶段的管理要具备达到节能高效的运行手段,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手段,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一)外围护结构

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屋面及一层地面。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保温越好,建筑物的能耗就越低,建筑就越节能。

(二)室内配套设施

室内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室内采暖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它们在节能方面也很有潜力。

1.采暖系统的节能

①设置分户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②选择节能型采暖产品。选用安全可靠、轻、薄、美、新的散热器,节省原材料、提高了散热效率

2.给排水、电气系统的节能

①使用各种节水型产品来节约水资源。②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生活热水,节省电能。③使用节能灯具。

(三)运行管理的节能

主要表现在供热系统和冷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两方面。

供热系统主要是做好热网调节,消除热网水平和垂直失调,通过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调节曲线调整供热参数,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科学的调整燃烧,使锅炉及辅助设备在最大负荷下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充分利用微机监测自控系统和变频调速技术,力争科技节能;注重设备维护与保护,做好水质处理,提高换热面的换热效率;及时解决系统的跑冒滴漏和不热现象。冷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时间;优化制冷剂压力和制冷机运行:做好变流量调节。

四、建筑节能技术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多年来,建筑节能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节能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建筑节能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是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始终缓慢。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认为建筑节能需要额外的设计,要增加设计工作量;开发商认为建筑节能就要额外选择节能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要增加投资。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大力推广和鼓励建筑节能,但结果却收效不大。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

近年来,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建筑的科技是滞后的,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不少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在建筑的概念炒作和表皮包装上下了功夫,着力点没放在内在品质的提高上,甚至生搬硬套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缺乏技术支撑,结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严重影响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我国可再生资源分布总量非常大,但还没有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的成套技术和配套的政策法规,应用规模目前比较小。由于技术和资金投入的原因,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长的路要走。

(四)各类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较低

虽然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成分含量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片、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组成。建筑业是产生垃圾的大户,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被再生利用,绝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等进行处理,而这些处理方法已不能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排放问题。(本文能顺利完成,得益于刘忠梅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刘浩江,樊荣.节能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浅析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140.

[2]张伟,吕红.当代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J].住宅产业,2010,(5):61-62.

[3]孙思奇.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问题[J].住宅科技,2007,(3):28-31.

推荐访问: 技术发展 建筑节能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