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3 18:40:04  浏览次数:

摘 要:自我国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以来,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并不乐观。本文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其目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该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宣传和鼓励等措施。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现状;对策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4475万辆,千人保有量首次超过百辆,年报废车辆超过400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报废量也会增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我国势必会成为一个“汽车垃圾场”、“机械垃圾场”、“电子垃圾场”。如何充分地利用废旧汽车零部件的剩余价值并尽可能的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顺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废旧装备翻新的最佳途径。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制造工程已经在汽车、工程机械、工业设备和国防装备等多个领域有了深入发展,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比例占56%,俨然已发展成为一个巨大且相对成熟的产业。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以还存在很多不足。

1.与再制造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废旧汽车零部件来源受限

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废旧零部件来供应生产,但我国某些法规并不利于旧件回收。如2001年发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中规定,禁止报废的汽车整车、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和拼装车进入市场交易,并且要求拆解的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销售,销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毫无疑问,这一法规,给再制造产业的旧件的来源带来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另外,“地下黑工厂”也是导致报废汽车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通过维修翻新等方式将报废的汽车推向市场,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还给我国回收报废汽车带来了严重阻碍。由此可见,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法律监督等方面,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2.观念保守,广大用户对再制造的概念缺乏了解

目前,我国对再制造产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和用户在消费观念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对再制造认识不足。部分潜在用户认为再制造产品就是维修和翻新后的废旧汽车零部件,所以不愿意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购买再制造产品,觉得购买全新产品更可靠。另外国内的很多制造商在产品设计以前没有考虑到废旧汽车零部件的再利用问题,所以多采用价格相对低的材料,致使大部分用户选择更换便宜但使用寿命短的全新零部件,对价格相对较高且使用寿命相对长的再制造产品的销量带来不利影响,致使经销商更加不重视再制造产品的供应。所以说这种保守的观念严重限制了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占有率。

3.缺乏相对完善的行业规范管理体系

与全新汽车产品相比,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缺乏相应的权威性标准规范,使再制造产品在质量、使用周期、服务(售前和售后)等方面得不到相应保证的同时,也刺激了假冒伪劣再制造产品的生产,这严重影响了再制造的行业规范。此外,我国缺乏与旧件回收、再制造产品销售等配套的鼓励措施,引发了废旧零部件来源不足、再制造企业管理水平低、再制造产品质量不达标及销售渠道不畅等弊端,大大降低了用户购买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的热情。

4.回收网络体系不健全,造成废旧汽车零部件回收率低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标准的网络回收体系,只有一些分散的、区域性的再制造回收网络,对用户了解报废汽车回收这个产业带来了阻碍,同时也打击了用户返回报废汽车的积极性。这种不健全的回收体系给再制造业在回收方面带来了很多难题。

5.再制造核心技术有限,拆解水平低

再制造产业不仅需要大量传统的通用技术,还需要一些专业的制造技术,才能使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性能和质量上达到甚至超过全新产品的水平。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专业的制造技术无疑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门槛。此外,在这个追求多元化的社会中,汽车生产模具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对于需要处理小量的不同种类的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商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会日益复杂化,相应地对回收再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显然增加了再制造业的难度。

6.参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体系

目前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屈指可数,且由于受法规限制和废旧零部件来源等影响,这些企业生产规模都比较小,无法形成规模生产,从而使企业生产成本较高,效益较少,久而久之,再制造企业势必减少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生产数量。也正是由于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少,导致再制造零部件的售后服务缺乏一定的保障性和方便性,用户会因为购买再制造零部件风险高而放弃购买。

二、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制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

1.修订并完善与再制造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对再制造业发展有效的激励政策

再制造作为我国新兴的一项产业,为我国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保障该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出与再制造业相关的专项法规,切实解决旧件回收困难及再制造管理不统一的问题。其次,在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对“地下黑工厂”等不良行为进行整顿,优化再制造产业市场,提高旧件的回收利用率。再次,国家应该对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譬如鼓励政府减免再制造企业的税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企业进行专项技术研究等。同时,对用户提出激励性政策也同样重要。

2.加大对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各界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识,提高认知度

正确引导广大群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改变人们对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水平和质量等方面偏见,将有助于再制造产品的销量。政府作为该行业的倡导者,应发挥其示范作用。同时,除了采用在报纸、期刊、杂志、电视等传统方式宣传外,还应该充分网络这一平台,建立网络课堂等新兴传播方式进行宣传,甚至可以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在作为今后汽车消费主力军的学生中宣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加强他们对再制造产品的消费意识。

3.完善再制造产业的规范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再制造产品的市场相对比较混乱,建立并完善再制造产品的规范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为保障该产业沿着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政府应该在企业准入门槛、行业监管、再制造产品质量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

4.健全再制造产品的网络回收体系,建立统一标准的回收体系

完善的物流回收网络,能够保证废旧零部件回收渠道的规范和畅通,为再制造企业的原料来源提供了保障,可以避免“无米下锅”的难题。同时,企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努力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例如,2009年,潍柴再制造有限公司和山东济钢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济钢把达到大修水平的车辆淘汰并把发动机卖给潍柴,同时低价从潍柴购买再制造发动机,这样不仅降低了济钢的购置成本,还解决了潍柴废旧零部件回收难的问题。

5.再制造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再制造核心技术水平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前进速度与参与再制造的人员素质息息相关,为此,再制造企业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再制造企业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组建一支强大的技术研究团队,提升再制造核心技术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进行扶持。在全国各界的不断努力下,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不仅能大大改善废旧汽车产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效节约成本和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汽车行业创造出巨大的绿色财富。

参考文献

[1] 李文丽.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汽车再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生态经济,2007,(2).

[2] 邵明涛. 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J]. 机械工程师,2011,(07).

[3] 孔晓丽,杨益民. 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现状及发展[J]. 汽车工艺与材料,2011(7).

作者简介:

王淑敏(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战略管理。

刘秀清(196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战略管理。

推荐访问: 产业发展 汽车零部件 现状及 对策研究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