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老有所养”到“医养结合”,保险业因势而动

时间:2022-05-11 17:30:04  浏览次数:

保险业已经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统筹谋划,加快发展保险业从行业意愿上升到国家意志。在此背景下,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泰康将目光锁定医疗养老这一关乎国计民生大课题,举办了“首届中国医养保险高峰论坛”,希望可以借助全行业的力量,为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政策储备。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医养保险高峰论坛”上,原人社部副部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同与会者分享了这样一则消息:日本政府准备在今年启动政府及民间合作项目——“亚洲健康构想”,通过该项目向中国和泰国等老龄化加剧的亚洲国家出口日本的护理体系,推广被公认为高质量的日本护理技术及护理设施经营方法。此举将提高日本护理企业的收益。目前日本已经接纳了来自印尼、菲律宾及越南的“护理福利师”候选人。

面对老龄化,在我们还未准备好之时,领先者已经开始谋划如何进入这一市场了。

保险走在“医养结合”时代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期间做了四件重要且可以载入史册的事。”胡晓义表示,一是全面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中央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出的重大决策,目前正在推进实施;三是中央决定对基本养老保险结存基金开展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运营;四是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连年提高,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待遇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68%。

不过,对于保险业而言,新的挑战又来了。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然而,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在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中,“老有所医”这块短板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国养老服务的核心已经由解决“老有所养”转向实现“医养结合”。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六大任务之一。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十三五”规划亦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不久前已有50个市(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保险参与“医养结合” 具先天优势

目前,多地、多行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尝试“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而保险业自然不能缺席。

一方面,保险业在对接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为医养结合提供更为专业化、市场化的模式。以泰康为例,已实行对接养老金三支柱的一系列举措:在“医”方面,2012年,承保天门大病保险,积极参与第一支柱医疗保障;2015年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进行医疗布局。在“养”方面,2007年,泰康养老成立并且拿到年金牌照,布局第二支柱养老保障;2012年“幸福有约”开售、泰康之家·燕园破土动工,第三支柱的高端养老成功落地;2015年,泰康之家·燕园开业,并完成了养老社区在全国八城连锁布局。在医养结合方面,2016年,泰康参与政府医保和职业年金,全面参与医养改革。

另一方面,保险业不能“缺席”也源于自身需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余勋盛在论坛上表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着眼于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这也为保险业自身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今年7月召开的“十三五”保险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特别强调,“十三五”期间是保险业全面参与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老龄化事业、构建民生保险保障网的关键时期。保险业要顺应国家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大趋势,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着眼于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推动形成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相衔接的、贯通生命全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这无疑为保险业如何切入医养结合指明了方向。

长期护理保险建立面临诸多藩篱

在此次论坛上,多位与会者在发言中都提到了长期护理保险。事实上,谈论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必然是那道绕不开的弯。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这份对医养结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件中,长期护理保险是被重点提及的险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很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谋划。”胡晓义认为,这一制度应当是社会保险,借鉴老龄化严重国家的经验,应该建立单项制度,成为社保体系中的第六险种。而筹资渠道则应多元化,但个人和家庭一定要承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则表示,在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增速过快的前提下,长期护理保险想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由较高的费率来支撑。这就涉及一道选择题——长期护理保险究竟是定位为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选商业保险,百姓收入低而费率高,参与者必定有限;选社会保险,政府补贴一部分保费,护理服务可能会降低。

从与会者对于制度如何安排、筹资如何实现等不同意见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面临太多需要打破的藩篱。

也正因如此,长期护理保险在实施上需要形成合力。正如胡晓义所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建立和实施,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多种社会经济资源,各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比如,有的长于医疗护理技术、有的侧重于居家服务、有的具有组织社会保险的经验、有的善于资金管理等。当然,有优势也有局限。所以建立长期保险制度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形成共识和合力,破除局限,发挥优势,共同推进。”

人社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

创造自己民族的老年服务品牌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期间做了四件重要且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一是全面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中央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正在推进实施;三是中央决定对基本养老保险结存基金开展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运营;四是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连年提高,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待遇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68%。

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再做成几件事。一是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把制度全覆盖真正变成对人群的基本全覆盖;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争取未来几年每年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农村居民基本养老水平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二是要增强推进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措施;三是大力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以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个人长期养老资产的发展,并且与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据了解,日本政府准备在今年启动政府及民间合作项目——“亚洲健康构想”,通过该项目向中国和泰国等老龄化加剧的亚洲国家出口日本的护理体系,推广被公认为高质量的日本护理技术及护理设施经营的方法。此举将为即将进入严重老龄社会的亚洲地区营造适合老人安心生活的环境奠定基础,同时提高日本护理企业的收益。目前日本已经接纳了来自印尼、菲律宾及越南的“护理福利师”候选人。

通过这一信息,希望大家认识到,在我国老龄化加速如此严峻的趋势下,在一些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经营方法输入我国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学习,也要有所警觉。我们要抓住时机、抓住商机、抓住战机,创造出自己民族的老年服务和医养结合品牌。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余勋盛:

抓住全面放开养老 服务市场的好时机

保险在健康与养老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目前,医养保险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逐步建立;二是商业保险在国家民生保障体系中越来越发挥支柱性作用。

至于保险业如何参与促进医养保险的发展,我认为包含以下五方面:第一,医养结合应具有能满足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相叠加的特点;第二,保险业应积极探索开发符合全周期健康管理老年人综合需求的产品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相衔接的贯通生命全周期的保障和服务体系;第三,实现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这对合理调动和配置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面的力量提出了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社会、市场的资源;第四,医养结合意味着实现保障人群和保障层次的全面覆盖;第五,医疗和养老产业各个环节之间只有相互连接、彼此增效,形成循环,才能为社会创造最大的效益,行业也才能获得具有自我成长、自我学习能力的长效发展机制。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保障体系无疑将带来挑战,正确或准确把握医养结合,就能把老龄化的挑战变成机遇。商业保险一定要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良好时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着眼于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也为行业自身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

长期护理险 难以实现独立筹资

当前,我国全失能、半失能人数总量非常大,接近4000万人,其中,3500万人为老年人,且2000余万人年龄在80岁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失智、残疾、精神病患者,这些人也迫切需要生活照料和一些必要的医疗护理。

一方面,随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越来越多,紧靠家庭,在经济上、时间上、精力上都很难承受。同时,政府对于老年人这方面的补助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目前社会所能提供的机构养老也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有些老年人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选择长期住院,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更给医疗保险带来支付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长期护理保险要实现独立筹资比较困难。因此,在考虑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进而减轻企业负担的情况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要采取两步走。

第一步,应依托基本医疗保险,并鼓励建立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借助医保基金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测算,在护理机构中的护理费用大概只相当于在医院长期住院费用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所以说,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可分流一部分患者到护理机构去,与此同时,自然而然地减轻医保基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和压力。第二步,建立多渠道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通过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社会捐助等方式筹资,必要时也可由企业缴费。

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

泰康养老已全面对接 养老金三支柱

国家政策利好不断,鼓励商业保险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与改革。利用国家的利好政策,抓住医养风口,泰康已实行对接养老金三支柱的一系列举措:在“医”方面,2012年,泰康承保天门大病保险,积极参与第一支柱医疗保障;2015年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进行医疗布局。在“养”方面,2007年,泰康养老成立并且拿到年金牌照,布局第二支柱养老保障;2012年“幸福有约”开售、泰康之家·燕园破土,第三支柱的高端养老成功落地;2015年,泰康之家·燕园开业,并完成了养老社区在全国八城连锁布局。在医养结合方面,2016年,泰康参与政府医保和职业年金,全面参与医养改革。

围绕医养三支柱体系建设,泰康养老依托集团数据信息中心,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试点,打造领先的医保控费体系;准备了“医养实体+健康管理”的模式,依托持续在全国落地的养老和医疗实体,打造泰康的“恺撒模式”;同时,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与人力分布,20年的专业经验、泰康商学院的培养以及专业的养老金管理与投资能力,都是泰康养老的优势所在。借助国家养老金三支柱不断完善和改革,泰康养老希望更专业、服务能力更强、效率更高地打造最佳医养商业保险品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

推进医养结合应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

推进医养结合,关键在于完善制度设计,抓好落实。从长期目标来看,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设施体系。

一 是要建立基础保障设施系统;二是要大力强化基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转诊及急救体系的建设;三是要建立来自政府、企业、志愿组织等多元化老人生活服务支持系统;四是要建立综合性财务保障系统。

短期内,我认为比较合理的选择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构建社区包含所有老年人健康信息和生活需求的服务平台。

在医和养的问题上,很多服务和产品的属性是不一样的,要明确服务属性,对不同的需要实施不同的保障和服务模式。比如,针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明确的目录里边,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障体制体系承担;一些拓展性的康复服务,可由多方分担。而对于一般性的生活服务,应由服务提供者按照成本核算合理利润来收费,与此同时,建立政府和社会对相关服务价格的监督机制。

在推进医养结合的过程中,必须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服务一定要强化政府的规划和筹资职能,具体服务可由公共部门承担,也可在实践证明有效的领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一般性的生活服务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依靠市场提供,政府的责任是强化质量监管。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医疗保险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

在社保基础上发挥商保增值作用

商业保险在医改进入深水区过程中,至少可以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筹资,主要是发展补充保险;二是投资,发展医疗机构;三是管理,参与社保管理。

在筹资方面,商业保险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前,公共筹资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较小,基本保险的边缘会逐渐清晰,所以商业保险介入补充保险的风险会越来越小。具体而言,在基本保险之外,商业保险主要可提供高新医疗服务体系保障;在基本保险之内,商业保险可致力于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解决“看病难”问题。在基本保险基础上,补充保险的发展显然更便捷,比如,可以利用基本保险的筹资平台、管理平台;反过来,补充保险的发展也将为基本保险的发展提供经验、开辟道路。

在投资方面,除了可以为传统的医疗机构提供投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可利用其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促进传统医疗机构的网络化,并且构建新的医疗服务机构,比如,医生集团、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机构等。

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险管理中也大有作用。当前,保险公司已经参与到社保经办服务的外包中,并承担了大病保险的基金风险。下一步,保险公司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增值服务,比如,利用现有的服务网络对异地就医进行审核,为患者垫付医疗费用等。

整理、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访问: 保险业 而动 老有所养
[从“老有所养”到“医养结合”,保险业因势而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