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析中国古代的戏曲文化发展

时间:2022-05-11 12:00:09  浏览次数:

(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性、舞蹈性和技术性都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关键词】:戏曲 起源 发展历程 梅兰芳

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現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为“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 如“傩戏”。到了12世纪中叶,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明末清初后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先秦至唐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相表里的,先秦至唐代是古代戏曲的萌芽时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经过发展融合后,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即宋杂剧和金院本。到了明初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如: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元杂剧可以说时正真的戏曲,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元杂剧发展的后期,杂剧开始南移了,并逐渐衰微。戏曲的正式形成与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奠定了基础。

明代时期是古代戏曲史上继元代杂剧繁荣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从而开创了我国戏曲史上以传奇为主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一大批戏曲论著,而且曲作家们的思想活跃,就某些戏曲创作中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曲作家们的研究范围比前人有了较大的开拓。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善专著--《曲律》。

清初古典戏曲经过成熟、发展、繁荣、深入等发展阶段后,到清代初年已积累了丰厚的理论与材料。如:李渔的《闲情偶寄》,金圣叹的《西厢记》,皆具有系统、精深的特征。

中国近代是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同样,在这一时期的戏曲理论中,也体现出这一特点,一方面是对传统戏曲理论加以总结,另一方面是开创和建立新的戏曲理论与研究方法。

3戏曲中京剧代表人物梅兰芳

梅蘭芳的艺术人生是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梅兰芳的一生是创造美的 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一生。

梅兰芳艺术道路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①从他开始演戏到1915年前后,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的剧目多为正统唱功戏。②从1915年到抗日战争前夕,是他创造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他不仅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还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青衣的唱功、不很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进青衣表演中。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较重的剧目,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③从抗日战争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他的演出虽然不多,但对人物塑造更富于内在魅力,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其中,梅兰芳创造了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的表演形式和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世称“梅派”,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影响很大,当推首席。有资料说旦行立派从“梅派”开始,尽管此观点存有争议,却足以证明梅派的地位和价值。梅兰芳也是第一个把中国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艰苦岁月中,一直坚持到抗日,表现了一位艺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据梅兰芳一生所演出过的京昆剧目不下200出,其中他的代表剧目有京剧《洛神》、《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奇双会》、《孽海波澜》、《牢狱鸳鸯》、《黛玉葬花》、《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等。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

结语

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复杂繁琐的。每个时代的戏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戏曲的深邃和无限内涵。我深深的被中国古代戏曲的文化内涵所触动。不管是戏曲的形式和戏曲的表现内容,无一不然人惊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所以,了解戏曲文化是一个长期而没有止境的道路,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的去了解,感受戏曲的魅力,探索永无止尽!

参考文献:

[1] 卜亚力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

[2]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3]《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954

[4] 廖奔、刘彦君 《中国戏曲发展史》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5]王季思 《全元戏曲》北京:人民文子出版社 1990

作者简介:幸运果(1992—),女 ,汉 , 江西 ,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 声乐(民族) 。

推荐访问: 戏曲 中国古代 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