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化产业:打造品牌城市的利器

时间:2022-05-11 08:50:04  浏览次数:

对一个城市而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带动一个城市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蜀文化的发源地和生长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成都提出要创品牌城市,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关键一步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发展文化产业。可喜的是,成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文化强市”的口号,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在成都,文化产业是一个比较优势产业,拥有多项优势产品:日益成长的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报刊广播电视业,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业,以惊人速度发展的数字娱乐业等。

成都市文化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无论是发扬、发展传统民间艺术,打造文博旅游,还是创新、发展演出艺术和蓬勃兴起的动漫、网络游戏产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齐头并进的行业正在带动成都的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05年,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蜀汉文化、以杜甫草堂为代表的诗歌文化等别具特色的文化不断发展,四川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古玩博物馆、浣花溪公园组成的“三馆一园”文化景观正在形成。值得关注的是,动漫、网络游戏产业是成都市文化产业的新兴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成都是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之一,同时还是全国三大数字娱乐城市之一,是全国游戏玩家和电子竞技选手数量最多、最密集、水平最高、电子竞技赛赛事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全国首家网络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已经在成都市高新区正式投入营运,现有盛大、金山等3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本土原创的网络游戏形象三毛、动漫形象猪八戒等一大批数字娱乐产品陆续诞生;随着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揭晓,大熊猫申吉成功,“福娃”晶晶成為成都走向世界的“名片”。这一切都为成都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让成都文化领域逐步从事业形态向产业形态转变,并由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用于休闲等文化消费的比重逐年增长,为成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每天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成都应该抓住这些商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都、喜爱成都。2008年成都将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用户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平移。这对于发展文化产业而言,不啻为一个大好机遇。

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对于产业结构急需升级的成都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加入WTO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严峻的形势。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成都文化产业在体制整合、资源整合、市场整合、观念整合、法规整合等方面还做得不够,亟待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就很难走出那种廉价出口物质资源、被迫高价进口“舶来文化”的恶性循环中。从某种角度来看,外来文化产品对市场的冲击远大于对一、二产业的冲击。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上,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仅学会有选择地引进,而且要勇敢地“走出去”,抢占本土以外市场!

应对全球化文化融合

面对发达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及其对我市文化市场的强烈冲击,成都该怎么办?根本办法就是遵循市场游戏规则,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制,营造适合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同时,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使其在保持有序竞争的前提下良性发展,把文化产业从单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依靠政府扶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文化的体制和模式,积极推行和实践政企分开、管办分开等在经济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改革实践。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树立市场化观念,积极培育并完善市场体系,同时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不断打造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考虑到市场的要求,还应重视产品的包装和推销,争取最大的市场效益;在不断改善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杠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使文化消费在城市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为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让文化产业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规范地运作。

加快建立一支“拼得过、打得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综观国内外,无论是风靡全球的“好莱坞”、“迪斯尼乐园”,还是赚满人气的“星光大道”、“超级女声”,无一不是一些既懂创新、又懂管理的人才在操盘运作。在娱乐界、新闻界、出版印刷业、旅游业等等,“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必须大力吸引、引进、留住一批文化界的“高、精、尖”人才,尤其是电影、电视、动漫文化创作人才。对成都市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建立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规律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加紧构建文化产业研究体系,充分利用成都高校开设文化产业专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适合新形势需要的专业人才;针对成都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利用高校假期和网上人才信息库,积极吸引、聘请一批“假日专家”、“网上专家”做顾问,为成都的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人才管理的法制建设,对在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已经成熟的政策,要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同时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保护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中,使文化产业进一步市场化和社会化,特别是要积极、慎重地发展集体所有、民营、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文化企业。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产业,鼓励更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发、创造“名牌”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改善、提升发展环境和增加地方财力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上,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成都市应该抓住“十一五”规划大好机遇,认真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地推动不同区域及民族文化产业格局成型,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这一“利器”,打造一个不仅在西部,而且在国内外都知名的品牌城市。

推荐访问: 利器 文化产业 打造 品牌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