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浅析

时间:2022-05-11 08:25:03  浏览次数: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对中国沿海经济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各城市之间地区分割比较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首先各地应该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要撤除各种行政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再次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各城市应该有所侧重,进行分工合作。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6-0118-04

一、研究背景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即浙东北地区)、台州、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扬州、常州、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舟山。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全区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1.14%,总人口占全国的6.31%,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8.9%,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4.2%,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为全国的45.5%。目前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但是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的压力。制造业产品出口面临着国际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内土地、原料、能源等资源供应紧张,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国内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相比之下,服务业发展则面临着较好的机遇。首先,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区内人民生活富裕,对服务市场需求空间广阔且呈上升趋势;其次,发达国家正在将自身服务业进行产业转移。200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到2012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重心,长三角城市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大势所趋。

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特征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本身就具有较多的时间相对性特征,所以其内涵的界定比较容易发生分歧,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目前,理论界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范围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

周振华(2007)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它不仅包括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过从而具有新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本文同意周振华的观点,即现代服务业强调的是是否应用了现代的高新技术、现代管理观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不在于是否属于新兴的行业。传统行业如果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也属于现代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一般来说,制造业的生产与消费可以分开,但服务业的生产与消费不能分开,即服务业进入一个地方就要利用当地市场。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新兴性。高技术性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现代服务业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金融、文化、物流等服务领域,使得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远程服务、错时消费。知识性是指现代服务业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密切关联,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增值。例如,教育服务、科研服务、金融服务等,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高增值性和集群性是指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增值大,而且现代服务业的聚集会带来聚集经济效应,引起服务的大幅度增值。所以,现代服务业通常聚集在大都市。从业人员的高素质性是指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技术、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教育背景。这些人通常成为城市的白领或灰领。新兴性是指,在时间上,现代服务业是从现代兴起或者运用现代技术和知识改造而来的。如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就是现代兴起的,而物流业则是从传统的商业、运输业改造而来的。

(三)现代服务业大规模发展赖以形成的基础性条件

现代服务业大规模发展必须具备一些基础性条件。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并呈现“服务化”趋势,带来服务活动泛化乃至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其次是社会专业化程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大量内部化的服务转变为外部化的服务,带来服务活动的独立化;第三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及其网络化,促进服务活动泛化与独立化。三、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中国目前的统计资料下,还不具备对部门数据进行分割研究的条件,所以做研究时只能以中国现行统计年鉴为计算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将第三产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4个行业。

(一)现代服务业比重总体较小,各城市差距较大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总量较小,比重较小,且各城市差距较大。2006年,长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3.76百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3%,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55:41.3,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其次,只有上海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半。

资料来源:根据《2[)07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进行计算。

从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以及第三产业的规模看,16个城市可以分为四个方阵。第一方阵为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只有上海,而且只有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在5000亿元以上,其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第二方阵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的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均在1000亿元以上。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南京和杭州第三产业比重高于长三角的平均水平,苏州、无锡、宁波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特别是苏州第二产业比重特别高,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2.7%。第三方阵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嘉兴、绍兴、台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在500亿元以上的有常州、南通、绍兴、台州,增加值在300亿元~500亿元的有镇江、扬州、泰州、嘉兴,第三产业比重在32%~40%之间。第四方阵为

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内的湖州和舟山,第三产业增加值最低,在300亿元以下;舟山第三产业比重为45.9%,但是第一产业比重为12.5%,是16个城市中最高的(见表-1)。

(二)服务行业结构及地区分工

1 六大服务行业中,长三角的主要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占1/4以上;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0%以上,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占10%以下。各城市的六大行业发展各有侧重:上海比重在长三角平均水平以上的产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苏州比重在长三角平均水平以上的产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无锡比重在长三角平均水平以上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杭州比重在长三角平均水平以上的行业有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宁波比重在长三角平均水平以上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南京服务业发展比较均匀,六大行业比重都在平均水平以下,当然这也部分与南京六大服务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最低只有58%有关(见表-2)。

2 上海占有绝对优势,六大服务行业比重均在1/5以上。上海服务业在长三角占有绝对优势,其比重为3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尤为明显,所占比重达到35%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则在30%以下。服务业占长三角比重在5%以上的有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五个城市。这五个城市占长三角比重10%以上的产业有苏州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无锡的批发和零售业;杭州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南京和宁波发展比较均匀,没有比重在10%以上的行业。其他城市服务业在长三角所占比重很小(见表-3)。

(三)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 主要问题是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目前,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是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上比较低,而且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小,生产者服务功能薄弱。

2 服务业的地区分割问题以及诚信问题。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不仅不能对国民经济产生应有的带动作用,其本身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也不大。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差距不只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社会诚信、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制的约束。打破市场垄断、理顺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政府行为以及打造诚信经济,应该成为政策制订的着力点。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不仅因其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还因其面临着市场垄断、地区分割、缺乏诚信等问题。因此,解决地区分割和诚信问题,理顺市场机制是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四、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思路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要强调两点:一是市场一体化和要素资源在区域市场内的自由流动,二是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分工基础上的合作。

(一)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1 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和市场都是区域服务业一体化的重要力量。新的产业分工应该是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互作用下,企业自主区域选择的结果。但是要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因为市场力量代表着高经济效益,代表着成本节约。而政府则是制定规则预防市场失灵,在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如公共服务等)发挥作用。

2 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要实现服务业一体化发展,就要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一体化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这可能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各城市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各城市要正确看待这种冲突,在冲突和竞争中实现合作。

3 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面向生产的生产者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很大,生产者服务业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地区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长三角地区应该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二)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1 加快各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体来看,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小,生产者服务功能薄弱。所以,各城市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生产者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如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创意产业等。

2 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壁垒,形成统一的服务业市场。影响产业或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成本因素,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说,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而统一的产品市场体系和要素市场体系将大大地减少成本。因此,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措施就是取消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地域限制。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实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形成统一的服务业市场,使要素资源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市场一体化离不开制度规则统一,而目前各城市由于各自实际情况的不同所采取的政策和制度往往不一致,有的甚至相互冲突。所以,长三角各城市应在充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对现有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进行梳理,对各种经济主体采取一致的政策。加快建设区域服务业联动机制,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协作。研究建立区域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体系,加强面向现代服务业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认证机制建设。加快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完善监管制度。大力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与职业教育,多层次培养现代服务业复合型人才。

3 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基础资源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和信息平台。要完善区域内由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内河航运、机场、港口等构成的交通网络综合规划,加强各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实现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可获得性对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各城市共同发展的目的,要实现信息共享。为此,首先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其次要消除信息封锁,强调信息资源共享。

4 各地分工合作,各城市各有侧重。长三角16个城市服务业在各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同,具有的优势服务行业也各不相同。随着今后长三角服务业的发展,更加要注重各地的分工合作,各城市各有侧重。具体来看,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立足点是上海世界级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海的目标是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因此,要重点发展与此相适应的产业,要大力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稳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产业。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一些限制因素,如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首位城市阴影区的影响、城市规模小、中心度偏低、功能转型滞后、人才资源匮乏、不良预期造成的体制障碍等。0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五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如:苏州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无锡的批发和零售业;杭州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宁波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南京的金融业和教育文化影视业等。这些城市要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行业,与上海形成错位发展。

推荐访问: 浅析 现代服务业 城市群 发展 一体化